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燃烧和灭火

上传人:csy****27 文档编号:12200676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0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燃烧和灭火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燃烧和灭火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燃烧和灭火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燃烧和灭火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燃烧和灭火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燃烧和灭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燃烧和灭火(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燃烧和灭火第I卷(选择题)未命名一、多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C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混合使用,既可以增加肥效又可以改良酸性土壤D葡萄糖、蔗糖有甜味,但糖类物质不一定是都是甜的【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是正确的叙述;B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是错误的叙述,如灯泡发光不是燃烧;C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混合使用,既可以增加肥效又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是错误的叙述,氨气会

2、释放出来,不能被农作物吸收;D选项葡萄糖、蔗糖有甜味,但糖类物质不一定是都是甜的是正确的叙述,如纤维素就没有甜味;故答案选择AD考点:化学与生活、农业2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物质是 ( )AH2 BO2 CCO DH2O【答案】AC【解析】【详解】A、H2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故符合题意;B、O2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故不符合题意;C、CO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故符合题意;D、H2O具有还原性但不具有可燃性,故不符合题意。3以前很多浴池用煤球给水加热,现在用煤做成蜂窝状,目的是A降低煤的着火点 B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C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D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BD【解析】【详解】A

3、、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错误;B、改用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等,选项正确;C、用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由于煤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选项错误;D、改用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选项正确,故选BD。【点睛】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轻易不会改变。但可以改变可燃物的温度高于或低于着火点来实现燃烧或灭火。4下列知识的整理有错误的是A实验方法B化学与生活除去铁锈用稀盐酸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立即用

4、水灭C知识归纳D化学与环境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化合反应一定包含氧化反应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过量排放CO2形成温室效应AABBCCDD【答案】BC【解析】【详解】A、除去铁锈用稀盐酸,正确;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正确。故A正确;B、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故错误;C、化合反应不一定包含氧化反应,故错误;D、回收废弃塑料防止白色污染。正确;过量排放CO2形成温室效应,正确;故选BC。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B物质分类模型C燃烧条件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答案】CD【解析】【分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5、,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详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A不正确;B、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B不正确;C、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故C正确;D、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D正确。故选CD。【点睛】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书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B室内起火应立即开窗通风C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D油锅着火,可迅速将菜倒入锅内【答案】AD【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图书着火可

6、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A正确;B、室内起火若立即开窗通风,由于空气的流动,会引起火势的蔓延,故B错误;C、燃气泄漏时若立即打开排气扇,由于打开排气扇可能产生电火花,可能引起爆炸,故C错误;D、油锅着火,迅速将菜倒入锅内可隔绝氧气,能使油熄灭,故D正确。故选AD。7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B因为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1克的硫与1克的氧气反应生成2克的二氧化硫D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答案】CD【解析】试题分析:A燃烧

7、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错误;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错误;C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硫与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1:1,所以1克的硫与1克的氧气反应生成2克的二氧化硫,正确;D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正确。故选CD。考点:燃烧的概念、单质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氧化物的概念。8有关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C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D只要有足够高的温度,所有物质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答案】AD【解析】【详解】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可能

8、是物理变化,不是燃烧,如白炽灯通电,选项错误;B、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选项正确;C、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选项正确;D、燃烧需要可燃物,没有可燃物燃烧就无法发生,选项错误,故选AD。【点睛】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达到燃烧才能够进行。9下列选项中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健康常识人体缺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人体缺碘元素会得侏儒症B生活常识热水瓶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灶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清洗C化学用语NO3硝酸根离子NO一个氧化氮分子D安全常识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9、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AABBCCDD【答案】BC【解析】【详解】A、人体缺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人体缺碘元素会甲状腺肿大,故选项说法错误;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可用食醋除去;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清洗灶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NO3可表示硝酸根离子;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NO可表示一个氧化氮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

10、,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C。二、单选题10为探究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的合理做法,小明同学按图中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底部变黑。由此可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C弯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答案】B【解析】实验中高蜡烛先熄灭,故不能成站立姿势跑出,弯低身子跑出;实验中在茶杯底部变黑,故要在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防止烟尘进入人体;我们穿的衣服也要打湿,防止着火,故选B

11、。 11了解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B为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廷路线前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答案】C【解析】【详解】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引起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故A正确;B、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故B正确。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利用水汽化时吸收热量,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C错误;D、

12、湿毛巾能吸附气体并能过滤粉尘。火灾发生后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所以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故D正确,故选C。【点睛】一种物质的着火点是固定不变的,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不能被改变。12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站立姿势跑出B伏低身子逃出C用湿毛巾捂住鼻子D淋湿衣服爬出【答案】A【解析】【详解】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上面先缺氧;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说明燃烧产生烟尘等物质,所以不能站立姿势跑出A、成站立姿势跑出

13、容易导致窒息错误;B、伏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C、用湿毛巾捂住鼻子既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也可以防止烟尘进入呼吸道正确;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也可以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正确故选A13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BCD实验装置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测出减少的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AABBCCDD【答案】A【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水的主要作用

14、是吸收二氧化硫,因此,该选项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四氧化三铁,防止炸裂集气瓶,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D、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集气瓶中加入水主要是为了是为了排出集气瓶中的空气,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故选A。14用家庭燃气炉灶炒好菜后,要熄灭火焰的方法原理是( )A吹灭火焰,使燃气与空气隔绝B关闭出气阀,使可燃物迅速与O2隔离C喷水降低燃气温度至自身着火点以下D关闭出气阀,使温度降到其自身着火点以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解题时,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这是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题,根据生活实际经验可知,关闭阀门,没有可燃物气体出来,火就熄灭了。点评:本题考查灭火原理,燃气是可燃物,关闭出气阀,是采取隔绝可燃物的办法灭火。15生活常识中往往包含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铅笔芯作润滑剂打开生锈的锁B用过滤的方法使硬水软化C煤气泄露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