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管理学教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200910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大学管理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临沂大学管理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临沂大学管理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临沂大学管理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临沂大学管理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沂大学管理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大学管理学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教案任课教师许 华授课班级2015级会计本科1-6班授课时间第一周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讲 管理及管理理论的演变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管理的概念;2、理解管理的职能与性质;3、明确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难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性质。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基本内容及过程第一讲 管理与管理者一、 管理的定义二、 管理的职能三、 管理的性质四、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备注栏作业与课外训练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管理?其基本特征是什么?2管理活动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

2、么?3简述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4. 管理的二重性是什么?课外阅读资料或自主学习体系安排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 美彼得德鲁克著,孙耀君等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3.美哈罗德孔茨著:管理学(第九版),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课后小结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组织目标得以高效率完成的过程,其本质是协调,其内容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这需要管理者扮演人际关系、决策、信息等多种角色,并具有技术、人际、概念多种技能。因此,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

3、术。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教案任课教师许 华授课班级2015级会计本科1-6班授课时间第二周教学时间安排3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二讲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和管理的基本原理;提高实践中运用管理的方法和原理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管理的方法及其运用,管理原理的运用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讲授教学基本内容及过程第二讲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一、 管理的基本原理(一) 系统原理(二) 人本原理(三) 责任原理(四) 效益原理(五) 伦理原理二、 管理的方法(一) 行政方法(二) 法律方法(三) 经济方法备注栏作业与课外训练1 什么是系统?简述系

4、统原理的基本要点。2 什么是人本原理?其基本内容是什么?3 什么是责任原理?其基本要点是什么?4 简述法律方法的内容与特点。5 简述经济方法的内容与特点。6 简述行政方法的内容与特点。课外阅读资料或自主学习体系安排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 美彼得德鲁克著,孙耀君等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3.美哈罗德孔茨著:管理学(第九版),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课后小结管理应该遵循人本原则、系统原则、责任原则、效益原则的原则。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

5、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教案任课教师许 华授课班级2015级会计本科1-6班授课时间第三周教学时间安排3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三讲 管理环境与组织文化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 理解管理环境的内涵及管理及管理与环境的关系;掌握管理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的构成;掌握环境管理的要求与方法;了解组织文化的特征、内容、类型和功能;理解塑造组织文化的途径。教学重点与难点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组织文化。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讲授,问题讨论教学基本内容及过程第三讲 管理环境与组织文化第一节 管

6、理环境一、 环境的概念二、 外部环境三、 内部环境四、 环境管理第二节 组织文化一、 文化概念二、 文化的特征与层次三、 文化的类型与功能四、 组织文化及其建设途径备注栏作业与课外训练1. 什么是环境?外部环境?内部环境?2. 简述外部环境的分类。3. 简述环境管理的任务。4. 什么是文化?5. 简述文化的功能。6. 简述组织文化建设的途径。课外阅读资料或自主学习体系安排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 美彼得德鲁克著,孙耀君等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3.美哈罗德孔茨著:管理学(第九版),经济出版社1

7、995年版。课后小结正确的管理决策源自对决策环境(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微观环境)的准确把握,环境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握环境变化给企业经营带灰的机遇与挑战。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教案任课教师许 华授课班级2015级会计本科1-6班授课时间第四周/第五周教学时间安排6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第四讲 决策与决策方法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标)1掌握决策的概念。2掌握决策过程。3掌握决策方法及其运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决策理论方法及应用。教学难点:决策方法的掌握。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讲授教学基本内容及过程第四讲 决策与决策方法第一节 决策与决策理论一、 决策定义二、 决策原则三、 决策依据四、 决策理论第二节

8、决策过程一、 诊断问题二、 明确组织目标三、 拟定备选方案四、 筛选方案五、 决策方案的实施六、 监督与评估第三节 决策方法一、 定性决策1 德尔菲法2 头脑风暴法3 名义小组技术4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5 政策指导矩阵二、 定量决策1 确定型决策2 风险型决策3 不确定型决策备注栏作业与课外训练1什么是决策?如何理解。2试说明决策的过程。3为什么说现代决策应当遵循满意准则而非最优准则。4组织中大部分决策是追踪决策,何为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5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有什么区别?6掌握定量决策方法,包括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课外阅读资料或自主学习体系安排1.周

