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荷塘月色-的几个角度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96223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荷塘月色-的几个角度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解读荷塘月色-的几个角度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解读荷塘月色-的几个角度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解读荷塘月色-的几个角度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解读荷塘月色-的几个角度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荷塘月色-的几个角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荷塘月色-的几个角度(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解读荷塘月色的几个角度 佩弦堪称“美术文的典范”之一的荷塘月色,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也一直被选入大学和中学的文科教材,更一直为研究者津津乐道。人们乐此不疲的关注和研究此文,原因就在于此文从多个角度折射出来的种种魅力经久不衰,人们总希望从此文中读到悟到更新更趋于本真的内涵。这里,笔者集中了当下研究者从某个角度对荷塘月色进行解读的核心话语,揣摸到研究者那颗搏动的探究的心。首先,是对荷塘月色主题的解读关于荷塘月色的主题,人们多解读为佩弦为回避政治纷扰,来到他在心间营造的一个无忧无虑的精神圣殿荷塘,但现实就是现实,是无法回避的,所以,佩弦最终也无法找到这心灵圣殿。 当下的研究者则努力

2、另辟蹊径,找寻到与过去不同的乃至相左的观点。吴伟雅在其哀伤几缕笼心头浅析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一文中分析得出:从政治背景入手分析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是错位的,同时,认为解读成是“作者的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智者的孤独感”也是不可信的。认为佩弦和古代的文人有着共通之处,为世俗所累,就转而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让那颗在红尘中受过伤的心获取些许抚慰。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儒道互补”的处世原则。作者很看重家庭,他不可能对现实总是采取一味的逃避做法。胸中的郁闷可以借吟月赏荷来消解一二,但人生的负累还要继续下去承受下去。既然在路上,就要走下去。短暂的荷塘游就像一个美丽的梦,但梦终究是梦,终归要醒,终归要回到现

3、实的无奈中来,终归要面对人生的感伤。这里,最感新鲜的就是“儒道互补”这个既传统又现代的概念,它把传统文人在困境中寻找出路、苦闷中寻找安慰的独特心态给揭示了出来,似乎为我们解读这一类文字找到了一把开启的钥匙,也准备了一条必然的路径。朱世丽在其发表于名作欣赏2008年第6期上的神游荷塘,“士”的回归荷塘月色主题探析一文中解读得出:“形成朱先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实源:现实的多重矛盾急剧撞击着作者,使作者人性深处的双重角色之间产生激烈冲突。荷塘月色作者通过夜游荷塘,从多重矛盾中解脱出来,走出小布角色的束缚,暂时实现士这一单一角色的自由,即士心的回归,表达作者对自由高洁的人生理想的无限向往之情。”这里

4、的“小布”,是“小布尔乔亚”的简写,由英文Petit Bourgeois半意半音翻译而来,是中文“小资产阶级”的意思。这种简写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化界比较常用。“他们在偌大的一个中华,几乎无一所安身之地。内心的要求、自我的表现是小布尔乔亚意识的结晶。他们是浮动在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他们的地位顶不安定,而且陆续地有坠落到无产阶级里去的命运”。(见成仿吾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及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这两文均录入文学运动史料选第2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研究者着力表述的是摆荡于“小布”与“儒士”之间的一个矛盾的佩弦,一个努力化解矛盾的佩弦。我们从这个角度窥探到的是荷塘月色存在的价

5、值意义,即其以精湛的艺术和真诚的表白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共同面临的普遍性、永久性的生存问题,使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去欣赏、获得美的享受,得到人生启迪。这是荷塘月色的魅力所在,也是名篇之所以为名篇的意义所在。倪浓水在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的荷塘月色情爱主题的叙事学证明一文中认为:“荷塘月色的主题旨趣乃是情爱,文本行文的一切内在逻辑都是指向这一点的。另外,文本营构的意象也完全可以进行这方面的解读。”倪在否定了传统解读的“国事感伤说”和“人生感伤说”的基础上,判定荷塘月色首先是抒情艺术散文,这种文本性质的散文追求艺术的(也即是心灵的)真实,为了达到这种真实,文章里的题材可以变形,

