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测后教,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9840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测后教,让数学课堂更高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前测后教,让数学课堂更高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前测后教,让数学课堂更高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前测后教,让数学课堂更高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前测后教,让数学课堂更高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测后教,让数学课堂更高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测后教,让数学课堂更高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普陀区2014年数学论文评比 论文标题: 前测后教,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作者姓名: 戚南凤 工作单位: 普陀区沈家门小学联系电话: 13758046887 内 容 摘 要关键词:前测后教 高效 前测,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技能、生活经验等进行课前检测。后教指的是在前测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1、 前测,测什么 1. 测学生的知识准备2. 测学生的能力准备二、后教,怎样教 1.根据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调整教学策略 2.根据前测,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强化学

2、习方式 3.根据前测,转变师生的角色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前测后教,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前测,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技能、生活经验等进行课前检测。后教指的是在前测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现象一:一位教师在执教9的乘法口诀,大部分学生在课前早已对9的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了,而教师还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从算式的意义到9的乘法口诀的呈现,再到口诀的记忆,学生听得很不耐烦,教师讲得累,把口诀记忆的各种方法都呈现出来,结果学生越听越模糊,越听越烦燥,课堂效率何想而知。

3、现象二:这是新教材二下的P42页用除法解决问题,一位教师上课时,把条件中图片换成文字呈现在黑板上,然后对着黑板上的题目,一步步按自己的教学设计对话式展开教学,完全没有考虑到新教材中对于解决问题教材的编排特点,让学生在已有掌握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上进行自学、交流、反馈和学习方法的再建构。 现象三:这是五下的旋转,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顺时针和逆时针后,让学生尝试画出三角形AOB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学生开始动手画,因为不知道怎么画,画的要领是什么,因此学生在绞尽脑汁画出来的图形五花八门,错误百出,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学生的兴趣。我的思考: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

4、观中讲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现在的教学,教师对学情到底了解多少呢?其实很多学习内容,有些是学生对知识已经掌握了,有些是学生对学习方法已经掌握了,有些是不通过教师讲,学生的尝试是无效甚至低效的。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测后教就非常的重要。通过前测,准确定位教学起点,再根据起点思考教学设计,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更高效。1、 前测,测什么前测其实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教师自身掌握专业知识状况的检查和教师对学生这块内容的已有认知情况的预测和评估。教学前测不仅要对学生进

5、行学的了解,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教的了解。对教师本身是自测,对于这个教学内容,自身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激情等有没有准备好,只有资之深,才能在课堂中灵活应对、左右缝源。测学生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断调整前测方法。教学前测的具体方法有:答卷法、调查法、谈话法、活动观察法等。还有一些是在课上完成,如:课堂提问,动手操作,算理分析、习题测验等。这里我重点研究对学生的前测。 如:在教学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之前,进行了如下的课堂前测。 1.测学生的知识准备 【前测题目】: (1)计算102 206 6008 8005 907 403 80007 50006 (2)任选一道说说你是怎么

6、算的? 【前测意图】: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具体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多位数乘一位数能否正确口算出得数,算理正确吗? 【前测对象】:第1题计算是全班前测,第2题算理抽了10名学生。 【前测统计】:对学生的前测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内容正确率错误率 错误原因计算85%15%主要是积的末尾零不完整漏写,如80007积的末尾0漏写一个,这是粗心引起。而最后两道8005=400和50006=3000这样的错误率最高,原因是高位相乘满十导致积的末尾比第一个因数的0的个数多,学生容易混淆导致出错。算理20%80%错误的算理:如:6008,我把600的两个0蒙住,68=48,再把两个零给添上,所以是4

7、800。算理不规范不严谨。 2.测学生的能力准备又如:我在教学二下P42页用除法解决问题之前,进行了如下的课堂前测。 【前测题目】: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准备 (1)看书本42页,你知道解决问题书中分几步思考过程吗? (2)每一步分别要你做什么呢? (3)你能看懂这三步思考过程吗? 【前测意图】: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从一上到二下,教材中的问题解决都按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一、知道了什么?二、怎样解答?三、解答正确吗?因此学生学习这块内容在前面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是否掌握了这样的三步思考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检测。 【前测对象】:抽了10名学生。 【前测统计】:对学生的前测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内容会正

8、确回答不会正确回答 原因分析问题一90%10%因为每次学解决问题时教师都在强调这块内容的三个学习步骤。所以这块学习能力比较好。问题二80%20%两个学生对知道了什么只说出条件没说出问题。问题三60%40%因为这题的条件有四个信息,毕竟是二年级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限,所以四个学生在没有师生提醒、交流的情况下不能正确的选取有用的信息,导致思路受阻。2、 后教,怎样教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了解他们对原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

