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金钢石、石墨和C60

上传人:csy****27 文档编号:12200617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金钢石、石墨和C60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金钢石、石墨和C60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金钢石、石墨和C60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金钢石、石墨和C60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金钢石、石墨和C60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金钢石、石墨和C6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金钢石、石墨和C60(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化学同步训练及解析金钢石、石墨和C60第I卷(选择题)未命名一、多选题1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CCO、CO2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性质相似【答案】AC【解析】【详解】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故选项推理正确;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但并不是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如金刚石,故选项推理错误;C、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它们的化学

2、性质不同,故选项推理正确;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C。2关于石墨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的是A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透明固体B质软、有滑腻感C有优良的导电性能D熔点低【答案】BC【解析】【详解】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石墨很软有滑腻感,而且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熔点高;故选:BC。3在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实验中,设计了四个小实验,对它们的认识不正确的是(*注:四朵花均在紫色石蕊试液中浸泡过并晾干) ()A实验中紫色干花变为红色,只说明了紫色石蕊遇酸性物质

3、变红,与本实验没有关B实验II、III均为对照试验,说明水及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C实验III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是潮湿的,而实验IV中的二氧化碳必须是干燥的D实验IV为验证实验,紫色干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答案】AC【解析】A. 实验中紫色干花变为红色,只说明了紫色石蕊遇酸性物质变红,与本实验做对照,错误;B. 实验II、III均为对照试验,说明水及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正确;C. 实验III中的二氧化碳必须是干燥的,而实验IV中的二氧化碳必须是潮湿的,错误;D. 实验IV为验证实验,紫色干花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正确。故选AC。4二氧化硫气体是造

4、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几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按下图进行实验,观察纸花颜色的变化。下列有关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雨同学认为:实验中喷稀醋酸紫色小花变红,是为了证明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B小军同学认为: 实验喷水是多余的C小涛同学认为,若实验中的紫色小花变红,则证明假设成立D小芳同学对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她认为还需补充一个实验才能使探究活动获得成功【答案】AD【解析】A、实验中喷稀醋酸紫色小花变红,是为了证明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正确;B、实验喷水是为了证明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不是多余的,错误

5、;C、实验中的紫色小花变红,不能说明是反应生成的酸使石蕊试液变色,因为没有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色,错误;D、还需补充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色,才能使探究活动获得成功,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碳家族中,C60 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关于 C60 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单质B每个 C60 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 CO【答案】CD【解析】【分析】C60 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每个 C60 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详解】C60 是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

6、每个 C60 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它和金刚石、石墨等都由碳原子构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是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选CD。【点睛】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都由碳原子构成,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化学性质相同,如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6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冷碟子收集蜡烛火焰上方的炭黑 B用明矾除去水中的异味C用白醋除去热水瓶胆里的水垢 D用铁粉做食品干燥剂【答案】BD【解析】A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因为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能达到目的

7、,故A正确;B明矾可作净水剂,除去悬浮物,但不除去水中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故B错误;C醋酸可溶解碳酸钙,则用白醋能除去热水瓶胆里的水垢,故C正确;D铁粉有较强还原性,用铁粉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但不能干燥剂,可选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故D错误;答案为BD。7现有CO2、O2、CO的混合气体20mL,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和压强时,气体体积变为18mL,再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体积减少12mL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则原混合气体中CO2、O2、CO的体积比可能是()A5:2:3B5:1:4C3:4:3D1:2:2【答案】BD【解析】【详解】由2

8、CO+O22CO2,可知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后,所得的气体的体积减少,因减少2mL,所以我们断定反应的一氧化碳气体为4mL,反应的氧气为2mL又因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混合气体减少12mL,所以我们可确定减少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12mL,还剩余6mL的气体。这6mL的气体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氧气,一种是一氧化碳。若剩余的气体是氧气,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为4mL,氧气为8mL,二氧化碳为8mL若剩余的气体是一氧化碳,则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体积为10mL,氧气为2mL,二氧化碳为8mL。所以CO2、O2、CO的体积比可能是,故选BD。8门捷列夫说:“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

9、进。”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用石墨做导电性实验灯泡会亮,改用6B铅笔芯做实验灯泡不亮B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出现大量气泡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答案】CD【解析】【详解】A、用石墨做导电性实验灯泡会亮,6B铅笔中含有石墨,故改用6B铅笔芯做实验灯泡依然会亮,故A错误;B、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不是雾,故B错误;C、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会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故C正确;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CD。二、单选题92016 年,承载着全中国人民又一

10、个航天梦想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在我国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为顺利穿过大气层,飞船表面覆盖了石墨瓦,它可以起 隔热和保护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石墨()A能导电B密度小C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D硬度小,有润滑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解: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是利用了石墨的熔点高、耐高温,化学性质稳定等方面的性质,所以去的隔热和保护作用。故选C。10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金刚石的硬度大B金属铜能导电C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答案】D【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详解】A、金刚石的

11、硬度大,硬度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金属铜能导电,导电性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B不正确;C、纯净的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气味和颜色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D、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可燃性有新物质生成,是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睛】判断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11X、Y、Z三种物质含有碳元素,根据下列三个化学方程式:ZY2X;2XO22Z;Y2CuOZ2Cu,试确定X、Y、Z分别是( )AC、Cu、CO2 BCO、

12、 CCO2 CCO、CO2、C DC、CO2、CO【答案】B【解析】X、Y、Z三种物质含有碳元素,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2CO+O22CO2;2CuO+C2Cu+CO2,所以X是一氧化碳,Y是碳,Z是二氧化碳。故选B。12能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A、氢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没有毒性,不能使人中毒;B、氮气是空气中固有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能使人中毒;C、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蛋白质失去与氧结合的机会,使人缺氧窒息,是有毒气体,能使人中

13、毒;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不使人中毒。故选C。13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气中CO2的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BC和CO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CCO可作燃料和还原剂,CO2可作灭火剂和氧化剂D金刚石和石墨相互之间转化是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A、大气中CO2的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故不符合题意;B、C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O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符合题意;C、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可作燃料和还原剂;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作灭火剂,在反应中可可提供氧,可

14、做氧化剂,故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相互之间转化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14现有CO、CO2混合气体,小芳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如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关b开a;通入混合气体;收集气体;关a开b;收集气体通过上述操作小芳( )A只收集到CO气体B只收集到CO2气体C先收集到CO2气体,后收集到CO气体D先收集到CO气体,后收集到CO2气体【答案】D【解析】【详解】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当关b开a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并在装置中生成了碳酸钠,只有一氧化碳气体通过后被收集;当再关a开b时,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

15、二氧化碳,装置中生成的碳酸钠又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出来,然后又可收集。故选D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冬天煤炉取暖时,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应该开窗通风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等C用纸引燃木柴,说明纸的着火点低于木柴DC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冬天煤炉取暖时,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应该开窗通风,故A正确;B、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SO2、CO、NO2、可吸入颗粒物等,故B正确;C、着火点低的物质容易燃烧,用纸引燃木柴,说明纸的着火点低于木柴,故C正确;D、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不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