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3203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 三、中晚唐 综论中晚唐的论文有吴在庆中晚唐苦吟之风及其成因初探354、徐青中晚唐时期的诗律特点355。综论盛中唐的论文有吴相洲论盛中唐诗人构思方式的转变对诗风新变的影响356。孟二冬意境与禅玄:中唐诗歌意境论之诞生357认为,从理论上明确提出诗歌“意境”的概念,并对之加以探讨的是中唐时期的一些作家和诗歌理论家,它标志着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正式诞生,这与前人及同时代的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学术思想、哲学理论观念,尤其是禅玄有密切的关系。吴湘洲论唐肃宗黜华用实主张对诗风新变的影响358研究安史之乱以后,唐肃宗逐步确立黜华用实的用人方针,对士人行为风范主动加以改造,使之由高华

2、走向沉实,诗风亦随士风发生变化:帝王师式的人物风范不见了;尚言谈议论变为勤于吏事了;率性任诞的作用逐渐消失了。 有关晚唐的综论性文章在两年间呈上升趋势,袁文丽晚唐诗人内向心理探因359结合晚唐的衰微国势、政治生活空间、士大夫文人生活、宗教哲学对晚唐诗人的影响,以及文学思想的转变,探讨晚唐诗人内心幽微心理产生的原因,并进而分析内向心理带来的诗歌特色:冲淡玄远、含蓄委曲。赵山林晚唐诗境与词境360认为,由于时代风气及诗人审美心理的变化等原因,晚唐诗歌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1.深情与苦调,即浓厚的感伤情绪与悲剧意识。2.艳体与曲笔,即以浓艳之辞写儿女之情,在很多场合下又借儿女之情寄托身世之感。3

3、.细意与静境,即描写对象细小,艺术结构细密,而境界趋于静谧深邃。晚唐诗歌的这些特色对于处在形成与发展中的词的特殊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总论唐末社会心理与诗风走向361认为,宣宗大中末以后四十余年的诗坛,咸通十哲、芳林十哲等已形成一定的诗人群,但未能构筑足以前期比配的时代性特征与艺术价值观念,诗歌主题表现只是前期的余波遗绪:一,承续元白一派政教文学观而着重描写民生疾苦并指陈时弊,如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聂夷中;二,承续温李一派唯美倾向而着重描写艳情声色,如韦庄、吴融、郑谷、韩偓;三,承续姚贾一派清淡诗风而着重抒情写避世心理与淡漠情思,如曹邺、于濆、方干、司空图。臧清论唐末诗派的形成及其特征3

4、62从“咸通十哲”的形成缘起、创作倾向和审美趣尚,揭示唐末诗派与其社会文化的附生关系、”咸通十哲”的艺术得失。李小荣略论“咸通十哲”的诗歌意象363将所论对象分为三类:一,有关水、孤舟、夕阳的意象,表现生存的孤独感;二,有关梦、酒的意象,表现生命的空虚感;三,有关僧、的意象,表现宗教的皈依感。相关论文还有王晓祥、刘霞晚唐诗坛的现实主义流派364、方然晚唐文化背景与晚唐文学的抒情走向365、赵艺梅物物于心的晚唐诗歌366、吴在庆“月锻季炼”与晚唐诗的奇僻367、张学忠唐末绝句议论化的差异与衍变368等。 专攻五代十国的贺中复发表了五代十国的温李、姚贾诗风369、五代十国诗坛概说370、论五代十国

5、的宗白诗风371。末文认为,五代十国时期存在规模可观的宗白诗风,其势力和影响远超温李、姚贾的学效者,代表了此期诗歌的基本创作倾向。五代十国的宗白诗风以南唐开国、后唐灭亡为界,可分为具有不同特点的前后两期,从中可以看出其前期承唐、后期启宋的过渡性质。 有关白居易的论文大约有30篇,其中关于长恨歌者仍占主要比例。谢思炜有5篇:日本古抄本白氏文集的源流及校勘价值372、 敦煌本白居易诗再考证373、新乐府版本及序文考证374、白居易诗学思想述评375、白居易与李商隐376,均收入其在启功、邓魁英门下的博士论文白居易集综论377,该书上编探讨白居易集的版本源流、演变与构成,下编讨论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6、包括白居易的家世和早年生活、白居易与中唐儒学、白居易的佛教信仰、中唐社会变动与白居易的人生思想、白居易的文学思想、白居易的叙事诗创作等,是一部扎实细致的研究专著。有关作品整理方面的书籍有刘明杰点校白居易全集378、褚斌杰主编白居易诗歌赏析集379、时宜之白居易诗歌精选380。 白居易思想创作分期一般以元和五年改官或元和十年遭贬为界,但也有学者有不同意见,如邓新跃被贬江州司马不是白居易前后思想的分界点381。张安祖论白居易的思想创作分期382亦认为,一,改官或遭贬并未使白居易放弃对现实的关注,他依然满怀希望,写作讽谕诗以干预时政;二,白居易侧重现实功利的诗歌理论是在元和十年后成熟,此时他讽谕诗数

