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13.3.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上传人:霸** 文档编号:12202657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13.3.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13.3.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13.3.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13.3.1 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等腰三角形(不等边)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条数总和是( )A3B5C7D92在射线、角和等腰三角形中,它们( )轴对称图形A都是 B只有一个是C只有一个不是 D都不是3如下图:ABC中,AB=AC,A=36,D是AC上一点,若BDC=72,则图形中共有( )个等腰三角形。A1B2C3D44三角形内有一点,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都相等,同时与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也都相等,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非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5ABC中,AB=AC,AB边的中垂线与直线A

2、C所成的角为50,则B等于( )A70B20或70C40或70 D40或20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1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外角为130,则顶角的度数是_ 。2ABC中,AB=AC,CDAB于D,CD=3,B=75,则AB=_ 3如下图:ABC 中,AB=AC,DE是AB中垂线交AB、AC于D,E,若BCE的周长为24,AB=14,则BC=_,若A=50,则CBE= _。4等腰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比为1:10,则顶角的度数是_。5如下图:等边ABC,D是形外一点,若AD=AC,则BDC=_度。三、作图题(6分),只画图,不写作法。如左图:直线MN及点A,B。在直线MN上作一点P,使APM=B

3、PM。四、解答题(第1小题12分,第2、3小题各11分)1已知:如图ABC中,AB=AC,BDAC,CEAB,BD、CE交于H。求证:HB=HC。2已知:如图:等边ABC,D、E分别是BC、AC上的点,AD、BE交于N,BMAD于M,若AE=CD,求证:。3已知:如图:ABC中,ADBC于D,BAC=120,AB+BD=DC。求:C的度数。选作题:已知:如图:ABC中,D是BC上一点,P是AD上一点,若1=2,PB=PC。求证:ADBC。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C2A3C4D5B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150或8026310,154150或53

4、0三、作图题(6分),只画图,不写作法。四、解答题(第1小题12分,第2、3小题各11分)证明:AB=AC,ABC=ACB(同一中等边对等角)CEAB,1+ABC=9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同理2+ACB=90,1=2,HB=HC(同一中等角对等边)2证明:等边ABC,AC=BA,C=BAC=60在ABE和CAD中,BA=AC,BAC=C,AE=CD,ABECAD(SAS)2=1BNM=3+2,BNM=3+1=BAC=60BMAD,4+BNM=90,4=30BMAD,(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解:延长DB到E,使BE=AB,连结AE,则1=E。ABC=1+E,AB

5、C=2EAB+BD=DC,BE+BD=DC,即DE=DCADBC,AE=AC,C=E,ABC=2CABC+C+BAC=180,BAC=1202C+C=180-120=60,C=20答:的度数是20选作题证明:作PMAB于M,PNAC于N1=2,PM=PN在RtBPM和RtCPN中RtBPMRtCPN(HL)ABP=ACPPB=PC,PBC=PCB。ABP+PBC=ACP+PCB,即ABC=ACB。AB=AC,1=2ADBC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