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特点及作用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96276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特点及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文化产业特点及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文化产业特点及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文化产业特点及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文化产业特点及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产业特点及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产业特点及作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化产业的特点及作用(一)文化产业的特点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特征,还具有其特殊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服务性与营利性 文化产业是将人类的智力、知识、精神、艺术等转化为供人们消费、享受的商品,文化产业是以为人们提供无形的商品服务,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文化产业具有服务性。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改善自身的条件,必然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因此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2传播性与政策引导性文化产业最终目的在于将创作出来的文化产品传播出去,送到消费者身边,用以丰富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2、断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文化产业的传播性也就体现的越明显。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因此,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政党、国家宣传自己的政策方针,治国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我国,主要通过有关部门对电视台所播放的电视节目,电视剧以及上映的电影的内容的上审核,审核通过的节目通常与国家所强调的政策思想是保持一致的。同时,经过审核也避免了一些不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内容的传播。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3知识性与创造性 文化产业是通过为人们提供音像、艺术、文字、信息、知识等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必定蕴

3、含有文化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化内容被称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而“创造性”又是文化内容产生的关键,所谓的创造性既是指“创新、原创”。一个成功的文化作品一定是具有创新性的,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但是必须要在这之上有所创新,不可重复他人的东西。没有那个人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例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无论是在15年前还是在15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能吸引观众走向电影院去观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取材于真实的海难悲剧,但是经过创作者的改编,把它演绎成了一个催人泪下的凄美爱情故事。如果当时的创作者只是单纯的描写那场海难,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再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4文化产品可

4、复制性 虽然没有谁的成功是通过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获得的,但是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发展,也在于它的可复制性。这里的复制并非是对前人创作的抄袭,而是对已经创作完成的原创文化进行重新编码,然后制造出具有同样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可复制性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复制,文化产品就不能实现大批量的生产,那么文化产业也就没有产品可出售。因此文化产业也就不具有发展的可能。同时文化的传播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复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也正在迅速的崛起。(二)文化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发展文化产业,是因为文化产业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经济发展,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

5、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民族来说,犹如灵魂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只能是一具空壳,没有任何生机,如果一个国家缺乏文化作为支撑,那么他最终也只能从这个世界消失。在不同的时期,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文化是不同的,如封建时期我国的封建统治者一直倡导的儒家文化。它是这一时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同时又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巩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倡导健康的、积极的文化可以引导人民群众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不仅仅

6、是为人名群众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那么简单,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文化产品具有可复制的特征,使我们借助于现代的科技手段大批量的复制文化产品,降低文化消费的成本,以此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要求。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文化产业还没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已经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2005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2.15%,到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得比重将超过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的发展并且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

7、成部分。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文化产业的成本不高,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少,无形经济附加值高。同时,文化产业还能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文化产业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其自身产业的价值上,更体现在与他相关的产业的发展上。文化产业可以提高与他相关的产业的文化含量,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3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与文化产业犹如两姐妹,他们的关系非常亲密,可以这么说,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化产业,没有文化产业,文化得不到传播,因此就很容易造成文化流失。发展文化产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播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

8、要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发展文化产业能够有效的打造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当然在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要充分发掘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同时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正走出去,同时吸收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以文化为纽带,提高我国在世界的知名度,从而扩大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影响。文化金融发展所面对的基本态势文化金融在大的环境及

9、内在动力的驱动下,已逐步由概念的生发、产业的萌生,不断进入到一个新生业态的培育与生发过程中。可以说,我国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态势,而这一发展态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金融及其产业的发展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一个高的关注度,还在于文化产业及金融业创新水平能力的提升,使得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发展的基本态势:1首先,发展文化金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文化金融的发展,是中国在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下的一个必然选择。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国内经济环境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文化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中国经济持续30余年的超高速增长,促成了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改变。然而,取得这样的

