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1邓稼先教学案

上传人:霸** 文档编号:12200922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1邓稼先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1邓稼先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1邓稼先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1邓稼先教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备课大师 【全免费】1邓稼先【导学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重点】1了解本文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2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

2、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国家的骄傲。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随着

3、杨振宁先生去认识一位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邓稼先。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邓稼先(ji)元勋(xn)铤(tn)鲜为人知(xin) 鞠躬尽瘁(j cu ) 癌症(i)筹划(chu) 妇孺皆知(r) 彷徨(pn hun)(2)词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热泪盈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马革

4、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萦带:弯曲得像带子一般。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2作者名片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朗读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品质。学法指导一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读清停

5、顿。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情感。学法指导二: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1结合语境,前后勾连。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句的含义。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可以先解释关键词的含义,再运用替换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3把握中心,整体领悟。对于文中的点睛之笔,要结合文章主旨,把握深层含义。4辨析修辞,思考意图。例如比喻要注意揣摩其比喻义。哲理句子写出深层含义。2.你认为邓稼先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课文作初步分析。【交流点拨

6、】热爱工作、关心同事、忠于祖国的科学国防事业、热爱祖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等。(具体分析略)步骤三深层探究深入理解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交流点拨】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交流点拨】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

7、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交流点拨】“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他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

8、工宣队、军宣队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交流点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5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交流点拨】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9、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6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交流点拨】正面描写、行动描写,以第三部分为例进行分析。语言描写:第五部分,“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我不能走”突出了邓稼先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侧面描写:第五部分,“

10、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突出了他的向上、求实、勤奋、创新精神。这样写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读来耐人寻味。步骤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每一部分都有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交流点拨】第一部分最后一段;第二部分最后两段;第三部分第九、第十段;第四部分最后一段;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2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交流点拨】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

11、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3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交流点拨】示例:任人宰割:

12、我发现“任人宰割”这个成语用得好,它好在写出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压迫而不图反抗的现状,读来让人悲痛、伤心,更为当时中国的处境担忧。4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交流点拨】示例:我发现“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这一句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它在本部分的末尾,显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邓稼先这位科学家放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背景上,运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邓稼先的特写镜头推到读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对“中国

13、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就是邓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写作的中心,开启了下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方法(1)结构独特,角度新颖。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通过“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与杰出贡献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不仅刻画人物性格,赞美人物精神,而且还去探寻其缘由,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2)选材精确,突出主题。邓稼先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作者选择最能表现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如,作者用“文革”时邓稼先说服两派继续工

14、作和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不要围攻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感染了所有的人。2拓展延伸请你结合邓稼先的事迹和品格,为他拟写一段颁奖词。【交流点拨】示例:国难当前,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站在选择面前,他毫不犹豫,愿以身许国,因为他心中怀有梅风傲骨,他是龙的传人,他有不可动摇的内心、血液。他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却又在众人面前不动声色,默默无闻。他是忠义之大者!板书设计邓稼先历史背景杰出的历史性人物生平经历,和贡献“两弹”元勋鞠躬尽瘁气质品质真诚坦白朴实奉献创造奇迹自己制造自豪骄傲工作情况身先士卒不怕牺牲赤子情怀信念坚定永恒价值崇高的爱国情怀伟大的人格魅力交流展示生成能力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步骤三深层探究,深入理解。步骤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备课大师”全科【9门】:免注册,不收费!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