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00801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掌握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学情分析:1、春节刚过不久,学生们对春节的印象还很深刻,这时候讲这篇课文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2、在第一课时,学生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阅读,对于深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详略得当这种写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就是“旧事重提”,这有利于学生掌

2、握本文的写法特点。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回顾所学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一首有关春节的古诗,还记得是哪首吗?生:元日。齐背。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跟随作者老舍去感受老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儿和独特的韵味。在讲新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媒体出示:老舍先生按照(时间)顺序,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每个句子都是所在段落的中心句

3、。师:对,抓住每段的关键句是归纳文章内容的好方法。【设计意图】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给学生归纳文章的方法,以便学生学会如何概括文章内容。媒体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设计意图】明确目标,学习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自主读书,分清详略媒体出示: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本文中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1) 自读思考: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哪里有疑问,也可以标记出来。学生读文。(2)共同明确作者详写的是

4、“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汇报交流时,可参照范式:在这详写的四天中,我最喜欢的是 ,在这一天,老生先生写了 (哪些事物),我感受到了 。【设计意图】在合作中,组内查漏补缺,共同提升,提高小组写作能力。提供范式,以免学困

5、生不知如何应答,帮助学生组织语言。四、展示评研,运用提升利用畅言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示课本内容。指生说最喜欢的日子,师相机定位到课本相关位置,以供全班交流。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

6、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

7、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师: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

8、,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师朗读指导。【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 5、体会写法,领会主旨(1)、师: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经过讨论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四是语言通俗,简练。)(2)、主旨: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设计意图】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作文时才会做到

9、详略得当。领会主旨,才能感受作者的感情。再读品味,读中升华,回归整体感悟。 五、拓展阅读 师:刚才同学们对北京春节那四个重点的日子分析的特别到位,但是,“即使你揪下所有的树叶,你也体会不到整棵大树的美”。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去感受下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儿吧。春节各地的习俗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

10、用碗扣成的。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设计意图】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六、小练笔你喜欢过春节吗?拿起笔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吧。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提高写作水平。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对传统文化的 正月初一 喜爱和认同 元宵节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