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3)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9631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阅读(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著阅读(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名著阅读(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名著阅读(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名著阅读(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阅读(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阅读(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二、名著阅读。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革命历程 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2.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自 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 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3.红星照耀中国的艺术特色:人物的真实性(真实人的种种生活状态和性格特征)、叙事结构的真实

2、性(全书是按作者行程见闻,以时间为序)、对比手法的运用、整体环状结构(白区红区保安红军前线再回保安回到白区(西安)。 14.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中国工家红军长征经过,并重记叙了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苦英勇的事迹。2 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对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3名著阅读。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这场军事政变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

3、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其结果怎样?(3)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后,中共派谁去谈判?其最终解决在当时有何意义?4名著阅读。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

4、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1)选段主要描写的是 。(2)从上述语段中,我们发现红军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哪些?5名著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在战斗的间隙,他们每占一个城镇,就召开群众大会,举行戏剧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许多“奴隶”(其中有些参加了红军),宣传“自由、平等、民主”,没收“卖国贼”(官僚、地主、税吏)的财产,把他们的财产分配给穷人。现在有千百万的农民看到了红军,听到了他们讲话,不再感到害怕了。红军解释了土地革命的目的和他们的抗日政策。他们武装了千千万万的农民,留下干部来训练游击队,使南京军队从此疲于奔命。在漫长的

5、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1)“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指的是 。(2)从上述语段中,可以看出“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有什么意义? (二)昆虫记1、昆虫记共有十卷2、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3、蝉是聋子,听不到任何声音4、蝉家族的祸害是蚋 4、蝉通常在在干干的细树上产卵。5、螳螂突出的优点是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6、螳螂食物不仅捕食其他昆虫。它还自食同类的昆虫。7、对螳螂幼虫来说,最具杀伤力的天敌,要算是蚂蚁了。8、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辛苦的生产者却是蝉。9、毛虫的毒素之源在它的绒毛中10、

6、小飞蝇是隧蜂的天敌。11、昆虫记中,法布尔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14、舍腰蜂是一种非常怕冷的动物15、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16、法布尔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17、萤有两个最有意思的特点:一是获取食物的方法,另一个是它尾巴上有灯,从生到死,萤火虫都是发着亮光的,甚至连它的卵也是发光的19、萤火虫的俘虏对象主要是蜗牛,捕捉俘虏时,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马上把它刺死。20、萤火虫吃蜗牛时,将蜗牛先制成非常稀薄的肉粥,然后才开始引用。22、孔雀蛾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靠吃杏叶为生。20、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

7、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21、如果你发现丁香花或玫瑰花叶子上有一些精致的小洞,这是樵叶蜂剪下了小叶片。22、有一种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虫子,它的身上穿着金青色的外衣,腹部缠着“青铜”和“黄金”织成的袍子,尾部系着一条蓝色的丝带,它的名字叫金蜂。23、黄蜂的幼蜂无论是睡觉还是饮食,都是脑袋朝下生长的,即倒挂着。24、条纹蜘蛛是因为它身体上有黄、黑、银色相间的条纹,因此得名25、条纹蜘蛛会自己静静等候猎物27、有少数的蜘蛛的确有毒,如:狼蛛。36、矿蜂是蜜蜂的一种,常常把巢建在结实的泥土里。2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在作者笔下, 像个吝啬鬼,

8、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 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 善建巢穴,管理家务; 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 3法布尔的昆虫记主要描写昆虫本能习性、劳动、 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 之情。4、既是科普著作,同时 也是文学经典;全文 生动

9、活泼,语调轻松诙 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3)作为科学巨著,语言严谨而细致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8、鲁迅在 藤野先生深切表达了对日本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9、作者回忆少年读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 之类。而“哭竹生笋”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卧冰求鲤”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1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五猖会。12

10、、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13、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弃医从文这一重要的人生转折。14、他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22、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子路贡米、董香扇枕、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卧冰求鲤1、骆驼祥子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北京(籍贯)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2、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予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

11、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5、样子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抢走以后,千辛万苦积攒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有一辆自己的新车。他买的第三辆车因给虎妞办丧事而被卖掉。9、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个美丽、要强、勤俭的女子,后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终因不甘生活的屈辱而含恨自缢。1、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前苏联国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高尔基的“自传性三部曲”一样,都是的

12、自传性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英雄战士谱写的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请意说出两个即可)。4、保尔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10、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吗?参考答案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欢迎您的光临,word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双击可以删除页眉页脚。谢谢!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word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