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大纲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2200477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大纲(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大纲、基础理论串讲之三发展心理学知识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181182一、心理发展的内涵1.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3.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4. 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比较心理学也称动物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5. 心理的种族发展: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民族心理学。6.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

2、理发展。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5.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P183184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 Preyer)。2. 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

3、童心理学著作。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2.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第三单元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P185心理发展的研究问题确定之后,研究设计便成为非常重要的步骤。由于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对象和所具有的环境技术条件的不同,研究者可以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依不同的标准可有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之分、相关研究与因果研究之分、个案研究与组群研究之分。此外还有为了分析遗传因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的血缘关系研究以及为了考查不同文化背景对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等。本章主要阐述更具发展心理学

4、研究特色的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设计方式。一、 横断研究:1. 横断研究定义: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 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2. 横断研究的优点:(1)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2)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3)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3. 横断研究的缺点:(1)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2)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3)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二、纵向研究:1.纵向研究定义: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

5、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2.纵向研究的优点:1.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2.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3.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3.纵向研究的缺点:1.容易样本流失 2.出现新的变量 3.重复效应 4.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交叉设计 :一般是先从横断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P185194一、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大体归为两类: 遗传、环境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6、(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2环境决定论: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二)二因素论:为了克服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片面性,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调和的观点,这些观点被统称为二因素论。二因素论主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心理的发展;把两者视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他们关注各因素在心理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程度。(三)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认为,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1.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2.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 (

7、参见教学参考资料:专栏3-1让?皮亚杰)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P187190(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4.皮亚杰以认知发展阶段说(1)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

8、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2) 前运算阶段: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3) 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4)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5.皮亚杰还对道德认知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把儿童对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这个时期儿童尚不能判断,他们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2)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他律道德判断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征;(3)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自律道德判断又称为道德相对论

9、。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1. 艾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机。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2.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通过自我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人格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就会产生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属于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属于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如果不能形成

10、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阶段 发展任务 良好人格征婴儿前期(02岁)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岁)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幼儿期(47岁)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童年期(712岁)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能力品质青少年期(1218岁)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诚实品质成年早期(1825岁)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爱的品质成年中期(2550岁)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关心品质成年后期(50岁以后)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 智慧、贤明品质三、班度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

11、)社会学习理论是对传统的行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社会学习理论坚持行为主义的客观化立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说明、预测和控制行为,但同时,这一理论也超越了传统行为主义的局限性,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二)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1. 探索认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2. 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3.突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调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三)三元交互决定论: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互为决定因素,三个决定因素之间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四)观察学习: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矫正已有的某些行为

12、反应特征,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未对示范反应做出实际的外部操作。(五)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人不是环境刺激的消极的反应者,而是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塑造者;人本身就是改变自己的动因。四、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参见本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专栏3-2维果斯基)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的核心。他将人的心理机能区分为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两类。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所谓心理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3. 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在

13、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环境和教育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决定着智力的发展,其决定作用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和活动特点上。教学可视为“人为的发展”。因此教育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最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育教学影响的时期。五、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

14、的趋势是一致的,大致可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水 平 阶 段前习俗水平 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习俗水平 好孩子定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在婴儿发展的过程中,动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动作本身并不是心理,但是动作的发展在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活动。婴儿动作发展的速度非常迅速,动作发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约,也受环境的影响。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1. 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3. 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2. 婴儿动作是

15、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4. 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P194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预置程序化的制约,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1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从上到下,即从头部开始向脚部发展。(2)近远原则:从中心到外周,即从身体的中轴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3)大小原则:粗细指向,即从粗的动作向精细的活动发展,从大肌肉动作向小肌肉动作发展。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在婴儿期,各种动作都迅速发展起来,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1婴儿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2独立行走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使儿童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扩大了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主动交往的机会,为发展个体活动的自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第二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P196200一、感知觉发展: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婴儿认识的开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