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200928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印度洋上的秋思的修辞分析文学与新闻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2005级 唐燕指导老师:方林刚摘要:徐志摩先生的印度洋上的秋思是一篇优秀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名作。可以说这篇印度洋上的秋思不是一篇普通的散文,它融合了古今多种多样的修辞技巧。其文字十分灵动,富有魅力:徐志摩创造新词,活用词汇,翻出了新意;又使用了众多的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增强了这篇散文的文学素养。除此以外,他还运用了各种修辞技巧,精心锤炼语言,使得这篇印度洋上的秋思具有了沉甸甸的厚重感。同时徐志摩还把饱满的情感诉诸笔端,使字里行间都浸透着对大自然的浓烈的情感和对冷暖人生的深切关注。关键词:印度洋上的秋思;修辞;人文关怀Abst

2、ract:Mr. Xu zhimo “the Indian Ocean autumn is an excellent works of prose is full of poetic. The essay autumn of the Indian Ocean is not an ordinary ancient prose, it incorporates various rhetorical skills. The text is very smart, charming, xu zhimo, vocabulary, and create new attempts turned out a

3、new, And many of the words written on classical Chinese prose,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iterature. Besides, he also USES all sorts of rhetorical skills, language, make this world of the Indian Ocean autumn has a heavy massiness. While the full of emotional zhi mo poem encouraged to soak, all the wo

4、rds of the nature of emotion and deep concern for the changes in life.Key words:The Indian Ocean autumn ;Rhetoric, Humanistic care绪论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以风格清新,意象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充沛的诗风,使他的诗歌成为了现代诗史上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其实不仅他的诗歌著称于世,他的散文也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有人甚至认为他的散文成就远远超越了他在诗歌上的成就。 许君远在怀志摩先生一文中说, “据我的观察,当年称赞徐志摩散文的,总比称赞

5、他的诗的人多。他的散文有美丽的情调与淡远的风趣,笔端既充满感情,叙述自易委婉生动。他的诗以后有人能及得上,散文也有人与他在别一途径上齐名,但他的活泼的笔调,幽美的情趣,与新鲜的迭字,跳纵的气势,则是任何人也学不来的”许君远:怀志摩先生,载1931年12月10日晨报.学园。可见徐志摩的散文也倍受青睐。其中这篇印度洋上的秋思就是他的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可是到目前为止对该篇散文进行研究的学者还不多。而真正对其进行修辞研究的人就更少了。其实徐志摩先生是一位修辞巧用大家。对该文进行具体的修辞研究既能够使人更加清楚的认识本篇散文的艺术特征,又能够让人在实在的列文下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现象向本质地,清晰地了

6、解徐志摩先生的语言魅力。下面,我将从修辞的角度对该篇散文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诗化语言的构建 印度洋上的秋思是徐志摩先生的魅力之作,它处处散发着诗人的气质。它以散文的外在形式抒写了诗一般的情怀,给人一种空灵又优美脱俗的内心感受。这篇文章处处流淌着诗样的文字,以内涵饱满的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创造性的语言、相互交融的修辞技巧,以及独特的句法节奏贯穿全文,将对月华的喜爱与崇拜诉诸于笔端,使文章透露出诗一般的情感。(一) 遣词1. 书面语的应用 这里说的书面语是指徐志摩在印度洋上的秋思中所使用的书面上的文言词语。这些文言词语简洁精练,它用最少的字,精辟而准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心理内涵和情感意蕴。同时它们又

7、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使文章笼罩上了一层浓厚的文学底蕴,让整篇文章贯穿上了一种古色古香的文学气息;又给文章增添了一种厚重的力量,从而彰显出一种不可估量的魅力。使得整个行文充满美感而又不显轻浮和躁动。让字里行间清晰地流露出甘美的浓情诗意。 如:“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只是在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本句中“萧疏”和“况味”均属于书面上的文言词语。“萧疏”是指萧条荒凉之意,而“况味”则是指境况和情况。这两词将急骤的雨声中所蕴藏的衰败、萧条又荒凉的景象连着阴沉的气息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随景赋行,景随情动。这样细腻而精妙的描绘如诗如画,毫无掩饰的流露出了作者的悲秋之

8、情,似古色古香的山水画,又略带惆怅之感。又如:“所以我的心机一转,重复将锋快的智力剧起,让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听他产生什么音乐,让绻缱的诗魂漫自低回,看他寻出什么梦境。”该居中的“缱绻”一词意为缠绵交织,难舍难分。而“低回”是回旋起伏之意。本句中作者让自己的情感自由的尽情的宣泄,让沉醉于浪漫的情泪自然的流转,让缱绻缠绵的诗魂独自起伏回旋;接着作者又将思维抽离而出,以一种独善其身的心境来倾听情泪吟奏的乐曲,看诗魂寻出怎样的美妙梦境。整个句子连贯通达,文言词语的精炼华美给文章撒上了一层灼灼其华的光辉。再如“她独自在她精雅的书室里,把灯火一齐熄了,倚在窗口一架藤椅上,月光从东墙肩上斜泻下去,笼住她的

