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 第1课时 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

上传人:霸** 文档编号:122009393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 第1课时 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 第1课时 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 第1课时 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 第1课时 国家权力机关(导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课第1课时 国家权力机关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地位。2.熟记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二、自主预习1.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由 的代表组成的,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重大事务。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 、 、 、 。三、合作探究材料一 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近3 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建议、批评和意见。在数量上,比去年增加1147件,增长18.3,创历次会议新高;在内容上,涉及国民经济各个

2、部门、社会活动各个领域、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反映了对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要问题的强烈期待;在质量上,许多建议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材料二 在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对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进行审议,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表明人大代表享有哪些权利?结合材料说明人大代表如何做到更好地反映和代表民意?四、随堂演练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

3、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人民政府2.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这表明(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决定权和监督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A. B. C. D.3. 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是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的。这表明(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代行其部分职权全国

4、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A. B. C. D.4.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代表在线”活动,6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与网民在线进行交流。这说明全国人大代表(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是由各地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要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A. B. C. D.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 )最高立法权 最高决定权 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提案权和质询权 A. B. C. D.五、课后反思【答案】自主预习1.人民选举2.最高 最高地位3.立法权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合作探究 (1) 材料一说明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

5、;材料二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行使最高决定权和监督权。(2)人大代表的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随堂演练1.C 2.B 3.C 4.C 5.A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三、命题原则: 以检验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注学生的情感为主线,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馈于生活;有效收猎学生已有的数学记忆,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出“偏”、“怪”题,努力让不同层面学生的思维均不同程度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