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0967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镇江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镇江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镇江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镇江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江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市城市总体设计规划(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文本目 录(文中加粗部分为强制性规划内容)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城镇体系规划3第三章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18第四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20第五章 总体布局20第六章 建设用地规划22第七章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9第八章 绿地系统规划33第九章 总体城市设计37第十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40第十一章 旅游规划44第十二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48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规划58第十四章 综合防灾规划60第十五章 沿江发展规划65第十六章 郊区规划69第十七章 近期建设规划72第十八章 远景发展构想77第十九章 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78第二十章 附 则83word第一章

2、 总 则第1条 修编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需要,满足镇江市未来发展的要求,促进镇江市社会经济发展,对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进行修编。第2条 规划依据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5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6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28 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9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21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211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12 镇江市国民

3、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13 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20年)编制要点214 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修编要点第3条 指导思想31 加快市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城镇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32 研究解决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和结构性问题,在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背景下,明确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发展形态及发展规模。33 采用多学科合作的方法,把城市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目标融合于规划内容之中;贯穿生态环境理念,把自然山水融合于城市建设中;贯彻经营城市理念,把市场化运作融合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34 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与社会经

4、济发展的协调统一。35 应用城市设计原理,塑造城市个性特色,提高城市的可认知程度,凸现山水城市的形象特征。36 在妥善处理好近、远期发展关系的前提下,加强本规划的指导性和前瞻性。第4条 规划重点41 与上位规划相协调重点落实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中对镇江的定位和发展要求以及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对镇江发展的指导,协调与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22020)的相互关系等。42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点从城市形态与交通、产业、资源、空间发展等关系的角度出发,优化城市用地布局,确定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和城市增长空间及发展方向。43 塑造城市空间特色充分利用镇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

5、人文景观资源,塑造具有“大江风貌、城市山林、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44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利用交通、港口和旅游资源等优势条件,巩固和壮大现有主导支柱产业;错位发展符合镇江实情、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能的新特色产业。并对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为优势产业提供充裕的发展空间。45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构筑城市生态与绿地系统,创建适宜的人居环境。46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策略坚持控制远景、架构远期、落实近期的指导方针,提出科学合理的宏观战略、发展规模、建设时序和实施措施。第5条 规划范围51 市域市域范围为市行政管辖区,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52

6、 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市区行政管辖区,包括京口、润州、丹徒和新区,总面积1082平方公里。53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范围东起大港,西至高资,南起南环路,北至长江,总面积约360平方公里。第6条 规划期限近期:2002年至2005年;中期:2006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2020年;远景:2021年至2050年左右。第二章 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战略与目标第7条 发展战略强化城市功能,加快发展中心城区和县级市城区,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丰富城镇发展内涵,提高市域城镇整体竞争力。第8条 发展总体目标围绕富民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制度创

7、新和民主法制为主要手段,主要依靠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集约经营和规模发展,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确保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环境整体改善、社会全面进步。逐步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以城市为核心、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第9条 发展水平近期: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镇人口约162万人。中期: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城镇人口约184万人。远期:城市化水平达到70,城镇人口约231万人。第10条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近期:人均GDP达到3.0万元,产业结构为5.553.541,财政总收入完成8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完成24亿美元,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

8、.6%,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每百人拥有主线电话50门,恩格尔系数小于42%,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社会保障覆盖率接近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中期:人均GDP达到6万元,产业结构为4.551.544,财政总收入15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完成42亿美元,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2%,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每百人拥有主线电话60台,恩格尔系数小于40%,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

9、2000元。远期:人均GDP达到12万元,产业结构为1.549.549,财政总收入32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达到108亿美元,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5%,每百人拥有主线电话70台,恩格尔系数小于35%,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社会保障覆盖率接近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6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0000元。第二节 城镇等级规模与功能定位第11条 城镇等级规模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10、表21 城镇规模等级规划(中期)规模等级城镇数(个)人口规模(万人)城镇名称50100万人191镇江市区2050万人128丹阳市区1020万人228扬中市区(12万)、句容市区(16万)25万人1021镇江:辛丰、宝埝、上党 丹阳:吕城、新桥、皇塘 扬中:新坝 句容:宝华、后白、茅山2万人2916镇江:3 丹阳:15 扬中:1 句容:10个合计43184表22 城镇规模等级规划(远期)规模等级城镇数(个)人口数(万人)城镇名称100万人以上1105镇江市区2050万人257丹阳市区(35万)、句容市区(22万)1020万人115扬中市区(15万)35万人1136镇江:辛丰、宝埝、姚桥、上党 丹

11、阳:吕城、新桥、皇塘 扬中:新坝句容:宝华、后白、茅山13万人1618镇江:1 丹阳:8 扬中:1 句容:6个合计31231第12条 城 市121 级别一级城市镇江;二级城市丹阳、句容、扬中。122 性质与规模1221 镇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人口规模:近期80万人,中期91万人,远期105万人。1222丹阳以化工、机械和轻纺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3万人,中期28万人,远期35万人。1223扬中以电器制造业为基础,生态环境优良的水上花园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9万人,中期12万人,远期15万人。1224句容以轻工

12、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城市人口规模:近期12万人,中期16万人,远期22万人。第13条 镇中期:建制镇数量调整至38个左右。远期:建制镇数量调整至27个左右。表23 建制镇设置数量城市名称中 期远 期建制镇目标数量(个)重点中心镇数量(个)建制镇目标数量(个)重点中心镇数量(个)镇江市区(规划区)55丹阳市183113扬中市2121句容市13393合计387277第三节 城镇空间组织第14条 实施区域集聚发展战略,突出重点地域和重点轴带,以城市为节点,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依托,构建四个城市和两条聚合轴的城镇空间组织体系,即镇江中心城区、丹阳市区、句容市区和扬中市区以及新宜城镇聚合

13、轴(镇江段)和沪宁城镇聚合轴(镇江段)。第15条 沪宁城镇聚合轴(镇江段)以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沿江高速公路、沿江铁路(镇江至南翔)等构成的沪宁运输通道和沿江运输通道为主要依托,覆盖镇江市域大部分城镇,范围包括:镇江市区(规划区),句容市的宝华镇、下蜀镇、大卓镇和东昌镇,丹阳市区和司徒镇、全州镇、麦溪镇、横塘镇、陵口镇、导墅镇、吕城镇、蒋墅镇、埤城镇、后巷镇、新桥镇、访仙镇、窦庄镇。第16条 新宜城镇聚合轴(镇江段)以镇溧高速公路为主要依托,空间影响范围主要包括镇江市区(规划区)和句容市的白兔镇。第四节 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第17条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171 加强巩

14、固第一产业优化农业结构,以丘陵山区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水平。172 优化提高第二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制造业水平;坚持集约经营与规模经营相结合,推进规模经济,工业布局与城镇空间组织相结合,生产力布局重点向各级各类开发园区集中,实现集聚发展;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173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继续深化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旅游服务、物流、信息、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超前发展科技教育、信息服务、房地产服务、证券服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第18条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181 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为目标,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