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重点环节管理办法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200717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安全重点环节管理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疗安全重点环节管理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疗安全重点环节管理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疗安全重点环节管理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疗安全重点环节管理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安全重点环节管理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安全重点环节管理办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安全重点环节管理办法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缓解医患矛盾,特制定本管理办法。一、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一)标准:1、诊断治疗符合“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2、住院病人中医治疗率60%、好转治愈率90%,住院药品费用25。3、住院时间符合该病区平均住院日要求,择期手术术前住院日3天。4、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5、病历质量符合“围手术期医疗质量管理”要求:即术前须有一次上级医师查看病人的病程记录(术前小结不能代替);择期手术须有术前讨论;术前告知须有术者参与的依据;术后三天内须有术者查看病人的病程

2、记录;手术纪录须有术者签名;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手术风险评估记录书写及时规范;围手术期须有中医参与;术前及术后麻醉医师访视记录规范; 6、病历及相关医疗文书书写符合“规范”要求,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首程及日常病程记录理法方药一致;用中药(饮片、成药、注射剂)应有中医辩证;急、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及治疗须有中医参与;至少有一次中医师查房记录5要素齐全:辨证分析、治疗法则、处方用药要点讲解记录、及时纠正下级医师的诊疗缺陷;病历甲级率90%,无丙级病历,出院病历7个工作日归档。7、消毒灭菌按照“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二)措施:1、严格执行“临床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和流程”。2、积极行术前检查,选

3、择最佳、最快,最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3、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入院8小时内即完成首次病程记录;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及一般辅助检查;48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72小时完成副高以上医师查房记录;3日内没有确诊及时组织科内或院内会诊以尽早确诊(以上执行中特殊情况除外)。4、严格执行医院择期手术管理制度,时限3天内,疑难危重患者及时会诊讨论,报告相关部门或院领导。5、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将病情诊断、特殊贵重仪器检查、特殊治疗、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等详细情况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征得其同意、签字;非患者签字应有授权委托书。6、按“规范”书写病历,及时

4、、规范,字迹清楚,内容完整,三级医师及时审核签字;7、加强质量控制、督查,纳入月绩效考核。二、非手术系列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一)标准:1、诊断治疗符合“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2、住院病人中医治疗率60%、好转治愈率90%;3、住院时间符合该病区平均住院日要求;4、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90%以上;5、病历及相关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首程及日常病程记录理法方药一致;用中药(饮片、成药、注射剂)应有中医辩证;急、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及治疗须有中医参与;至少有一次中医师查房记录5要素齐全:辨证分析、治疗法则、处方用药要点讲解记录、及时纠正下级医师的诊疗缺陷;病历甲级率90

5、%,无丙级病历,出院病历五个工作日归档。(二)措施:1、严格执行“临床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和流程”。2、严格执行“三级医师管理”:入院8小时内即完成首次病程记录;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及一般辅助检查;48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72小时完成副高以上医师查房记录;3日内没有确诊及时组织科内或院内会诊以尽早确诊(以上执行中特殊情况除外)。3、保证诊治质量:严格按照医疗诊治程序,合理检查、及时诊断,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力求提高诊断准确率、治愈率、好转率,降低无效率和死亡率;4、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认真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权、知情同意权、选择权、隐私权,让病人对诊治情况、特殊检查治疗、

6、费用标准详细了解,征得其同意、签字;非患者签字应有授权委托书。5、病历书写及时规范,表述准确,内涵丰富,书写工整。6、加强质量控制、督查,纳入月绩效考核。三、医技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一)标准:1、技术操作和诊断治疗符合“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2、医技报告真实、规范、准确、按时,有审核签字;3、热情服务,耐心解释;病人对辅助检查满意度达到90%以上。4、按照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的要求做好日常质控工作;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二)措施:1、严格执行“临床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和流程”。2、按照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

7、医技质量的要求,制定相关医技科室以及质量考核标准,定期进行检查、绩效;3、杜绝非医学性别检查及无资质人员出报告单;4、服务热情,解释耐心,协助搬动、挽扶病人,动作轻柔,尽可能提供便民服务措施,不断提高患者对医技科室辅助检查的满意度;四、急危重病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一)标准:1、急危重病员诊断抢救治疗措施和方案符合诊断抢救治疗原则,快速、高效;加强中医药在急危重患者治疗中的参与度。2、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及时、准确、规范书写病历,3、会诊讨论按照相关制度执行,急诊急危重病人会诊应在10分钟到达现场。4、门诊、急诊留观不得超过72小时,住院病人3日未明确诊断或病情恶化者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会诊讨