9、全身,在花砖上幻出一个窈窕的倩影,她两根垂辫的发梢,她微澹的媚唇,和庭前几茎高峙的玉兰花,都在静谧的月色中微颤,她加她的呼吸,吐出一股幽香,不但邻近的花草,连月儿闻了,也禁不住迷醉,她腮边天然的妙涡,已有好几日不圆满:她瘦损了。”在本句中“窈窕”和 “静谧”都是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前者指文静美好,后者指安静的意思。前者使精雅书室中的女子得形象鲜活了起来,头脑中似乎浮现出一位美丽、婉约而又文雅安静的少妇形象,使人产生如见其人的感觉。“静谧”则给如梦如幻的月色增添了无限的美好安适的温馨感。这些文言词语使得文章更为厚重。2. 语言的创新 在印度洋上的秋思这篇散文中徐志摩先生“笔有活法而不出法度,语言放

10、肆而不逾规矩。”余光中:后记,转引自修辞学习1995年第3期,第37页。他运用自己强大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了许多新语言,即进行词语的精妙组合,从而构成符合本文的语言。这种语言拥有言简意赅和丰富内涵的特点。它不是一种毫无章法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形容词、冷僻字的堆砌汇集,更不是胡编乱造的一些哗众取宠的词语。它在于擅用文字的巧妙组合,在于独具匠心,它大胆突破了语言常规的限制,具有深刻的语言独创性,使那些平常熟悉的词语获得一种陌生化效果,显示出了徐志摩独特的语言风格。这种效果不是汉字加汉字的效果,它会产生一种潜在的美,产生别样的话语意义,从而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并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意蕴深沉的韵味

11、。它结构新颖,组合合情合理,充满婉约的美感,“它弹跳着把语句铸造的意象自在地、活泼地展现出来,使意蕴孕育于弹性的变化的语言之中,使语言具有婉转屈伸,夭矫连蜷的弹性之美。”骆小所:语言美学论稿,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2页。从而整篇文章别具一番风味,其内涵远远超过了汉字本身叠加的效果。 如:“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句中的组合词共有三个。“温婉”由温柔、婉顺叠加而成;“积受”则是积累、遭受叠加而成;而“构合”是构造和组合的相互叠加。这些创新性词语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从而给人以新颖别致的视觉感

12、受和心理效应。其意在表现秋雨的温柔美好。作者在温婉之雨的浸润下也无法抵御其柔情的攻势,而败下阵来,敞开了秋夏间积累而下的秋思,和着此时外来的怨恨组合,产生了浓烈的愁绪。这不是简单的字与字的组合,而是在深层意义上体现出了秋雨带给作者的苍凉感。这里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也使读者感受到了他的淡淡的哀愁的情感。 又如:“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 句中的“喟息”是喟叹和气息的组合;“结聚”是结合与聚集的叠加;“情泪”是情感和泪水的组合;“培畴”中“培”无疑是培育之意,而“畴”愿意则是祭天地和古代帝王的处所,叠加之后则专指培育。这些原本相互分离的词,徐志摩巧妙的

13、将它们组合在了一起,寥寥数笔就已呈现出了月光的神秘的密力。这样唯美、浪漫的描写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热爱和崇拜。 再如:“不是无泪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将我最纯洁的本能锄净,却为是感觉了神圣的悲哀,将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动,想学契古特白登来解剖这神秘的眸冷骨累。” 该句中“锄净”是铲除干净之意;而“眸冷骨累”四字组合意为冷漠的眼眸,疲劳的筋骨。意在突出“神圣的悲哀”,并深刻揭示了作者情感基于悲秋的主题。(二) 用句1. 多种修辞手法的融会贯通 中国修辞学会理事陈兰香教授认为:“文学语言要创造出令人新奇的效果,表达无法言说之意,除了靠语境的营造、词语的组构外,还需要各种修辞手段。”陈兰香:汉语词语修

14、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版,第274页。这里讲的修辞手段,主要是指修辞格,如:比喻、拟人、通感,排比等等。杨莉在徐志摩散文艺术探析中说:“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渲泄情感, 营造意境, 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而印度洋上的秋思中的修辞格的运用就极其独特。同一句中并非只是使用单一的修辞方法,而是多种修辞方法的相互交织,相互融会贯通。从而对表现对象起到凸显、强调、渲染的作用,让文章更具文采、气势和情感,像诗一样美。从而达到不一般的修辞效果。 如:“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 在本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通感、拟人

15、等修辞手法,联通了视觉与听觉,烘托出了印度洋上秋雨来临前的静穆气氛。将云彩比喻成云母屏,形象又具有色彩感,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将云遮落日时的安静与祈祷中的黑衣尼类比,既反衬出了秋雨来前的短暂的安静,又将祈祷的庄重感巧妙的表现出来,从而连通了视觉与听觉,造成身临其境的效果。 又如:“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着些惨白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 该句运用了拟人和转品两种修辞手法。云原本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具有感情,也不会有啜泣的行为。作者故意把它当作人来写,赋予了云以人的动作和情感。使挂在天空中的云人性化了,更加形象生动,活泼中又透露出了忧伤的情感。而本句中的“幕”字原

16、是名词,指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但在这里却用转品的修辞方法,以名词作动词,指云像覆盖在天空的大块的布一样悬挂在空中的意思。“幕”字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的展现了云似布的状态,而且把云挂空中的立体美也表现得活灵活现。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使用也让读者体验到了秋天固有的一种辽阔苍凉的品格。 再如:“昨晚的月色就是秋思的泉源,岂止、直是悲哀幽骚悱怨沉郁的象征,是季候运转的伟剧中最神秘亦最自然的一幕,诗艺界最凄凉亦最微妙的一个消息。” 在该句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月色”比喻成“秋思的源泉”,意指月色就是使作者产生秋思的愿意。这样的比喻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的作用。同时该句亦是分句的排比,以月色为描述点,以“是”为提纲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