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耕不辍】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203065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耕不辍】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耕不辍】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耕不辍】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耕不辍】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耕不辍】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耕不辍】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耕不辍】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华东师大版第六分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华北事变、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等主要史实。通过华北事变及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事实,明确由于日本得寸进尺加紧侵华步伐,使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运用矛盾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学习并掌握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在分析、归

2、纳中掌握一二九运动的基本史实;通过设问、探究、答疑等活动,强化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认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质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通过一二九运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过程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团结抗日已成为当时全民族的呼声,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的正确决策,顾全大局,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教学重点难

3、点重点: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中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的材料。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教师精心选择一些文献材料和毕业歌、“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影视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是如何扩大对华侵略的,然后指出随着日本侵略的扩大,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播放毕业歌)导入新课。一、华北事变教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阴谋由来已久。日本为实现其侵华野心,制定了什么方针?

4、采取了什么措施和行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按照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设想,“灭亡满蒙”只是日本“征服中国”的第一步。为了继续实现其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把侵略的下一个目标放在了华北。提问:华北为什么成为日本侵华的下一个目标?投影显示:材料一:全国煤产量不过2800万吨,而(华北)五省每年所有产量约在1300万吨左右;河北棉花和山东小麦的产量,均为当时全国之冠;全国国有铁路实有长度13 017公里,五省境内实有4 631公里,占实有总长度的35;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等地,为五省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进出港口;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中,五省关、盐、统三大税收合计,每年有13 200万元。中国现代史大

5、事纪事本末(上)第688689页材料二: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的秘密情报中说:“1931年九一八,发动满洲事变而占据之,一时帝国市场与原料,得稍缓和。现在,满洲市场亦臻饱和,短期内亦难再行扩大,即不能与帝国生产率之增进相调和。”“帝国原料与市场问题的解决是不能不注意易于进攻的。中国华北。”“华北,诚我帝国之最好新殖民地。”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上)第688689页学生研读材料,讨论后回答。教师:正由于华北在全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交通优越,日本为了满足其扩张的需要,自然把新的侵略目标放在华北。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看到的材料,思考一下,日本侵略华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学生思

6、考后回答。教师:为了达到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的目的,1935年,日本在华北先后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3页有关何梅协定的背景和内容,思考为什么说何梅协定的签订,使华北危机日益严重?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实际控制了河北省。日本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又积极策划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华北五省是指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面对日本对华北地区的分裂活动,国民政府不允许华北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而“自治”,但又慑于日本的武力威胁,于是采取了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的方针,成立了一个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实际上又有很大独立性的委员会。

7、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6页多田峻的声明,并结合华北事变的史实,想想看,日本是如何侵略华北的?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归纳。教师进而提出问题:华北事变的影响又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影响有两点:一是使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二是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美英帝国主义在华北的经济利益,引起英美对日本的不满。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正是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历史背景,也是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客观条件。二、瓦窑堡会议教师: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在政策上作出了重大调整。请同学们阅读

8、教材第2425页有关瓦窑堡会议的内容,找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政策调整的主要表现。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教师:第一是发表“八一宣言”。投影显示: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八一宣言”请同学们阅读投影片所示材料,思考两个问题:(1)材料中的三个“无论”,表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什么变化?(2)中国共产党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什么号召?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学生研

9、读材料、思考并回答。教师:“八一宣言”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在大敌当前之时,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反映了全国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第二是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到来之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党必须及时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1935年底,结束万里征战的中央红军刚刚在陕北站稳脚跟,中共中央即在瓦窑堡召开会议,制定了正确策略。投影显示:党的策略路线在于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

10、卖国贼。党在发动、团结与组织中国人民的力量以反对全中国人民的公敌时,应当坚决不动摇地同反日统一战线内部一切动摇、妥协、投降与叛变的倾向作斗争。一切破坏中国人民反日运动者应该起而攻之。共产党应该以自己彻底的、正确的反日反汉奸卖国贼的言论与行动,去取得自己在反日战线中的领导权。也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反日运动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瓦窑堡会议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投影所示材料,想想看,党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怎样的抗日方针?学生研读材料,思考后回答。教师:必须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在这个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第三是瓦窑堡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在一次党的活动分

11、子会议上,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投影显示:材料一:由于当时政治形势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这就使一切不愿当汉奸亡国奴的中国人起来参加抗日民族战争,党就要“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55页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情形,就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中国的工人农民都是要求反抗的,小资产阶级也是要反抗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在今天的时局下有变化的可能性。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他们中的英美派,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英美的督促下

12、,是有可能参加抗战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136页学生研读材料思考:毛泽东的这两段话阐明了怎样的观点?教师:在这两段话里,毛泽东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毛泽东的这个报告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教师:毛泽东的这个报告,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入手,分析了当时中国政治形势的特点,论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就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建立统一战线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说明中国共产党这一方针是在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教师:关于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同学们已有了明确答案

13、,这里也请同学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学生讨论,代表回答,然后教师归纳。中国共产党是广大工农利益的代表者,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性,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党,领导着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红军,又是统一战线的发起人。因此,共产党理应成为而且能够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者。教师: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运用具体史实说明。三、一二九运动投影显示:亲爱的全国同胞: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亲爱

14、的全国同胞,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最后五分钟。我们,窒息在古文化城里上着最后一课的青年,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1935年12月9日请同学们阅读投影所示材料,思考后回答:一二九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教师:华北事变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华北存亡危在旦夕。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号召下,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大学生成立了联合会,并于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一二九运动爆发。一二九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2月9日这一天的示威游行。第二阶段12月16日是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日子,这天,北平学联又组织了浩大的游

15、行。播放录像“一二九运动”,了解游行的概况。教师:了解了一二九运动发生的背景和经过之后,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一二九运动发生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和影响?它与五四运动有何根本区别?二是作为现代青年,我们应该向当时的青年学习什么?第一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最后一自然段,归纳概括出四点。至于一二九运动的深远现实意义,则是在运动之后才逐渐显现出来的,那就是使学生走上了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都是在国难当头爆发的爱国运动,但五四运动是学生自发掀起的,一二九运动自始至终都是在中共领导之下。第二个问题,先由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然后教师概括。教师:作为现代青年,应该发扬一二九运动的爱国主义传统,热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时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现在,在千百万张平静的书桌都能放下的时候,国家和民族需要什么?我们又应怎样去做呢?四、西安事变同学们对西安事变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都比较熟悉,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西安事变”的相关片断,然后采取边设问、边探究、边答疑的方式,来重温这段历史,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段历史。教师:西安事变为什么会发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8页西安事变一目的第一段正文和小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