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1整体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202282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1整体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1整体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1整体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1整体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1整体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1整体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散文阅读技巧提升专题01整体训练(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体训练一、认识散文文体特征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高考中的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与哲理散文四类。散文的主要特征有: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的。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

2、,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

3、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2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3

4、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4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标题往往蕴涵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3扫描全文反复出

5、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三、整体训练(一)写景状物散文写景状物散文就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对自然之景、物的描绘、抒情、议论来表达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它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首选。阅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看它描写了什么景、物,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进而分析所写之景、所

6、咏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解读方法:1要注意理清文章脉络,沿着从表象到精神的顺序把握所写之“物”的特点。即要由表象到思想,由具体到空灵,由物态到人情,捕捉被注入到这个“物”中的思想感情。 【解析】按照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4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答案本文由托尔斯泰的出走写起,叙述了他在行程中被人们发现并被追踪和包围的情形,表现了托尔斯泰决心逃离世俗的决绝和急切以及无奈,反映了托尔斯泰对真实、朴素和自然的追求以及更具人性和德行的特点。(三)议论说理散文议论性

7、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涵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它与一般的写景状物等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议论性散文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套用一句现成话来说,就是“形散而神不散”。这类散文也频频出现在高考试卷中。阅读这类散文要注意借事说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特点,

8、重在分析材料和观点的关系,进而品味其情趣、理趣。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生命的暗示欧阳斌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惟有

9、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的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的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

10、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

11、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

12、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的人。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快速阅读,整体把握5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答案全文共11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段),由秋虫、钟声、火车等引出对生命的暗示的体悟。第二部分(段),具体写体悟到的生命暗示:(1)(段)生命要显示其存在、价值;(2)(第段)生命交织着痛苦与欢乐; (3)(第段)生命有伟大时与渺小时;(4)(第段)为维护生命的神圣,必要时可牺牲生命;(5)(第段)生命的价值要靠历史检验; (6)(第段)要找到生命价值的有效转化形式。第三部分(第段),暗示生命的“暗示”有很多。6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什么?【答案】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主要探讨了生命带来的“暗示”,即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启发人们要珍惜生命,要让生命体现出价值与意义,要寻找生命价值的有效转化形式。【解析】答题格式:(本文/文章)通过(对/叙述)(描写/反思),反映了/表现了/抒发了/(赞美了),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