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今且有言于此素材语文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202425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今且有言于此素材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今且有言于此素材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今且有言于此素材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耕不辍】小学语文名家经典诵读《庄子》(一)今且有言于此素材语文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且有言于此【原文】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11),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12)。【注释】类:同类、相

2、同。尝:试。俄而:突然。谓:评说、议论。以下几句同此解。于:比。豪:通作“毫”,细毛。末:末稍。秋毫之末比喻事物的细小。大山:一说读如泰山。殤子:未成年而死的人。夭:夭折,短命。历(曆):历数,计算。凡:平凡,这里指普通的人。(11)适:往,到。(12)因:顺应。已:矣。【译文】现在暂且在这里说一番话,不知道这些话跟其他人的谈论是相同的呢,还是不相同的呢?相同的言论与不相同的言论,既然相互间都是言谈议论,从这一意义说,不管其内容如何也就是同类的了。虽然这样,还是请让我试着把这一问题说一说。宇宙万物有它的开始,同样有它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它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有过这样那样的“有”,

3、但也有个“无”,还有个未曾有过的“无”,同样也有个未曾有过的未曾有过的“无”。突然间生出了“有”和“无”,却不知道“有”与“无”谁是真正的“有”、谁是真正的“无”。现在我已经说了这些言论和看法,但却不知道我听说的言论和看法是我果真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还是果真没有说过的言论和看法呢?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既然已经浑然为一体,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既然已经称作一体,又还能够没有什么议论和看法?客观存在的一体加上我的议论和看法就成了“二”,“二”如果再加上一个“一”就成了“三”,以此类推,最精明的计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数字,何况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所以,从无到有乃至推到“三”,又何况从“有”推演到“有”呢?没有必要这样地推演下去,还是顺应事物的本然吧。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