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文本解读教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1860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狗包弟》-文本解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狗包弟》-文本解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狗包弟》-文本解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狗包弟》-文本解读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狗包弟》-文本解读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狗包弟》-文本解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狗包弟》-文本解读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本解读:巴金小狗包弟教学目标:能够选择合适的词语,描述作者在各个阶段的感情变化;能够找出带有作者感情倾向的词句,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理解、感受作者反省人性,自我拷问的人文精神,有直面自我和现实的意识;黄岩辉(课程论)1622000251 作为普通读者的自然阅读作为普通读者阅读本文的感受:情感之真:这是一篇真诚感人的散文,作者叙述的口吻很亲切,像一个老人在深夜里的自述,情感真挚,语调凝重而悲伤,读完这篇文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情感之真。无论是对包弟的感情,还是对妻子萧珊的想念,都是那么真诚而炽烈,时刻撼动着人的心灵。情感之真还体现在作者的反思上,送走包弟之后的挣扎,愧疚,以及最后对包

2、弟表示歉意,都是发自内心的,这种从心里发出来的感情,不是靠文字组织出来的,是十几年的压抑,最后化成文字喷薄而出。语言朴实无华,作者回顾了文革期间,自己因为害怕受到牵连,而将一起生活了七年的小狗送上手术台这样一件事。通读全篇,我看到了作者内心的愧疚,悔意,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的煎熬状态。这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叙述口吻很亲切,像一个老人在深夜里的自述,情感真挚,语调凝重而悲伤,文章没有用很多笔墨描写自己受到的伤害,而是从自己的角度来反思文革,通过对自己无情的解剖,总结过去的十年,来还清心灵上的债。人性的回归:在这篇散文里,我看到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重压下,出于求生的本能和家

3、庭责任,在社会的重压下,一步步压抑违背善良的本性良心,做出自己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文革到来之前,大家对包弟疼爱有加,就像是朋友,甚至是家人。当文革到来的时候,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作者便把小狗送上手术台,这是一种极不人道的做法,但又不得不那么做,这是人性在社会重压下的扭曲。文革结束后,社会环境改变了,给了作家说真话的机会和权利。作者反思过去,还原十年里心灵被扭曲的过程。从人性被压抑,扭曲,到最后的反思,表达歉意,其实也能看做是一个人性回归的过程。对一个时代的好奇:读完这篇文章,我对文革充满了好奇。那是什么样的一个时代,能让一个国家集体失去理性?如果连最具有批判思维,独立思考能力的作家,都放

4、弃自己原则,屈从于外界,更何况于普通的人呢?我从未感受到那样的压抑,整个社会都是黑白无声的,而且长达十年之久。听妈妈说她小时候也曾上街和别人一起喊过“打到某某某”的口号,然而她并不认识这个人。我想小孩子不懂,凑凑热闹情有可原,大人也是这样,整个社会都是这样,不是很奇怪吗?,虽然得到了暂时的保身,却逃不过良知上的煎熬。十三年过去了,煎熬仍然在继续。阅读本文的困难:对文革时代的陌生对文革不熟悉,大家对文革的印象,一般是通过看电影,阅读文本或者是听长辈讲述拼凑而来的,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受害者的实际生活处境和受害者的实际生活处境,当时的社会环境缺乏客观真实的了解,造成阅读心理上的障碍造成了阅读本文的障

5、碍;。特殊概念不理解:“红卫兵”“专政队”“三年困难时期”“大化粪池”“武斗”“反革命”等;对于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巴金的人生经历不了解,文革中作者经历了哪些磨难,妻子萧珊如何在文革中离世,可能会成为体会作者情感的障碍;3.阅读本文的问题:把小狗送上手术台,到底是时代的错还是作者的错?为什么用很多笔墨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开头对艺术家和狗的故事的描写,是不是过于琐碎为什么那么细致的描写楼房及园子的变化?“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为什么说作者也变成了包弟怎么理解?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狗怎么属于“四旧”呢“说

6、谎成风”的时期是什么样的?2 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1.教材分析:单元导语: 本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这些散文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作者揣摩他们的音容相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显或隐的情感倾向。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象这是为什么。很可能这就是作品的亮点,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从单元导语中我们不难

7、看出,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切入点有:A:揣摩课文中人物的言行、心理、个性情操;B:体会作者的对人与事的评价,及其情感倾向;C:学会赏析作品中的“亮点”;课后练习:A: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作者经历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煎熬”,对此你有何评论?B:研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如“小议我靠的是感情”,“谈身边琐事的深广内涵”),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启发:从单元导语和课后练习设计中,我们不难看出,小狗包弟首先是一篇散文,作为一篇散文我们最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的情感,及其对所述人事的态度和情感倾向。因此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他在特定环境中遭受

8、磨难时的感受,正确评价其行为,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其次这是一篇写人记事散文,文章中穿插了几个事件的叙述,比如“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小狗的来历”“专政队抄家”等这些事件在散文和在小说中的艺术处理是有区别的。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差别,了解写人叙事散文的写作特点,也应是重点之一。最后,这是一篇巴金的散文,它叙述的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里面渗透的是巴金的情感体验和评价,巴金散文“靠感情创作”“无技巧之技巧”的特点,76岁创作随想录的背景,都是我们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既然散文是作家的个性化表达,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和本单元学习的记念刘和珍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比较,来体会它们在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上的差异

