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报告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9513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镧助剂对铜硅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性能影响研究摘 要:在沉淀凝胶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中采用浸渍法添加La助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a含量的Cu-La2O3/SiO2 催化剂,利用BET、XRD、TPR、XPS和TEM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在高压反应釜中对其进行了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活性评价,研究了La含量对催化剂高温热稳定性及甘油氢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La的引入能明显抑制催化剂的高温烧结,维持催化剂的大比表面及活性组分的高分散,提高了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对减少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的流失也有很好的效果。铜镧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经高温焙烧后得到加强,对Cu/SiO2催

2、化剂的甘油氢解活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关 键 词:La,助剂,Cu/SiO2,甘油氢解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其排放物(NOx,COx,SOx等)对环境的污染和温室效应,发展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如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等以部分替代石油,是当今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1。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主要由植物油脂通过酯交换加工而成。在生物柴油的生产过程中,甘油作为副产物大量生成。发展以甘油为原料的高附加值化学品,既可降低生物柴油成本,又可解决生物柴油生产中副产的甘油过剩问题。1, 2-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不饱和聚酯、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的生产原料

3、,现有生产方法普遍采用环氧丙烷水合法的石化路线,存在着环境污染和成本偏高的问题。由生物甘油催化氢解制备1,2-丙二醇提供了一条清洁、经济和可持续的生产路线,在近几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2-3。目前文献报导采用的催化剂主要为Pt4-6 、Ru7-9、Rh10等贵金属催化剂以及Cu11-14、Ni15、Co16等非贵金属催化剂。铜基催化剂由于其高的C-O键加氢活性及低的C-C键裂解活性17-18对甘油选择性氢解制备1, 2-丙二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因而备受关注。在我们之前的报道19-20中,我们发现采用沉淀凝胶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对甘油氢解制1, 2-丙二醇有着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然

4、而,我们后期的研究发现单一组分的Cu催化剂稳定性不够理想,易于烧结团聚而失活。稀土La常作为助剂加入到催化剂中对催化剂的结构,活性起到一定的稳定与加强作用。郭锡坤等21的研究表明将La加入到Cu/Al2O3-CeO2催化剂中,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活性组分Cu还原能力增强。林明桂等22发现在合成甲醇Cu/ZrO2催化剂中加入La后,可以加强Cu-Zr界面相互作用,稳定活性中心,促进铜锆间吸附物种的溢流。本文的主要工作是添加La助剂对Cu/SiO2催化剂进行改性,采用BET,XRD,TEM,TPR,XPS等手段研究不同La含量对Cu/SiO2催化剂结构及其甘油氢解催化性能的影响。1 实验部分

5、1.1 催化剂的制备按照文献19采用沉淀凝胶法制备Cu/SiO2催化剂。于1L三颈瓶中配制0.5 mol/L的Cu(NO3)3溶液,搅拌,缓慢滴加4 mol/L NaOH溶液至pH约为12。然后滴加硅溶胶(铵稳型,40%,广州市人民化工厂),在110 油浴中老化4 h,抽滤,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以除去钠离子。随后,在烘箱中120 干燥10 h,再在马沸炉中450 下焙烧3 h。将所制得的Cu/SiO2催化剂筛分为4060目,备用。铜硅原子比经AAS测定为1:3。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在上述制备的Cu/SiO2催化剂上负载La。按镧铜原子比为0,0.03,0.06,0.09,0.12,0.15(用La

6、/Cu表示,下同)配制相应浓度的La(NO3)3溶液,浸渍Cu/SiO2催化剂2 h后,先在红外灯下干燥,然后转至烘箱中120 干燥10 h,按不同的焙烧温度(450 ,750 )在马沸炉中焙烧3 h。标记为Cu-Lax-y,x表示镧铜原子比,y表示焙烧温度。La2O3/SiO2空白对比样采用同样浸渍方法制得,SiO2载体由硅溶胶烘干,450 焙烧后筛分为4060目制得。1.2 催化剂的表征催化剂比表面积由美国Micromeritics Tristar 3020测定,氮气为吸附质,液氮温度(-196 )下吸附。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在荷兰PHLIPS公司Xtpert X型衍射仪上进行,C

7、u靶K射线,管电压40 kV,电流40 mA,扫描范围为1580,步长0.02。CuO晶粒尺寸计算采用谢乐公式。H2-TPR在国产催化剂表征系统上进行。在U型石英管中装入0.02 g催化剂,升温至200 并恒温0.5 h进行He吹扫 , 然后降至室温,在流速为50 mL/min 的5% H2-95%Ar气流和常压下进行TPR实验,升温速率为10 / min,耗氢信号采用热导池检测。XPS分析在英国VG ESCA LAB 210型光电子能谱仪上进行,Mg K辐射为激发源,样品的结合能以Si2p峰(Eb=103.4 eV)为内标进行荷电校正,以Cu2p,La3d和Si2p的峰面积来定量计算催化剂表

8、面的原子含量。透射电镜采用日本理学JEM2010电镜,加速电压200 kV。1.3 催化剂性能评价催化剂性能评价在100 mL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催化剂用量为1 g,使用前在20%H2-80%N2气氛中300 预还原3 h。反应液为80%甘油水溶液20 g。反应条件为200 ,8 MPa H2,10 h,300 r/min。液相产物在Agilent 6890N/5973N GC-MS上进行定性分析,在TECHCHEM GC7890上以正戊醇为内标进行定量分析,SE-54色谱柱(50 m0.32 mm),FID检测器。2 结果与讨论2.1 La对催化剂热稳定性影响表1为Cu-La2O3/SiO2催