8、论,尽快明确诊断,制定相应诊治计划和方案。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要组织科内进行讨论分析。5、紧急手术应在5分钟内开出术前医嘱,20分钟内做好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麻醉科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病人所在地点(病房、急诊科、放射科、B超室等地)检查病人并随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室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各项准备。急症抢救手术由有关专科按医院手术分类与审批权限规定指派相应职称的外科医师主刀。6、急危重病员抢救成功率80%。7、急救药品物品齐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8、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二)措施:1、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首诊负责制,严格交接班。2、为急危重病员的检查、入院、手术等开

9、辟“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和流程,保证各种措施和方案的有效落实。3、急危重病员的检查、转科、转院各部门要通力配合,提前做好准备,必须有医护人员陪同和护送,并准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4、参加医务人员的培训,人人熟练掌握急危重病员的抢救治疗程序和技术操作标准。5、在抢救的同时,逐级报告,必要时组织科间和全院会诊及抢救。6、严密观察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用药处置要准确,对危急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执行时,应加以复核。8、及时与病人家属及单位联系,随时将病情进行通报,重要诊治措施、监护计划、有创检查应征得本人、家属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医疗同意书

10、或授权委托书。五、手术及围手术期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一)标准:1、术前检查齐全,准备完善。2、术前小结,择期手术有术前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3、择期手术应予手术前一日,急诊手术提前30分钟通知麻醉手术科,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按时做好准备和参加手术,急诊手术随叫随到。4、麻醉师术前必须查看病员,制定麻醉方案;术后访视记录规范。5、病历书写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即术前须有一次上级医师查看病人的病程记录(术前小结不能代替);术后三天内须有术者查看病人的病程记录;手术纪录须有术者签名;手术安全核查记录、手术风险评估记录书写及时规范;围手术期须有中医参与;6、术前履行告知义务须有术者参与,并签署

11、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授权委托书)。7、手术人员安排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标准执行。8、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9、手术室布局合理、流程规范,手术室器械、药品和设备必须满足手术麻醉需要。10、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二)措施:1、严格执行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2、择期手术前,必须完成必要的辅助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按规定进行术前讨论。3、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纠正手术禁忌症相对禁忌症。4、术前履行告知义务,并签署好规定的手术同意书及相关医疗文书(授权委托书5、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提前通知手术相关部门做好手术准备。7、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

12、仔细解剖,准确操作,爱护组织。8、麻醉师必须进行麻醉探视、术前讨论。做好麻醉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和随访。严格掌握拔管指征,不得随意带管回病房。9、严格遵守手术室工作制度,遵守无菌原则。10、严格手术器械管理,术前术后清点无误。11、严格查对及风险评估制度。12、严格请示汇报制度,手术安排的变动、术中发现异常、“意外”等均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应立即向医务科、业务副院长或院长汇报,并履行告知义务。13、及时认真填写各种记录单,粘贴各种标签存放病历中。14、标本必须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展示给病员及家属。15、麻醉师、术者、护士共同护送病员到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麻醉医师在24小时内作

13、好随访记录,特殊情况时及时、多次随访。16、主管(刀)医生及时下达术后医嘱,及时完成手术相关记录,向值班医生做好床旁交班。17、病区护理根据医嘱和病情认真做好护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工作。18、急诊科、门诊换药室、科室治疗室除开展简单的清创缝合、紧急止血和外科换药术外,不允许开展其他手术。六、有创诊疗操作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一)标准:1、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有创诊疗操作项目必须是必要的、可行的。2、病员及家属同意。3、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和设备。4、消毒灭菌消毒隔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感染相关规定执行。5、医疗废物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二)措施:1、严禁无资质人员操作;及时完成相

14、关操作记录。2、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签署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3、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和常规。4、认真做好操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病员心理准备、物质器械、药品、人员等等。5、操作完成后及时告知操作结果交代注意事项并认真做好护理、观察和随访工作。七、急救急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突发事件)(一)标准:1、急诊急救人员相对固定(75),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及技术水平的医师、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急救意识和急救综合能力。2、院前急救人员24小时待命,接到指令后5分内出车,迅速到达现场开展急救,待病情允许及时转送到指定或病员要求的医

15、院治疗,做好与转诊医院交接工作。3、急诊抢救药品准备器材齐全,设备(包括车辆)保证正常状态,能满足院内院前急救需要。4、病历质量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留观病历。5、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医院相应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二)措施:1、加强爱岗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救死扶伤”高尚的职业情操。加强首诊负责制、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等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和落实。2、医护人员包括救护车驾驶员定期举行急救演练和培训。3、严密观察急诊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认真执行急诊技术操作规程。4、遇重大抢救,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应亲临现场指挥抢救。5、加强与病员及家属的沟通,知晓急救的各种风险,及时签署转送、转诊同意书和其他相关医疗文书。6、进入我院的急救病员按照医院急救病员“绿色通道”组织急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