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总结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21999198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资料总结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定义: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是高级学科。4、英才教育毛入学率15%大众化教育15%50%普及化教育50%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

2、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P1215、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16、高等教育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始于唐代的书院(最

3、早为717年建立的丽正书院,后改为集贤殿书院),则是中国另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17、最早产生中世纪大学的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美国1636年的哈佛学院。我国近代建立的大学有:天津中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18、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的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19、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的柏林大学的创办。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0、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21、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

4、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22、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形式?(1)教学服务(2)科技服务(3)信息服务(4)设备开放服务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23、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4、教育方针是指“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四有四全25、高校的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

5、级专门人才”。26、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相一致(2)旧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4)资本主义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5)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6)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7)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7、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他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8、全面发展教育实施的途径?P35(1)教育工作(2)科

6、学研究(3)社会实践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29、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1)社会本位(2)个人本位30、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观在西方都源自古希腊时期。个人本位可溯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社会本可溯源于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在我国两种教育观的冲突,早在孔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就已萌芽。孔子把教育看成体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知识和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老子则主要强调个人的修养完善,更好理解“道”。31、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亲民,在于止于至善”。教育内容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32、为什么当代教育强调通

7、才和专才教育并重?(1)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2)专才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3)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必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4)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33、我国目前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34、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以公

8、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和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35、教育平等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图。孔子主要“有教无类”,柏拉图提出了“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36、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7、在我国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和统一的范畴,在特定的条件下,对效率的追求必然影响公平的实现,而追求理想化的平等如平均主义往往导致低效率的结果,但效率的实现必须有相对的公平来提供保障,同时,公平的逐步实现又取决于效率不断提高的社会环境。(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高等

9、教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进行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选择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2)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人们追求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3)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40、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41、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标准。学位制度就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校的严肃性,通过建

10、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42、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高岗”。43、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44、教师岗位设置原则?(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45、我国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高校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46、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

11、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47、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际上体现了一国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宏观管理体制,后者则是微观管理体制。48、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间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49、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以法国、意大利

12、为典型。(2)权力分散型美国。(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以德、日、英国为代表。50、我国的高校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51、高等学校管理模式?高等学校管理包括学校管理和行政管理。(1)欧洲大陆模式,法国、意大利。(2)美国模式,(3)英国模式,52、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是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5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在结构上基本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和系。第六章 高等教育结构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理论一

13、、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二、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从内部联系、外部联系两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反之,也不存在没有没有功能的结构。另一方面,结构和功能虽联系紧密,但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三、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

14、分析1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2 文化、传统要素 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的总体水平,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3 科学、技术因素 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科学技术系统的规模结构等。4 教育因素 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各级普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结构。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一、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为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相互关系。(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二、科类、专业结构三、形式结构 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

15、分为:公私四、能级结构 研究生院 一般院校(本科) 专科(应用及技术)五、地区结构 梯度结构模式 中心城市模式第三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一、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一体化模式;多样化模式。二、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学术因素;体制因素;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三、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只要方向 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范、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素,他们构成了高等学校活动的主体)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一、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作用:第一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第二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任务: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二是展开科学研究。三是为社会服务。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 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