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00701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一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与行为的关系和规律的科学 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 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如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情绪 动机 气质 性格等 从动态和静态角度可以把心理现象区分为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 1 认识 认知 过程 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等 2 情绪过程 就是人对待他所

2、认识的事物 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包括喜 怒 哀 惧以及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等情绪和情感 3 意志过程 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 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 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小结1 心理过程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1 共同性 知 情 意三者各自都具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2 相互影响性 A 认识对情绪活动的影响 如 B 认识对意志活动的影响 如 知识就是力量 C 情绪和意志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如具有积极情感 锐意进取的人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思维敏捷 情绪低落 畏难苟安者表现出思维迟钝 D 情绪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或阻力 而人的意志又可以控制和调节

3、情绪 二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 心理状态 即人们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如认识过程中的聚精会神状态 注意涣散状态 情绪过程中的心境状态 激情状态 意志过程中的信心状态 犹豫状态 三 个性 心理特征 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 知 情 意 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如认识事物敏锐而精确 记忆中的快而牢 情绪表现稳定而内向 意志果断与坚忍不拔 优柔寡断与朝三暮四等等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例子 你们走在路上 前面有个东西向你移动 感觉 很快你就意识到这是个人 并且很快认出来 这是你最喜欢的那个女孩 知觉 活泼 开朗 聪明 有主见 心理特征 根据她的举止 你判

4、断她心情很好 有什么好事了呢 思维 要不要趁机套套近乎 该怎么办呢 意志过程 于是 你约她一起吃饭 动机行为 席间 相谈甚欢 你情绪相当高涨 临了 还约她周末一起上缙云山 人逢喜事精神爽 回去的路上 还飘飘然呢 心理状态 满脑子都是美好的回忆 记忆 和憧憬 想象 激动地情绪回到宿舍很久才慢慢平复下来 小结2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之关系 1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2 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 3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也是密切联系的 A 心理特征是恒常的 稳定的 心理过程是相对可变的 流动的 B 心理状态是一种介于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对稳定状

5、态 C 心理状态的持续发生可能转化为心理特征 D 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心理状态的性质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三 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一 生物学研究取向 关注生物因素如何影响心理与行为 主张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是神经细胞反应的结果 受到遗传或者躯体结构共同的作用 但忽略了社会文化的制约性 二 行为取向 认为心理学应该是研究客观的 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外显反应和行为 反对研究内部的心理活动 认为意识和内省不符合经验实证原则 达不到实证科学所要求的标准 华生 三 心理动力学取向 关注个体行动的动力因素 如本能 内驱力 需要 动机 潜意识等 认为人性是恶的 受本能 性和攻击 驱使

6、弗洛伊德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三 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四 认知取向主张心理学应该直接研究感觉 知觉 注意 表象 记忆 思维和语言等内部心理过程 五 现象学研究取向关注个体的主观内心体验 人的本性 潜能 价值观 爱以及人类生活的迫切问题与感受 六 整合取向如在研究儿童的行为时可以采取生物学取向 探讨遗传基因作用 也可以从行为主义取向探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还可以从心理动力学 认知和人本主义角度进行探讨 从多角度进行研究 而不是对立和排斥 言语优势区 逻辑和表达 并且左半球在数学 时间判断 节奏和控制复杂运动等方面功能更强 工作方式倾向于分析式风格右半球为空间关系优势区 并且在模式

7、 面孔和音调的识别方面非常重要 工作方式倾向于分析式风格全息式风格 PET扫描显示脑葡萄糖的水平在躁狂相比抑郁相高 上面一行和下面一行是抑郁相的结果 中间是躁狂的结果 给我一打健全而没缺陷的婴儿 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 那么我可以担保 随便挑出其中任何一个 无论他的能力 嗜好 才能 职业及种族怎样 我都能够将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一类型的特殊人物 如医生 律师 艺术家 商办首领 甚至是乞丐或窃贼 华生 经典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个体自发产生的行为 如果得到反复强化 个体则习得这种行为 信息加工观点 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 SigmundFreud 1856 5 6 1939 9 23 犹太人

8、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 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 性学三论 梦的释义 图腾与禁忌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等 意识结构理论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无意识 人格结构 本我 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 是由先天的本能 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 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 佛洛依德称其为力必多 本我是无意识 非理性 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它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 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 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 一方面又受制于

9、超我 它遵循现实原则 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超我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 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由社会规范 伦理道德 价值观念内化而来 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它具有三个作用 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 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 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就是 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 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每个人都有 即使是木工 家庭主妇 行行出状元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一节心理学概述 四

