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涂景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脊髓的被膜脑的被膜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脑的血管脊髓的血管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第四节 脑屏障,第二十章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2,均为三层,由外向内硬膜蛛网膜软膜,第一节 脑和脊髓的被膜,3,硬脊膜脊髓蛛网膜软脊膜,一、脊髓的被膜,4,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上端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续在第2骶椎水平逐渐变细,包裹终丝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间隙硬膜外隙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硬膜下隙,1、硬脊膜,5,,6,无血管半透明的结缔组织薄膜向上与脑蛛网膜相延续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间较宽阔的间隙蛛网膜下隙(充满无色透明的脑脊液)自脊髓下端马尾神经根部至第2骶椎水平扩大的马尾神经周围的蛛网膜下隙,称为终池2、脊髓蛛网膜,7,很薄,血管丰富,紧贴于脊髓的表面,不易分离,3、软脊膜,8,硬脑膜脑蛛网膜软脑膜,二、脑的被膜,9,厚而坚韧,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有血管和神经某些部位分两层,形成腔隙内含静脉血,称为硬脑膜静脉窦最终汇入颈内静脉,1、硬脑膜,10,一层无血管半透明的结缔组织薄膜蛛网膜下腔(充满无色透明的脑脊液)颅顶部形成颗粒状突起并伸入硬脑膜静脉窦内-蛛网膜粒脑脊液经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2、脑蛛网膜,11,很薄,血管丰富,紧贴于脑的表面,不易分离脑室壁的某些部位,软膜血管与脑室膜上皮共同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重要结构,3、软脑膜,12,一、脑的动脉颈内动脉系以顶枕沟为界,大脑半球的前2/3和部分间脑椎-基底动脉大脑半球的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第二节 脑和脊髓的血管,13,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共同组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大脑动脉环,14,无瓣膜,不与动脉伴行浅组收集脑皮质及皮质下髓质的静脉血,直接注入邻近的静脉窦深组收集大脑深部的髓质、基底核、间脑、脑室脉络丛等处的静脉血,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经硬脑膜窦回流至颈内静脉,二、脑的静脉,15,动脉: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椎动脉发出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下行的过程中得到节段性动脉分支的增补静脉:较动脉多而粗,三、脊髓的动脉、静脉,16,脑室脑脊液脑脊液循环,第三节 脑脊液及其循环,17,是脑内的腔隙,充满脑脊液侧脑室: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第三脑室:间脑内中脑水管:中脑第四脑室:延髓、脑桥背面及小脑之间各脑室相互连通第四脑室有三个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1、脑室,18,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于蛛网膜下隙、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内相当于脑和脊髓的淋巴液和组织液保护、营养脑和脊髓,运输代谢废物维持颅内压稳定主要由各脑室脉络丛分泌,侧脑室占总分泌量95%,2、脑脊液,19,侧脑室产生经左、右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向下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通过第四脑室3个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由蛛网膜颗粒汇入硬脑膜静脉窦经颈内静脉返回心脏脑积水:上述循环受阻,脑脊液循环,20,脑脊液与脑组织细胞间隙内液体相似,与血浆不同,蛋白含量极微,葡萄糖、胆固醇和钾离子浓度也比血浆低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对物质在毛细血管或者脑脊液与脑组织间转运过程中进行一定限制或选择的相应结构。
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损害保持脑的内环境稳定,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脑脊液-脑屏障,第四节 脑屏障,21,位于血液和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结构基础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连续,内皮无窗孔,通透性差完整而连续的基底膜毛细血管基膜外有胶质膜,1、血-脑屏障,22,位于脑室脉络丛的血液和脑脊液之间结构基础脉络丛上皮细胞之间有闭锁小带(紧密连接)连接但脉络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窗孔,具有一定通透性,2、血-脑脊液屏障,23,位于脑室和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结构基础室管膜上皮、软脑膜和软膜下胶质膜但脉络膜上皮为缝隙连接,不能有效限制大分子通过,3、脑脊液-脑屏障,24,脑和脊髓的被膜脊髓的被膜脑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血管脑的血管脊髓的血管脑脊液及其循环脑屏障,小结,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