9、化剂分别在450 和750 焙烧下的比表面积结果。可以看出:经过450 焙烧后,随着La含量的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浸渍的La(NO3)3分解产生的La2O3覆盖了表面及部分孔道所致。当经过750 焙烧后,随着La含量的增加,比表面积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La/Cu为0.09时,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表明在高温焙烧下,La的含量对Cu/SiO2催化剂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表1 不同焙烧温度下Cu-La2O3/SiO2催化剂比表面结果Table 1 SBET of Cu-La2O3/SiO2 catalyst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

10、turesCatalystSBET(m2/g)CuO crystal size*(nm)CatalystSBET(m2/g)CuO crystal size(nm)Cu-La0-4501805.6Cu-La0-7502724.9Cu-La0.03-4501645.6Cu-La0.03-7503618.6Cu-La0.06-4501505.7Cu-La0.06-7503717.7Cu-La0.09-4501445.8Cu-La0.09-750847.9Cu-La0.12-4501315.6Cu-La0.12-750728.2Cu-La0.15-4501345.9Cu-La-0.15-750669

11、.3*Calculated using scherrer equation:D=0.89/cos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所有催化剂经过750 焙烧后,比表面积均小于450 焙烧后的比表面积,表明经过高温焙烧后,催化剂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烧结。但是,不同La含量的催化剂其比表面积减小幅度不同。其中,未加La的催化剂比表面积由180 m2/g锐减到27 m2/g,减小幅度最大,达85%;而La的加入有效的抑制了催化剂比表面的降低,且当La/Cu为0.09时,比表面减小幅度最小,为42%。这表明,适量La的加入对抑制催化剂的高温烧结有一定的作用。图1和图2分别为Cu-La2O3/SiO2催化剂在450 和7

12、50 温度下焙烧后的XRD表征。图1中,所有催化剂在2=21.2左右处有一个宽化弥散的衍射峰包,为无定形SiO2的衍射峰;在2=35.5、38.7、48.7处有宽化衍射峰,为CuO的特征衍射峰(JCPDS45-0937)。通过谢乐公式计算所得出的CuO平均晶粒尺寸(表1)表明:所制备的Cu-La2O3/SiO2催化剂中CuO的晶粒尺寸均在5.7 nm左右。图谱中无La2O3的特征衍射峰,表明所加入的La2O3高度分散在CuO和SiO2载体上。图1 450焙烧催化剂的XRD图Fig. 1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catalysts calcined at 45

13、0 (a:Cu-La0-450; b:Cu-La0.03-450; c:Cu-La0.06-450; d:Cu-La0.09-450; e:Cu-La0.12-450; f:Cu-La0.15-450)从图2中可以看出,经高温焙烧后,所有催化剂仍未检测到La2O3衍射峰,但不同La含量的催化剂CuO衍射峰有了明显区别。未加La的催化剂CuO衍射峰强度最大,峰形尖锐,CuO晶粒尺寸最大,为24.9 nm。而随着不同含量La的加入,CuO衍射峰强度减弱,峰加宽,CuO的晶粒尺寸也由24.9 nm逐渐减小到17.7 nm(La/Cu为0.06)。当La/Cu达到0.09后,CuO的衍射峰为宽化的衍射

14、峰,CuO晶粒尺寸约为7.99.3 nm,且在La/Cu为0.09时具有最小的粒径。从图1、图2的XRD衍射峰以及两个焙烧温度下催化剂CuO晶粒尺寸对比可以看出,经高温焙烧后,所有催化剂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烧结。Cu-La0-750相较于Cu-La0-450,CuO发生了严重的烧结团聚,CuO晶粒尺寸由5.7 nm增加到24.9nm,这与比表面急剧减小相一致。而La的加入使烧结程度得到缓解,且当La/Cu为0.09时,La的抑制烧结作用最强,CuO平均晶粒尺寸从5.8 nm仅增至7.8 nm,这与比表面结果很好的保持一致。图2 750焙烧催化剂的XRD图Fig. 2 X-ray diffract

15、ion patterns of catalysts calcined at 750 (a:Cu-La0-750; b:Cu-La0.03-750; c:Cu-La0.06-750; d:Cu-La0.09-750; e:Cu-La0.12-750; f:Cu-La0.15-750)图3为加La前后Cu/SiO2催化剂高温焙烧后的透射电镜照片。黑色区域为氧化铜。由两者对比可以看出:未加La的铜硅催化剂经过750 焙烧后氧化铜呈现出明显的烧结团聚现象;而La的加入(La/Cu为0.09)则明显抑制了氧化铜的烧结,使氧化铜保持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分散度,这与前面的BET,XRD表征结果相一致。 图3 750 焙烧后催化剂TEM照片Fig. 3 TEM photos of catalysts calcined at 750 (A:Cu-La0-750; B:Cu-La0.09-750)2.2 La对催化剂还原性能与表面结构的影响图4为450 焙烧Cu-La2O3/SiO2催化剂的H2-TPR表征。从图中可以看出,未加La的催化剂表现为不对称的还原宽峰,由还原主峰(280 )以及低温肩峰(261 左右)和微弱的高温肩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