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2007107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会计本科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1)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解题思路: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

2、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解: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

3、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2、分析边际报

4、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次决定要

5、素价格)。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利润最大时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6、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交的N点称为收支相抵点。第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与上相近)5、 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短期总成本曲线不从原点出发,而是从变动成本出发,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从变动成本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

7、产量为零时,总成本也不为零,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为零,总成本也为零。长期总成本是生产扩张线上各点所表示的总成本。长期总成本曲线表示长期中与每一特定产量对应的最低成本点的轨迹。它由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与之相切,是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之相切的切点的轨迹,是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所不同的是短期平均

8、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陡峭,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是下降还是上升都比较平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由规模经济决定的。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假定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成本C是既定的,企业所用的技术是不变的,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并且要素价格PI和PK是已知的。在既定的成本约束下,企业应选择要素的投入组合以获得最高的产量。等产量曲线任意点的切线斜率代表的是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的相反数,因此,可得到公式。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

9、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可以进一步得到公式。企业可以通过对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条件下最大产量。作业(2)一、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答: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效率: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具体地说,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

10、效率越高。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收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

11、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答:(1)洛伦兹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

12、,即得到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HL。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二十项途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将洛伦兹

13、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意,也不会小于零(2)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

14、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3)奥肯定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三、简述我国收入分

15、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政策上的误区我国城乡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反过来又束缚了工业的发展。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不了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其它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

16、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