10、 心理学的任务 一 描述就是对心理和行为加以客观地陈述 只要求事实的真实性 而不去探究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原因 二 解释就是将心理和行为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清楚 即以陈述的事实为依据 进行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三 预测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 去估计某种事物或者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 四 控制就是采取措施 使事物朝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本节内容回顾 一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取向 心理学的任务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一 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 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1 表现在

11、决定论的观点 人脑的物质作用 2 是反映论的观点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二 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即根据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事实 规律 机制和本性 2 系统性原则 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机能的整体 3 发展性原则 心理现象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 要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心理现象 二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 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 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 责任分散 二 设计研究方案 1 R f S 即反应变量是刺激变量的函数 2 R f O 即反应变量是机体变量的函数 三 搜集资料 1 R f S 可用实验法搜集资料 2 R f O 可用

12、调查法和测验法搜集资料 四 整理与分析资料 1 描述统计 集中量 差异量 相关量 2 推理统计 正态分析 聚类分析 方差分析等 五 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三 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 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1 运用情境 a 由于无法对被观察者进行控制 b 由于控制会影响其实际行为表现 c 有碍于伦理道德 2 分类 1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2 长期观察与定期观察 3 他人观察与自我观察 3 原则 1 目的性 计划性 界定行为标准 2 系统性 3 记录的客观性 4 自然性 4 评价 观察

13、法是收集资料的初步方法 但得到的资料只能说明 是什么 不能说明 为什么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三 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二 实验法1 定义 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2 自变量 实验变量 刺激变量 由实验者操纵变化的变量 3 因变量 应变量 由实验变量引起的某种特定反应 4 无关变量 实验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5 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新闻背景 SARS疫苗 期临床研究与双盲试验 病毒灭活疫苗 期临床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记者从 病毒灭活疫苗研制项目课题组了解

14、到 病毒灭活疫苗I期临床研究有两个目标 主要目标是评价疫苗的安全性 次要目标是免疫原性 临床研究所用 病毒灭活疫苗分为两个剂型 剂量分别为 个单位和 个单位 研究专门设置了安慰剂用于对照组 安慰剂不含 病毒灭活疫苗的有效成分 外观与试验疫苗相同并采用统一标签 使医生和受试者不能区分 新闻背景 SARS疫苗 期临床研究与双盲试验 采用随机双盲的实验设计 受试者共 人 为 岁至 岁健康成人 男女各半 免疫接种 个单位剂量疫苗 个单位剂量疫苗及安慰剂受试者均为 人 这次试验实行自愿报名 知情同意 遵从入选和排除标准进行志愿者筛选 每个志愿者接种后做 小时短暂留院观察后离院 随后定期接受随访和相关血

15、尿 胸片及血清抗体检查 此次临床研究设立了独立的委员会对整个试验及规范化操作进行监督检查 以保证试验的安全进行和数据的科学可靠 此临床方案经过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及我国有关部门 专家审核 新闻背景 SARS疫苗 期临床研究与双盲试验 新华网北京 月 日电记者 日从 病毒灭活疫苗研制项目课题组了解到 受试者和参加临床试验或临床评价的研究人员或疫苗研制方的工作人员均不知道也不能识别受试者接受了何种注射 疫苗或安慰剂 称为双盲试验 双盲试验的前提是 疫苗研制者提供外观完全无区别的 与 两种 疫苗 医护人员和受试者均不知 与 哪个是试验疫苗或安慰剂 安慰剂不含 病毒灭活疫苗的有效成分 新闻背景 SARS

16、疫苗 期临床研究与双盲试验 在试验实施过程中一直保持盲态 只有在试验结束 完成数据清理 数据已达到可以接受水平 可由指定人员揭盲 打开密封的设盲信封 从而知道哪个受试者接种的是试验疫苗 哪个受试者接种的是安慰剂 采用双盲技术是为了防止由于对治疗的了解而引起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在实施和评价临床试验中的偏差 三 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三 调查法1 特点 以问问题的形式 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2 书面调查 问卷法 研究者根据课题要求 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设计要点 目的 对象 使用与处理 3 口头调查 晤谈法 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 以问与答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使用要点 创造气氛 做好准备 谈话标准 记录指标一致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师教育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晤谈法的优缺点与缺点优点 1 可直接向被调查者解释晤谈目的 提高回答问题的准备程度 2 可控制晤谈进程以减少遗漏 3 可以不同方式考察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真实性 4 可根据被试反应提出临时应变问题 以获得额外有价值的资料 缺点 1 晤谈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