7、量减少,同他不在谏官其位的职责密切相关;三,白居易诗闲适心态和好佛趋向与他时运不利又始终关心现实、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意识息息相通。所以分期应以长庆二年白居易自请外任为界。张安祖另有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析白居易晚年心态383,剖析白居易在洛阳的18年晚年生活惭愧、悲哀、痛苦与知足、闲适相交织的矛盾心态。郑敏人道主义的激情与沉思:白居易讽谕诗与策林对读384针对谢思炜白居易的人生意识与文学实践所云“白居易撰写的策林和任左拾遗后开展的政治批评包含了过多有关清明政治的老生常谈和道德说教,并非是真正可行、有具体针对性的治国方略。白居易和中唐其他杰出人士一样,将自己无条件地交付于封建国家机器,

8、在个人与皇权国家的关系上甘心情愿地处于绝对服从的位置”385这一观点,认为即使撇开在“宫市”、“进奉”、元和三年制科案、贬黜元稹案、反对宦官统军等问题上的众多重大决策和严重斗争不谈,单就策林和讽谕诗中,从人道主义出发所触及的如轻徭薄赋、救济生民、戒君奢欲、惩治贪官、尊贤纳谏、采诗观风等社会问题而言,上述结论亦显然与事实有违。 刘维治白居易宦海沉浮及其山水之吟386剖析白居易山水之吟与其仕宦沉浮的密切关系,认为除借山水宣泄自己感伤情怀这一主观因素外,山水自然景观的特征也使其山水之吟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风采:江州忠州之吟充满哀伤之情,苏州杭州之吟充满欣喜之情,洛阳之吟充满闲适之情,作者还有白居易

9、咏物诗创作背景、类型及寓意387。黄意海、黄井文白居易燕子楼诗考辨388从燕子楼传说的由来、唐代法律及社会风气、白居易对殉葬的态度和妇女观、作燕子楼诗前后的心境及对诗句本意的理解等七个方面,论证所谓关盼盼死节之事并无证据,谓白居易讽关盼盼以身殉张仆射更属不实。童根羽白居易“湖上春行”佚诗一首389据永乐大典卷2264“湖”字韵“辑”得一首佚诗,纪健生永乐大典载白居易湖上春行之二非佚诗390随后乃辨其非。有关白居易的论文还有张文生白居易诗论新探391、严杰入仕求禄与隐退:浅议白居易的出处进退392、程红兵试论白居易的后期思想393、马永强白居易前后诗风转变原因新探394、祝德纯白居易闲适诗艺术探

10、微395、张浩试论白居易妇女诗的思想意义396、张浩逊从赠向诗看白居易的婚恋生活397、黄果泉理性的挣扎:白居易讽谕诗说复议398等。 综观有关长恨歌的研究论文,仍旧集中在对主题的探讨上,且又多是对旧有讽刺诗、爱情诗、隐喻诗、双重及多重主题说进行补充或延伸扩展。如荆立民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再思及其他399所论,长恨歌讽谕的主题是统一的,但作者在表现这个主题时流露的感性和所持的态度,却是前后有异的。由于作者淡化或回避了起初存在的荒淫情节,加之白居易“自我感受”的寄寓、变文故事的影响、制约、市民审美情趣的影响,使主题呈现引人争议的模糊状态。基本上是摭拾旧说而已。它如胡淑娟历史铸就的悲剧: 长恨歌主题

