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岗位专业知识及面试汇总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203199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控岗位专业知识及面试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疾控岗位专业知识及面试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疾控岗位专业知识及面试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疾控岗位专业知识及面试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疾控岗位专业知识及面试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控岗位专业知识及面试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控岗位专业知识及面试汇总(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疾病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库传染病报告管理1、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哪几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多少种?答:分甲、乙、丙三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有哪些?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为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责任报告人: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3、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答:2004年12月1日。4、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如何判断?答:对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2、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2小时;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为及时报告。5、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丙类传染病中手足口病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5、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本底资料有哪些?答:规范性的门诊日志、门诊传染病登记册、住院部入出院登记册、住院部传染病登记册、化验登记册。6、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物品等而感染。7、腮腺炎的潜伏期多长?答: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3、。8、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会有哪些表现?答: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严重的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9、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有哪几种?答: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及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4、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10、需要进行分型报告的传染病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答:需要进行分型的传染病有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病五种,如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三类。11、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备的条件是

4、什么?答: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备的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2、甲型H1N1流感是怎样传播的?答:(1)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2)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3)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13、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什么?答: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14、预防传染病最重要应做好哪三方面的工作?答:及早发现并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1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采取那些措施?答:(1)对传染病疫情进

5、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3)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16、卫生部什么时候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答:2009年4月30日。17、手足口病属于哪一类传染病?答:丙类传染病。1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什

6、么?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将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19、蚊子传播哪些疾病?答:蚊子可通过叮咬人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2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保存几年?答:三年。21、霍乱防治各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要做到的“八有”是什么?答:有肠道门诊牌子、有专人负责、有专用腹泻病人就诊登记册、有粪便标本细菌检验登记表、有诊断试剂、有霍乱疫情管理制度、有抢救设施、有盛吐泻物容器。22、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诊断标准是什么?答:流感样临床表现+以下一

7、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传染病、寄生虫知识点1、鼠疫:耶尔森菌 潜伏期:2-5天 流行季节:在69月,肺鼠疫10月以后流行 传染源: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 传播途径:鼠蚤人 治疗:链霉素 (青霉素无效) 隔离时间: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2、霍乱:霍乱弧菌 潜伏期:1-3天 流行季节:发病季节一般在511月,而流行高峰多在710月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过水、食物、生活密切接触和苍蝇媒介而传播 治疗:对症处理

8、隔离时间:症状消失6天后,粪便隔日培养1次,连续3次阴性或临床症状消失后15天3、甲肝:甲肝RNA 病毒 潜伏期:15-45天 传染时间:起病前2周到30日有传染性 传染源: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 传播途径:粪-口 易感人群:幼儿和儿童4、乙肝:嗜肝DNA病毒 潜伏期:60-180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易感人群:全体新生儿和50%未受乙肝感染的易感者 隔离时间:5、丙肝:黄病毒科RNA病毒 潜伏期:15-150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输血传播 易感人群:受血者、血液透析和静脉吸毒者 隔离时间:6、丁肝:缺陷病

9、毒RNA病毒 潜伏期:28-140天 流行季节:急性、慢性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 7、戊肝:RNA病毒 潜伏期:14-63天 传染时间:起病9日到病后8日有传染性 传染源:急性患者和隐性患者 传播途径:粪-口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青壮年发病率高 特点:病死率高,发病2周后病毒停止从粪便排出,儿童感染戊肝多为亚临床型,妊娠最后3个月感染孕妇死亡率高8、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属 潜伏期:13天 流行季节: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多见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 治疗:一般对症治疗,I型慎用抗生素 隔离时间:急性患者症

10、状消失后2次大便培养阴性或症状消失后7天可解除,慢性患者粪便培养隔3次(隔周1次)阴性9、伤寒副伤寒:伤寒杆菌 潜伏期:360天流行季节:终年可见,但夏秋季最多 传染源:患者及菌者 传播途径:水和食物,或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而传播 治疗: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隔离时间: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或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10、艾滋病:HIV潜伏期:2-10年 流行季节:全年 传染源:患者和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性接触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治疗:无有效方法 控制病毒鸡尾酒疗法11、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 潜伏期:335日 流行季节:夏秋季高发 传染源:人类是唯一传染源 传