6、也可以虚拟,也就是说,可以进行艺术处理。同时判定荷塘月色是一种倾诉,是一种情感宣泄。认为“荷莲”形象是与妻不同的女性之象征,是作品的“我”所热烈追求的对象,“我”与妻形似路人,与“荷莲”则幸福所维系,最终追求而不得,最后哀怨而绝望。所以,在倪看来,“我”不一定就是作者自己,“荷塘”也并不一定就是清华园里的荷塘,妻子也并不一定就是武钟谦,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是,我以为,倪之观点不免太过牵强。回到文本解读,确实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可是,文本本身有时也会蒙骗读者,也不能回答若干问题。比如如果荷塘没有实指对象,那么,为什么清华园里就正好有一个与佩弦荷塘月色中描写近似的荷塘?如果荷塘月色与当

7、时的政治沾不上边,那么,为什么佩弦在其后创作的哪里走一文中喊道:“只有参加革命和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避的一法”?“惶惶然”、“避”难道不正是佩弦当时“心里颇不宁静”之复杂心态的流露吗?佩弦“心中的江南”,正处在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下,那里有他的家庭、亲人和朋友,教他怎能不惦念?因此,纯文本解读和结合文本之外的种种因素进行综合性解读,并不矛盾,有时两者还必须相结合,在结合中找到文本内蕴,探寻作者真实的情感真谛。其次,是对荷塘月色结构的解读关于荷塘月色结构的认识,人们的观点比较趋于一致,这就是所谓的“圆”结构。张春国的浑厚、纯美的圆浅析荷塘月色的结构艺

8、术一文认为: “从外结构看,作者依照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走出家门,沿着一条曲折、幽僻的小煤屑路踱到荷塘,欣赏了月下的荷塘和荷塘下的月色后,又联想起江南采莲的旧俗和西洲曲,不知不觉中,一抬头,发现自己已经踱回到家门前。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这是一个完整的行程,一个圆。”“此外,文章起承转合,首尾呼应,回环反复,果因相连等方面也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情观景(荷塘)忆景(江南)情这种起承转合、果因相连的结构收到了一种浑圆一体意脉贯通的审美效果。”此外,侯小艳的妙哉,荷塘月色圆结构一文也认为:“文章的游踪线索可谓是文章的第一个“圆”形结构:出家门(带上门出去)沿着小煤屑路踱着赏玩月色下的荷

9、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四周联想到江南的旧俗采莲入家门(推门进去)。在这一出一入之间,就形成了游踪的圆形结构,而也正是这个圆搭建好了全文的骨架。”“情感线索照样可以处理成“圆”:心里颇不宁静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思乡之情心里依然不宁静。不宁静是情感线索这个圆的起点,而游玩之后的不宁静是终点。”艾艳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即文眼角度来解读荷塘月色的“圆”结构,她在透过文眼看荷塘月色的结构一文中说:“作者(佩弦)围绕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从为什么和怎么样两方面形象地反映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和强烈程度。巧就巧在作者把情融在景物描写之中,以因为构思之本,对问题不是直言回答而是寓于形象的描写之中,回环曲折而

10、不离文眼。”第三,是对荷塘月色抒情艺术的解读荷塘月色以其独特的抒情方式将情感对象化、形式化,使抽象的情感以一种“表现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使之成为审美的情感。郑云霞在文学教育2007年5月号上发表的荷塘月色的抒情艺术一文,概括了佩弦抒情方式的特点有三:一是景中融情:佩弦以静谧清幽的月下荷塘境界来抒发心情,虽不着意抒情,而景物之中,情感清晰可悟;“不宁静”是触发点,荷塘之景是载体。二是形中蕴情:荷塘月色正是通过“形”将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文中,朱自清抓住人、事、景、物的特征,借助事物独有的形态或合理地改变这些形态,像荷叶与裙,荷花与明珠、与星星、与美人,将自我心灵之路不断拓宽。三是乐中宣情:叠