10、成就并非没有代价,从要素投入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看,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必须要改变的极限。这种转变面临两个大的背景:一是从目前我国人均GDP水平来看,正处于一个消费结构快速转型的阶段,其中,文化消费是重要的一个转型取向。二是必须实现新的发展与转型。不合理的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已经造成我国生产能力的大量闲置和生产产品的大量积压。到了今天,是我们必须正视并要尽快加以改变的时候了。而这种改变,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型。转型的基本含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发展方式的改变,另一个就是寻找新的发展领域与新的资源。关于发展方式的改变,诸多学者的已有研究多有涉及,在这里就不再展开论述了。而寻找新

11、的发展领域与新的资源,毫无疑问,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就是最重要的选择。为什么我们找到的是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而不是其他呢?因为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量多面广,储藏丰厚。另外就是由文化资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即复用性、增值性、再生性、环境的友好性。所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传统意义上的基于物理性的资源有所不同,它越开发越多,越系统发展价值越高,越深度开发价值越大,并且,这种开发不仅不会造成环境问题,而且还会使环境更具亲和力和友好性,这是文化资源与传统资源相区别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这也是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作为新时期经济转型重要选择的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引发文化艺术消费的增

12、长。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的连续高速度增长在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艺术产业投资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文化金融也不失时机地开始孕育发展,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其次,发展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方向越来越清晰。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推动力:一个是科技进步,特别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信息管理与处理技术融合对文化艺术资源的整合作用;另一个是金融推动,特别是文化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对文化艺术资源的聚合作用。在这一进程中,科技进步是基础,金融推动是牛鼻子,是关键;也就是说,资源是基础,创意是灵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是其发展的战

13、略方向。第三,发展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路径与问题意识越来越清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文化金融的发展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当前,文化金融发展的状况与国家文化战略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金融的发展急需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与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发挥市场机制来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的对接,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实现由“资源形态”向“资产产业形态”的转化,从而较好地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特点与内在规律;二是如何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怎样构建文化类无形资产流转评估体系,为金

14、融业产品创新创造条件;四是如何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使政、银、企融资对接中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第四,要切实关注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内在规律,重视发展过程中将可能面对的一些重大问题。文化金融产业资源从价值的发现到价值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同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金融产业资源价值的发现与实现的方式、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金融业是在寻找、发现与整合价值;艺术是在创造价值,市场机制是在实现价值,文化金融业就是在发现价值与整合、实现价值的节点上找到了文化与金融对接的关联点。因此,金融与文化的结合,要防止强势资金及强势运作对文化的伤害,要强调尊重文化资源的特性及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15、,重视文化资源价值的完整性。三、文化金融业态的基本特质文化金融及其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业态形式,其认知基础是明晰的,那就是这一新业态所独有的基本特质。这是我们认识与挖掘文化金融及其产业业态规律的基础。文化金融是金融业,但它不是普通的金融业,而是以金融服务为基石的特种金融业,而这种特殊的属性,不是一种人为的规定,而是由文化资源的特性及其文化金融的业态特质所规定的。对这一问题,目前虽然还处在研究与总结阶段,但其主要的特征或是特性可以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的新特质,特别是资源的非标准特性、复用性、消费过程的增值性、价值的复合性、环境的友好性等,是新业态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特质,也是文化金融区别

16、于其他金融形式的根本原因。2.价值链条的独特性特质,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资源的系统化商品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这一价值传递链条。3.成长机制特质,取决于需求的规模与业态成长规律,特别是需求的个性、多样性与业态的大众化、规模化要求对成长机制的内在要求。4.动力机制的高端性特质,文化金融产业可以说是产业之上的产业,其动力机制的形成是一个文化、金融与产业动力机制整合的过程。5.业态聚合力特质,表现在业态的复杂性与融合能力强,新业态需要在产业体系中生长,以及高度依赖产业支持体系。6.文化金融的创新对政策的敏感与依赖性较强的特质。7.资源的流转及金融化对平台化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的特质。目前,发展文化金融产业的战略意义有目共睹,文化金融的业态特质,要求我们不断地去拓展文化金融创新实践的视野。金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没有现代化的金融业,就很难有称得上现代化的产业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重视发展文化金融的道理也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