9、。文本解读(一)细品情感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和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情感先后变化。本文共13自然段,在结构上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子:艺术家和狗的故事(1)开端:小狗包弟的来历(2)发展:包弟与我们的亲密相处(3-6)高潮:把包弟送走(7-9)尾声:“我”的忏悔(10-13)作者对于小狗包弟的感情也大可分为以下阶段: 忧虑(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疚(至今心不得安)随处可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于包弟的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但十多年过去了,当他再次回忆起包弟,把这种喜欢的情感呈现在文本里的时候,则忍不住从各个方面来写出自己对包弟的喜欢。值得注意的

10、是此刻文本中呈现的包弟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包弟,而是带有作家明显的感情倾向的包弟。首先是第二自然段刚见到包弟时的喜爱(“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干干净净”“本领”两个褒义词无不带有作者的喜爱和赞赏之意。其次在第三自然段中,写到包弟的叫声“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这是巴金回忆包弟日常性情的句子,不咬人,听主人话,在谈到包弟夜晚,对行走篱笆外的陌生人的吠叫时,作者写到“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这个句子是值得推敲的,显然这是带着作家偏爱的感情倾向,像是护着自己的孩子,充满理解和

11、慈爱。光是写自己喜爱包弟还不够,作家还写了别人,尤其是日本朋友也是对包弟喜爱有加。这里可以说是描写上的侧面烘托,但对于“靠感情创作”的巴金来说,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人之常情,他想写出包弟的可爱,听话,讨人喜欢,光自己说还不够,还忍不住说说别人也觉得好,才能把包弟的讨人喜爱表达清楚。最后在文中第五自然段,作者写到“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狗是通人性的,这种亲人般的感情,让包弟成为家人中的一员,它虽然是一条狗,但在作者眼里,它已经像是家人一样的存在。另外,作家记叙包弟等我们回家这个事

12、件,在感情上无意间形成了人和狗的对比,包弟如此对我们,而我们最后又那样对包弟,所以作家在回忆包弟的时候,充满深深地歉意。在描写文革开始之前的包弟时,作家选择了第一次见到包弟时的场景,包弟的性情,日本朋友及妻子萧珊对包弟的喜欢,包弟在房门口等我们回家等几个生活片段,这些琐碎的事件无不在表现作家对包弟的怀念,喜爱之情。而且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从作者选取的这几个事件及其描写中,我们发现作者在回忆起包弟的时候,心中的怀念之情,愧疚之情无意间美化了包弟。比如他只写包弟的各种好,七年之间有关包弟不好的回忆,他却丝毫未提。这是作家未曾言明的感情倾向,却不经意间流露于字里行间。 文字背后的无奈之情 文章2-6

13、自然段写的是小狗包弟的来历,以及和家人的相处,从中流露的是难以遮掩的喜爱之情。7-9自然段写的是随着形势的紧迫,作者最终把包弟送走的过程。细品这部分作者对包弟的情感,已经由喜爱变成忧惧。“晚上附近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的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前半部分对包弟叫声的描写是“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这是带着理解和宠爱的表达,同样的叫声,到了后来却变成了让作者胆战心惊的“尖声吠叫”,叫声还是原来的叫声,只能说形势变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也变了。包弟原来的旧主人是瑞典人,在文革时期,领养包弟就有了“里通外国”的嫌疑,所以作者当时处境两难。“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

14、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几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已经62岁的巴金,为了一条狗流泪,这其中的为难可想而知。值得注意的是,此刻的包弟不仅仅是一条狗,它和家人七年的感情,让它具有了家庭成员的角色。所以送走包弟对于作者而言,某种意义上,是在放弃自己的一个朋友,甚至是家人,作者因此而为难。最终让作者送走包弟的导火索是隔壁的抄家,抄家意味着一切权利被剥夺,彻底被打成右派,已经半靠边的巴金,终于扛不住压力,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危,送走了包弟。值得注意的是,作家在写送走包弟这一过程时,并没有过多的交代当时环境

15、。只是寥寥几笔,写了几个片段(“红卫兵上街抄四旧”“附近的小孩打门捉狗”“隔壁老工商业者被抄家”)这些零碎的片段,很难让我们认识一个时代,而如果没有对时代背景的了解,我们又很难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处境,也无法体会到他的压力和感受,进而理解他的行为。因此,写人记事散文片段式的记叙事件的特点,以及弱化背景的结果,导致作者此刻两难的境地不能很好的呈现出来,要读者细细的揣摩,才能看到文字背后的无奈之情。当然弱化背景,不仅跟文体有关,也跟本文的写作主旨有关系,随想录的出发点是自我反省和解剖,因此主要是自我问责,所以没有过多的追究时代的责任。隐形的道德负重第十自然段写的是送走包弟之后的内心活动,“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此刻作者说的被解剖,是良心上的解剖,把包弟送走,虽然貌似甩掉了一个包袱,但实际却背上了更重的道德包袱。因为巴金交出了小狗,也交出了自己,交出了一个人正常的理性思维,这正是文革中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心理过程,他们从此走上了被扭曲被毁灭的道路。“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这两句话是有深刻含义的,一位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独特而深刻的大师,竟在某个历史时期发现自己的命运与一只狗一致,这难道不令人深思吗?可以说包弟在其他任何时间和空间中的死亡可能都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有在文革期间,在造反派的反复围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