11、词运用、结构上的波波折折以及间隔交替手法等都体现出乐感,从而构成对作者感情的宣泄。余昌忠在文学教育2007年8月号上发表了荷塘月色作者情感的深层解读一文,他以为:“荷塘月色表现的纯粹是朱自清个人的情感,这种个人情感完全是属于他作为生命个体的内心体验。他的不宁静原因有三:其一,劳碌奔波给他带来的烦乱之感,儿女成群,家庭贫困以及为人父者而不能尽责之愧;其二,在清华二等公民的境遇;其三,内心的美人爱欲情结。”确实,余所归纳的这些方面都是真实的,都可算作佩弦内心不平静的原因之一,但如果仅仅看到这是“作为生命个体的内心体验”的个人情感,而把佩弦人为隔离在社会包括政治的大环境之外,则根本不符合佩弦对政治、

12、对人生的态度,也无视佩弦在其他作品里所呈现出来的种种心态,特别是关于政治的、人生的诸个方面。所以,我们不能片面理解一个作家,形成人为的认识误区。张斌同样在文学教育2008年3月号上发表了研究荷塘月色抒情艺术的文章荷塘月色抒情艺术的诗学解读,他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佩弦的抒情特点进行了解读,即运用诗学理论的相应原理来解读荷塘月色,我以为,这是散文鉴赏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对诗学理论运用的向外拓展。他认为:“荷塘月色抒情艺术的成功,就在于作者精妙地创造出了美之物境、乐之事境、真之情境与浑然之意境。”“作者心中自然生发出一种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之情,当寄托这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于荷塘月色之美

13、景与热闹欢愉之古事之时,文章浑然一体的抒情意境便自然生成了。”散文的诗性“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整体性和综合美”( 陈剑晖.中国散文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其跨越J.新华文摘,2005,(9):88)本文运用“境”这一诗学审美范畴对荷塘月色进行解读,归纳出“物境”、“事境”、“情境”和“意境”这四个美学重要概念,无疑使我们深入领会荷塘月色文本的审美意义,达成对文本的整体审美观照,而不是像学校课堂上常常流行的那样进行琐碎乏味地支解分析。第四,是对荷塘月色美韵的解读人们多从美学意蕴的角度解读佩弦散文,形成的研究成果很丰硕。这也多呼应了杨振声对佩弦散文的经典性的评价:“美术文的典范”。 郁达夫先生也曾在新文学大系

14、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先生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马永军、杨道麟在高等函授学报2005年10月号上发表的荷塘月色的阴柔美一文,从四个方面概括总结出了荷塘月色的阴柔之美。“柔性美是与崇高美相对的审美范畴,是美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一,是一种幽婉深长的静态美。我国古代文论、画论中称之为阴柔、秀美。这种美体现在荷塘月色中,笔者以为指的是和谐统一的境界美、含蓄蕴藉的情操美、经纬交织的结构美和异彩纷呈的语言美。”这就是说,佩弦往往情不自禁地以诗人的炽热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去注视现实世界里令人产生强烈感动的事物,并且诉诸笔端,

15、写出诗一样美的散文。荷塘月色是其抒情散文的传世精品,我们从马、杨的论断中明了荷塘月色那和谐统一的境界、含蓄蕴藉的情操、经纬交织的结构、异彩纷呈的语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无不给人以动心动情的美的享受。李军在柳州师专学报2004年6月号上发表的荷塘月色:唯美颓废主义的文本一文认为:“某种程度上,作品(荷塘月色)是作者(佩弦)逃避现实苦恼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艺术之美的追求,从现实中逃离,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实现精神的自由和扩张,从文章中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感受,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着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这实际上是唯美主义者的追求。”美体现在意境之美、绘画之美和语言之美三方面。李的评点所体现出来的主旨,主要还是认为佩弦对美的意境的创造则是积极的、唯美的,但在思想上是消极的、颓废的。我以为,如果认为佩弦思想上完全表现为逃避现实,毋宁看作是作家寻找心灵片刻的宁静,在平静和不平静之间找到了一个摆荡的平衡点;如果要说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