11、播途径:粪口途径 治疗:无特效法,主要对症治疗 隔离时间:自发病之日起至少隔离40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0天。12、麻疹:麻疹病毒 潜伏期:10-14天 流行季节:冬春季 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治疗: 无特效法药,主要对证治疗,预防接种 隔离时间:疹后5天13、白喉:白喉杆菌 潜伏期:17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治疗:青霉素(过敏者用红霉素、阿莫西林、利福平) 隔离时间:患者连续2次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阴性,带菌者予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57天,细菌培养3次阴性,密切接触者观察7天。预防接种DPT14、百日咳:百日咳杆菌 潜伏期:7

12、-14天 流行季节:一般为散发 传染源: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治疗:首选红霉素,氯霉素 隔离时间:隔离期自发病起40天或出现痉咳后30天,密切接触者应隔离检疫23周。15、流脑:脑膜炎双球菌 潜伏期:17日 流行季节:冬春季,3、4月份达高峰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治疗:磺胺常为首选药物,青霉素g,氯霉素,氨苄青霉素 隔离时间:至症状消失后3日,但不少于发病后7日。16、猩红热:溶血性链球菌A组 潜伏期:2-5天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治疗:青霉素,红霉素 隔离时间: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

13、。17、流行性出血热:汉坦病毒属 潜伏期:5-46天 流行季节:野鼠型发病高峰多在秋季,家鼠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 传染源:小型啮齿动物 传播途径:接触感染、呼吸道传播、消化道感染、虫媒感染、垂直传播 治疗:尚无特效疗法,抓好“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把好三关(休克、少尿及出血关) 隔离时间:无相关说明18、狂犬病:RNA型弹状病毒 潜伏期:1-2个月 流行季节:全年 传染源:主要病犬,其次为猫和狼 传播途径:动物咬伤、抓伤 治疗:清创,伤口不缝合,高价免疫血清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 隔离时间:无说明19、钩端螺旋体病: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潜伏期:7-14天 流行季节: 传

14、染源:主要是啮齿动物,以及家畜 传播途径:接触受污染的水和土壤 临床表现:“三症状”寒热、酸痛、全身乏力;“三体征”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 治疗:青霉素首选,庆大霉素次选,首剂青霉素同时辅以大剂量氯化可的松能有效预防赫氏反应,“三早一就” 隔离时间:无说明20、布病(懒汉病,地中海弛张热):布鲁氏菌 潜伏期:1-3周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 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北方)及猪(广西、广东),其次是犬(人与人不传播) 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经消化道,经呼吸道,临床表现: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肿大、疼痛、肝脾大治疗:链霉素、多西环素、利福平 隔离时间:无说明21、炭疽:

15、炭疽芽胞杆菌 潜伏期:1-5天(人),2-3天(动物) 流行季节:夏秋发病多 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食草动物,其次是猪和狗 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经消化道,经呼吸道 治疗:首选青霉素同时给予抗血清治疗。 隔离时间:至痊愈22、斑疹伤寒:流行性为普氏立克次体,地方性为莫氏立克次体 潜伏期:流行性5-21天 ,地方性614日 流行季节:流行性冬季易发,地方性8-10月散发 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流行性为人-虱-人,地方性为鼠-鼠蚤-人 治疗:首选多西环素,氯霉素、四环素族 隔离时间:23、结核病:结核杆菌 潜伏期: 流行季节: 传染源: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 传播途径:呼吸道 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异烟肼(H),链霉素(S),利福平(R),乙胺丁醇(E),吡嗪酰胺(Z)初治涂阳:2H3R3Z3E3/4H3R3,复治涂阳:2H3R3Z3S3E3/4H3R3E3,初治涂阴:2H3R3Z3/4H3R3 隔离时间:无需隔离24、麻风:麻风分枝杆菌 潜伏期:2-5年 流行:发病高峰在20岁左右 传染源:病人 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触或飞沫传染,其次为间接接触 治疗: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 隔离时间:无须隔离25、破伤风: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 潜伏期:1-2天 流行季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