以校为本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3222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校为本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以校为本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以校为本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以校为本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以校为本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校为本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校为本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度2013编号CTF120573类型全国重点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创新教学方法与创新型教师培养行动研究实验学校申请评审书子课题名称以校为本的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负责人姓名 张淑萍 单 位 名 称 潍坊市寒亭区高里中心学校 (加盖公章)填 表 日 期 2013.3.22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制一、申请单位基本情况子课题名称以校为本的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负责人基本情况姓 名张淑萍性别女民 族汉出生年月1963.4职务职称校长学历大学研究专长教育科研电子信箱W联系电话7307136工作单位潍坊市寒亭区高里中心学校传真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高里

2、中心学校邮编261103主要参与人员基本情况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庞立成男1967.4大学一级教师寒亭区高里中心学校徐春景男1977.08大学一级教师寒亭区高里中心学校张春安男1970.09大学一级教师寒亭区高里中心学校徐名杰男1967.08大学一级教师寒亭区高里中心学校李贵春男1968.08大学一级教师寒亭区高里中心学校周 霞女1971.09大学一级教师寒亭区高里中心学校说明:此栏内容如因特殊情况有所改变需向课题审批单位说明、备案。预期的主要成果B、C、EA、专著 B、论文 C、研究报告 D、工具书 E、其它经费来源及数额学校拨付6000预期完成时间(起止时间)2013.3-

3、2014.6二、课题研究内容设计与论证1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理论支持本课题研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思想,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构成的生活教育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研究理念。紧密结合我校实际,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我们试图通过对学校所在地高里街道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手,引导学生亲身探索与体验,汲取地方文化优秀的精神传

4、统。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具体来说,有以下意义及价值:1.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回归学生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需要。个体是地方文化的载体,他与地方文化息息相关,须臾不能分离。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回归个体生活世界的重要体现。依托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使校本课程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而且,可以为个体的发展打好精神的底色,理性地建构地方精神与文化价值观,增强爱乡之情。2.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传承、创新地方文化的内在要求。课程是一种文化选择。文化是课程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传承地方优秀文化,使其连绵不绝、流传不息,不仅是生活在这一地

5、区成员的共同不可推卸之责任,更是这一地区学校教育重要的历史使命所在。通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强学生地方文化认同以及地方文化关怀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事情。课题研究理论支持: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 组编3.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4.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旭东5.略论地方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辜伟节 扬州市教科所2课题研究的思路、目标和具体内容一、课题研究思路:1.采用情感陶冶、实际锻炼、探究质疑等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耳濡目染

6、中潜移默化,同时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地广泛接触高里街道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感悟高里悠久的历史沿革、湿地风光、乡土文化的魅力。二、课题研究目标以乡土资源为背景的校本课程,其目标规划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心,发展学生的个性。具体的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

7、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使学生感受家乡的地域风貌和传统习俗,体验民族风情,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地活动计划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人格,使学生关心社会历史现状,初步形成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课题研究内容1.编写具有高里街道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

8、。主题定位在“家乡环境及旅游资源、民俗风情及勤劳人民、村镇文明及建设成果、对未来的展望”四个方面。分为家乡环境及旅游资源行政区划、自然人文风光;家乡民俗风情及勤劳人民民风民俗、传统产业;村镇文明及建设成果家乡的工业、农业、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取得的业绩;对未来的展望高里街道发展远景规划四大内容。我们根据主题,确定了教材的基本框架。2.校本教材教学案例的研究教学案例是校本课程的个案,设计了具体的目标、内容、组织与辅导方式,评价与展示方法等。要研究校本课程的案例的设计格式。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辅导教师、课程内容、课程类型、活动时间、活动对象、活动目标、课程安排、评价展示等。要根据教师实际和

9、学生特点及乡土教材来设计校本课程的案例,探索案例的设计模式。3.组织与活动模式研究在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的校本课程中,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性、综合化、沙龙式研究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匹配辅导教师和教学媒体,灵活应变活动的组织结构和教学的场所,为达成校本课程的目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活动模式。要积极探索活动模式的多样性。如:主题活动模式,就是通过围绕乡土资源中较重大的问题开展活动,达到各科知识的综合,按照问题的逻辑线索组织活动内容;问题中心模式,围绕某个乡土资源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后进行综合,选择

10、一个内涵比较丰富有一定价值的主题,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去研究。综合活动模式,围绕一个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并围绕自己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等。在课题研究中,拟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与展示方面推陈出新,确立科学的、创新的评价机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即以发展的眼光,从认知、行为等层面,多角度、多视点地分析评价;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即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11、如:表格统计式、语言描述式、谈话式等。在评价的同时,积极探索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通过竞赛、汇演、表演、报告会等形式及时地把学生丰富多彩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出来。3课题研究的方法选择与研究的过程(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一、课题研究方法本课题采取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文献法和观察、统计、社会调查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将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让“教研”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提高研究效益。二、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组织分工、活动安排等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半,2013年3月-2014年6月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准备启动阶段)1.组织研究

12、队伍,确定研究目标,及要解决的问题。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的研究实施计划。3.做好各种实践调查,摸清高里街道课程资源状况,做出情况分析。第二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课题研究阶段)1. 聘请市、区相关的专家,来我校进行科研指导。2. 探究性小组开展活动,搜集高里街道人文与自然资料学校联系参观高里境内的特色种植、养殖等基地。3.集中组织学生开展三次实践活动:考察金代一空桥遗址、游览禹王湿地、参观牟鸿礼烈士故居等。4.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的工作,认真开展案例研究。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6月(研究成果交流、评价、总结阶段)1.个人或小组提交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活动小组

13、提交实验探究报告。2.搞好总结、组织鉴定验收,开好结题会议,做好表彰工作。本课题预期完成时间为2014年6月。说明:以上3项内容不得少于2000字,页数不够可加页。三、预期完成时间和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论文题目)成果形式承担人12013年3月-2013年6月(准备启动阶段)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和意义论文徐春景22013年7月-2013年12月(课题研究阶段)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总结研究报告张春安32014年1月-2014年6月(研究成果交流、评价、总结阶段)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庞立成最终科研成果(最多限2项)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14.6结题报告研究报告庞立成22014.6结题材料论文集张春安四、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年 月 日五、总课题组审批意见负责人签字:(公章)年 月 日课 题 说 明一、填报说明1封面左上的编号等内容不用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2子课题的审批与立项由全国创新教学方法与创新型教师培养行动研究总课题组根据课题申报单位的课题设计论证等相关材料研究决定;3每个子课题申报人数为620人,其中普通实验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