9、,才能有效地开始新的教学。 1.根据前测,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调整教学策略如教学三上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在前测的基础上,我发现学生对于正确计算的难度不是很大,而对算理却不正确、规范。基于这样的前测结果,这节课我重新调整教学环节。课一开始,我就以错题引领的方法展开教学,先拿出前测中的错题请学生观察分析,指出错在哪里,怎么纠错,并针对错题进行巩固性练习。再请学生说算理,教师先进行指导,如:206表示2个十乘6是12个十,就是120;8005表示8个百乘5是40个百,就是4000。引导学生说规范完整的算理。接下来进行拓展,出示两组题,26,206,2006,20006;52,502,5006,5

10、0006,请学生计算后观察,什么不变,什么变了,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渗透变与不变思想。最后进行问题解决和提高练习。教学环节一改变,“学为中心”的教学就体现得更明显了,这节课的内容也更饱满了,因为快速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变式和提伸练习,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又如:一下100以内数的认识,现在的城市一年级学生对于从1数到100,几乎人人都会。课前前测让学生数数,大部分学生数得很流利,少数学生对于如59再添1是60这样的高位满十数可能一下子会数错,数成70。如果再叫他数一次,他也会自已纠错数对。但就是不理解为什么69再添1是70这样的进位算理。那么这样的课该怎样调整教学环节,转

11、变教学策略呢?于是课一开始,数数环节中,我没有让学生从1数到100,而是先问学生你能从1数到100吗?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我又问:你觉得在数数时哪里最容易数错?学生想到的也就是高位满十最会数错。然后再问学生,你有什么好方法数得正确?这样通过学生方法介绍,借助小棒理解、计数器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这样学生对数数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既能熟练地会数,而且也知道进位的算理了。2. 根据前测,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强化学习方式 “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会学会学习,才真正把学生放到了主体地位,突出“学为中心”。 如对二下用除法解决问题前测后进行分析,发

12、现学生在学这块内容之前,教师对于前面问题解决的模块建构还是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进行了训练,让学生建立了表象,学生能看懂教材的编排意图,知道问题解决有三个步骤以及每步让他做什么。但基于二年级学生,独立从书中获取有用信息,去掉无用信息的能力比较差。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要读懂你的学生脸上的表情,弄清楚他们的期望和困难,把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因此这节课重在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根据低段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水平低的特点,对教材中的例1分安排两次自学来展开教学。教学一开始,先让学生回忆建构,问:以前学过的问题教材安排了哪些步骤?这节课我们仍旧用这三个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里安排第一次自学:请小朋友打开数学

13、书,翻到42页,仔细观察图片,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在图中圈一圈,说一说。这一次自学交流的目的是先让学生看懂例题的题目,通过自学,同桌交流,课堂反馈,对获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正确有用的信息达成共识。这样再顺利进入第二次自学。师:这道题目怎样解决,我们再来看书本的第二 三步骤,请小朋友自己画一画,轻轻读一读,说一说,然后和同桌说一说。然后进行课堂交流反馈。学习例2时,在学习方法上则采用由扶到放的办法。师:根据刚才学习例1的解题步骤,请大家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先自学例2,再把解答步骤写在书本42页,然后轻轻地说一说。 这样通过两次自学,一次独立放手解决,对问题解决这一模块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头脑上又一次进行了

14、建构。这样一次次的建构、强化学习方法,学生以后就会掌握问题解决这一内容的学习了。3. 根据前测,转变师生的角色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陶行知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中最先进的小孩子!”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信息知识的交流。往往学生教学生,更能激起学生的教的兴趣和学的兴趣,再加上教师在小先生教的过程中适时的点拨解疑、提伸拓展,这样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如学习五下的旋转前,五年级教师抽了班上最好的几个学生自己根据要求画画看,结果发现四五个学生画得非常正确,问他们画的方法,说起来也条理清晰,头头是道,空间想象能力特别好。基于这样的学情前测,于是这节课中,在学完

15、例3理解指针绕点O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几度到几点后。分三步来学习例4,第一步让学生自学例4,思考:1、书上是怎么介绍O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OA?2、思考点B怎么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尝试画出旋转后的图形。通过先自学,再小组交流初步建立了画图的要领后再尝试画,这样就适当了分散了画的难点。第二步,教师巡视学生画图后,选两个典型的同学,一个是错的,一个是对的上去通过幻灯演示当小先生,说说他们是怎么画的。在小先生的画法自述、画错的小先生与学生的对话纠错、画对学生的正确画法描述,以及教师适时的点拨强化过程中,听的学生非常专注,不断地提出质疑。这样的课堂平等互动,每个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然后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