11、新探400、李桂奎论长恨歌即对人生苦闷的诉说401、张泽晖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402、郭世綖从创作环境和创作意图深探长恨歌的主题思想403、陈迎平长恨歌主题新探404、张建东长恨歌主题刍议405、田原长恨歌主题新探406等等,亦鲜有突破。钭东星赋得古原草送别之误解与正解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取义于易离象曰:“离,丽也”,两物相附为丽,乃反义相训,言野草依存古原为生命,独成一说,不无道理。综论元白的有许总论元白文学思想的实现功利及其诗化形态407,分析元白的共同趋向:1.等同于政治主张的诗歌认识观念与价值取向;2.随着国家政局变动与诗人仕途进退而衍化的表现特征;3.向儒家诗教传统复归中的新变性质

12、与内涵。其论元稹、白居易的文学观408与此大同小异。郭新和试论元白诗派的五言长篇排律409分析了元白二人五言长篇排律内容上对封建士大夫两重性格的再现、形式上铺叙手法和以时实入诗的运脾,不无一得之见。惟题目中“诗派”二字,文中未见所指,不妨删去。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乐府唱和现象鲜为人知,朱炯远论张王乐府中的唱和现象410检索张王同题、异题唱和乐府15组,其中古题、新题兼有。文章从二人的交游以及中唐唱和诗繁荣等因素分乐府唱和诗产生的条件,阐述二人以乐府唱和的时代意义,对文学史上存在着“新乐府诗派”这一观点有支持提托之力。 韩愈研究仍是热点,以至有建立“韩学”的倡议。1997年7月,四川大学出版社

13、出版四川师大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对历代韩集校注进行了一次大清理,对现存韩诗韩文编年做出了新的考订,校勘较精审,注释较准确,解决了不少前人未曾解决的疑难问题,是迄今为止韩集的最佳文本,其多方面的学术价值将为韩学研究的深入和“韩学”的确立起到较大的推动。研究专著则有陈胜论韩愈阳山之贬及其文学评价411。曹连观寻找陌生:论韩愈的诗艺创新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所谓“陌生化”原理,论述韩愈诗擅用独特生新的词语、奇拗激越的音节、异乎寻常的形象、以文为诗的手法使其诗摆脱盛唐的羁绊,并为宋诗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不少论文涉及韩孟诗派,如许总论韩孟诗派主体心性的强化与艺术表现的变异412、杨国安从自然和社

14、会走向自我:韩孟诗派研究413、 心灵创造的世界:韩孟诗派研究414和论韩孟诗派生硬劲峭的内在品质415、朱明秋雕肝呕肺究为何:寻韩派诗人苦吟的原因416等。林伯谦韩愈文学理论与佛法行持之研究417从创作目的和创作方法两方面比较韩愈文学理论与佛法行持的关系,认为二者尽管有不少共通之处,但也有大相径庭之处。其相异处可见出韩愈的反佛之心,至于不谋而合处则绝非受禅学启发所产生的灵感,更不是晚年结交大颠和尚而得到的领悟。相关论文还有阎琦元和末年韩愈与佛教关系之探讨418。 有关柳宗元的论文数量仍和前两年相差不多,较有新意的是朱邦国论柳宗元的作品与创作心态的关系419、周庆义柳宗元家世与籍贯考420。刘

15、禹锡研究在陋室铭是否出自刘禹锡之手产生了质疑,吴小如1996年春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首先发难,但未稽考古籍,立论未周,不久即遭驳斥。段丽塔陋室铭作者辨析421据新唐书.崔沔传,谓陋室铭乃崔沔所作。吴小如陋室铭作者质疑422又据颜真卿崔孝公陋室铭记对照今传陋室铭加以考察后认为,说陋室铭出自刘禹锡之手固无确据,但说是崔沔传所作亦不免有人疑窦之处;陋室铭实不类唐人作品。而卞孝萱陋室铭非刘禹锡作423则就自己刘禹锡年谱424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更具说服力的申述。相关论文还有高钧刘禹锡陋名铭作年及陋室所在地考辨425。有关刘禹锡的重要论文还有沈文凡元和诗豪刘禹锡426、张凤芳简论刘禹锡的诗歌创作427、熊飞刘白唱和集编集流散考428、张自新自我心灵的烛照与社会盛衰的思考:论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429、林心治刘禹锡咏史怀古诗新探430、任晖永贞革新与刘禹锡、柳宗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