9、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 美彼得德鲁克著,孙耀君等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3.美哈罗德孔茨著:管理学(第九版),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课后小结决策即从众多备选方案中择优的过程,决策有很多分类方法,根据自然状态发生概率的不同分为确定型、非确定型、风险型决策。第十一讲 线性规划问题及其单纯形解法引言在生产管理和经济活动中,经常遇到这些问题,如生产计划问题,即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以便得到最好的经济效果;材料利用问题,即如何下料使用材最少;配料问题,即在原料供应量的限制下如何获取最大利润;

10、劳动力安排问题,即如何用最少的劳动力来满足工作的需要;运输问题,即如何制定调运方案,使总运费最小;投资问题,即从投资项目中选取方案,使投资回报最大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都能建立相应的线性规划模型。事实上,线性规划就是利用数学为工具,来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实现目标最优化。解线性规划问题目前最常见的方法有两种,图解法和单纯形法。单纯形法是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通用方法。1 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方法1.1 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只含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通过在平面上作图的方法求解,步骤如下:(1) 以变量x1为横坐标轴,x2为纵坐标轴,适当选取单位坐标长度建立平面坐标直角坐标系。由变量的非负性约束性可

11、知,满足该约束条件的解均在第一象限内。(2) 图示约束条件,找出可行域(所有约束条件共同构成的图形)。(3) 画出目标函数等值线,并确定函数增大(或减小)的方向。(4) 可行域中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的点即为最优解。然而,图解法虽然直观、简便,但当变量数多于三个以上时,其实用意义不大。1.2 单纯形法解线性规划问题它的理论根据是: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是 n维向量空间Rn中的多面凸集,其最优值如果存在必在该凸集的某顶点处达到。顶点所对应的可行解称为基本可行解。单纯形法的基本思想是:先找出一个基本可行解,对它进行鉴别,看是否是最优解;若不是,则按照一定法则转换到另一改进的基本可行解,再鉴别;若仍不是,

12、则再转换,按此重复进行。因基本可行解的个数有限,故经有限次转换必能得出问题的最优解。如果问题无最优解也可用此法判别。单纯形法的一般解题步骤可归纳如下:把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方程组表达成典范型方程组,找出基本可行解作为初始基本可行解。若基本可行解不存在,即约束条件有矛盾,则问题无解。若基本可行解存在,从初始基本可行解作为起点,根据最优性条件和可行性条件,引入非基变量取代某一基变量,找出目标函数值更优的另一基本可行解。按步骤3进行迭代,直到对应检验数满足最优性条件(这时目标函数值不能再改善),即得到问题的最优解。若迭代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目标函数值无界,则终止迭代。1.3 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化使用单纯形

13、法求解线性规划时,首先要化问题为标准形式所谓标准形式是指下列形式:当实际模型非标准形式时,可以通过以下变换化为标准形式:当目标函数为时,可令Z=-Z,而将其写成为求得最终解时,再求逆变换Z=-Z即可。当st中存在形式的约束条件时,可引进变量便写原条件成为其中的xn+1称为松驰变量,其作用是化不等式约束为等式约束。同理,若该约束不是用“”号连接,而是用“”连接,则可引进松驰变量使原条件写成2 单纯形法2.1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单纯形法迭代原理:(1) 确定初始可行解 当线性规划问题的所有约束条件均为号时,松弛变量对应的系数矩阵即为单位矩阵,以松弛变量为基变量可确定基可行解。 对约束条件含号或=号时,可构造人工基,人为产生一个mm单位矩阵用大M法或两阶段法获得初始基可行解。(2) 最优性检验与解的判别(目标函数极大型) 当所有变量对应的检验数均非正时,现有的基可行解即为最优解。若存在某个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时,线性规划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当所有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均严格小于零时,线性规划问题具有唯一最优解。 若存在某个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大于零,而该非基变量对应的系数均非正,则该线性规划问题具有无界解(无最优解)。 当存在某些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大于零,需要找一个新的基可行解,基要进行基变换。2.1 确定初始可行解确定初始的基本可行解等价于确定初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