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耕不辍】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6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3苏教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201256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耕不辍】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6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3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常耕不辍】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6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3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耕不辍】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6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3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耕不辍】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6清平乐村居教学反思3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反思参考3)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在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有许多人追随他,形成了文学史上著名的“辛派词人”。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带领学生走近辛弃疾,走进宋词,感受这朵艺术奇葩的独特芬芳。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一、诗向词的自然过渡 清平乐 村居是一首词,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上

2、课前,我通过“老师说学生接诗句”,让学生充分感受诗的特点,做好“诗”向“词”的过渡。在教学这首词时,我让学生思考: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和高鼎的村居有什么不同,从而找出“词”与“诗”的区别。细心的同学很快就能找到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词有词牌名,词的每行字数可以不等,词分为上阕和下阕。学生在自己观察后再来学习这些知识点,记忆就深刻了。二、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教学中,我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初读阶段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教师范读,全班读,填空式读,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充分让他们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细读阶

3、段边理解边朗读,头脑中浮现出清新的农村景象,感受农家生活的祥和与宁静。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对不同的朗读任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这样,我们的朗读指导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了朗读的实效。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从而感悟了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了熟读成诵的目标。三、把“词”与“画”结合起来 启发孩子们的联想和想象,是为了教会他们挖掘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从词到画,由抽象到形象,这样就可以栩栩如生地感受词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时,我抓住“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特点,把“词”与“画”

4、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我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在想象中朗读,朗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先引导学生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想象描述出“一所矮小的茅屋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这样的画面,感受了农村的美丽景色,然后进行学法迁移,让学生用“当我读到_时,仿佛看到_。”这样的句式进行小练笔,并进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分享学习成果。通过语言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中的意境之美。四、了解背景,体会情感美 词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所以有许多都是寄情于词。引导学生体会词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充分利用词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当时

5、所处的背景以及心态等情况有所了解,再结合词中的句子体会情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辛弃疾的写作背景思考:此时,词人辛弃疾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从资料中了解了“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侵占的北方,亲眼目睹自己的同胞被金人逼迫,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渴望自己的家乡被朝廷收复,人民过上幸福安宁、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他一生都在准备着抗击金兵,他不断上书朝廷,却屡遭排斥和打击。42岁时被贬到远离战场的江西农村,一住就是18年。一生壮志未酬,报国无门,68岁悲愤郁闷而死。他用自己的生命书写自己的作品,忧国忧民,心系祖国是他诗词的主旋律。”这样一来,学生知道了词人辛弃疾最渴望的是人们过上像词中老夫妻一家那种“心安茅屋稳,家贫菜根香”的幸福安宁日子,很容易体会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爱民的情感。 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但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有遗憾的地方,这节课也不例外。在指导学生学习书写生字时,我有一点啰嗦,如果再紧凑一点,效果会更好。另外,课前对学生的预设也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让教学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效果。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