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农民的生活水平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8793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农民的生活水平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农民的生活水平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农民的生活水平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农民的生活水平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农民的生活水平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农民的生活水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农民的生活水平(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 郭松义 几年前,笔者曾就清代的粮食生产写过些东西。1若干年过去了,现在重新回顾,感到不但在内容上有不少需要补充,而且在论点上也有修正的必要。另外,鉴于学术界对明代的亩产至今触及不多,故又向上追溯,写了明代一段。因为课题的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尽管笔者作了较多的思考,但一定还有很多漏洞,祈盼方家不吝指正。一、粮食亩产记录 计算粮食亩产量,从方法上说属于统计学的范畴,其前提必须有大量系统的数字资料。遗憾的是在明清两代,这样的条件很大程度上并不存在,即使已经掌握的数字,也因各地的亩积或量器衡器方面的差异而难以做到精确划一,2出于如此等等情况,我们在计算明清粮食

2、亩产时,只能根据现有条件,采取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作出大体匡估。 明清两代统共544年(公元1368一1 9 1 1年),其中明代276年(公元13681644年),清代268年(公元16441 9 1 1年)。虽然那时的农业发展速度不像今天有现代化科技作后盾,可以十几年、几十年一大变,但是前后五百多年,毕竟不是个短时间,其中充满着治乱变化及诸如政府政策的调整、人口的增减、生态环境的改变、工商业的兴衰等等,都会对农业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反映在粮食亩产上,也会有升有降。 请先看一下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明清粮食亩产所持的看法,见表1。3表1 有关学者对明清两代亩产的推算时代 亩产量 时代 亩产量

3、时代 亩产量(美珀金斯 明前期 每市亩139斤 清中期 203斤 清晚期 243斤 (公元1400年) (公元1770年) (公元1850年) 吴慧明代 343市斤 清前中期 367市斤 史志宏明盛世 243市斤 清1840年前夕 310市斤 上述亩产数字,有的是照着这样的公式计算得出的:(按人计算的粮食产量)*人口数 粮食耕地面积 =单产量由此得出的单产数字是每一单位耕地面积的单产量,而不是每一单位播种面积的单产量4。也有的是根据当时记录的亩产量数字,再参照不同耕地的比例、复种指数等综合统计而成。对于各人的计算方法,作者不想妄评,值得注意的是三组数字间有很大的差距。当然,根据现有的资料,要得

4、出完全相同的数字是不可能的。但出入那么大,说明学术界对明清两代粮食亩产的看法并不一致,基于以上情况,我们也根据掌握的资料,试着作了一些评估。 先排列明清各时期的亩产数字。首先说明代。明代的亩产记录不多,所以无法按时期细分,不过因自然条件不同,作物种植和产量各有差别,可以分成南方稻作区和北方旱作区两大块。它们的自然分界一般以淮河和秦岭为界,以南为稻作区,以北属旱作区。当然,这不是说稻作区中没有旱作地,至少在某些丘陵山地和沿海沙地,因无法蓄水而只能种植旱作。在北方,稻田亦时有所见。 在南方稻作区中,相对来说,亩产记录较多的是长江下游的江浙沿太湖平原地区。列表2。表2明代沿太湖平原区粮食亩产举例时

5、代 地 区 亩产(石) 资 料 出 处 正德 上海 1、53(米) 同治上海县演志卷三十 嘉靖 松江 上田253(米) 何良俊四友齐业说卷一二 下田15(米) 嘉靖 常熟 1一2 嘉靖常熟县志卷四 天启 浙江海盐 上农25 天启海盐县国经卷四 崇桢 桐乡 大熟米3,春花1、5平年3 张履样补农书 明末清初 苏州 13 顾炎武日知绿卷一十苏松二府田赋之重 太湖平原区自宋以来,已是全国出名的粮食高产区。上述亩出米2石、3石,应是全国最高单产量。又据万历通州志言长江北岸的通州(今南通),丰年上田亩出谷3石,次田2石,下田1石,与出米相比,便少了一半。明代中期后,湖广和广东也有舆太湖平原区大致相同的亩

6、产,见表3 。 表3 明代湖广、广东亩产举例时代地区亩产(石)资料出处嘉靖湖广长沙府上田2、5中田2下田1嘉靖长沙府志卷三天启长沙丰年亩7(榖)李腾芳李湘洲文集第三增辽饷呈议崇祯长沙几年所入亩不逾2石堵允锡堵文忠公集卷二地方利弊十疏崇祯浏阳湘乡种谷不粪亩收榖1石亩收无过3石明知县冯祖望八难七苦谈,嘉庆浏阳县志卷三六同治湘乡县志卷二,引明知县揭士奇言正德、嘉靖间广东南海上田10中田7下田5霍韬霍渭厓家训田圃嘉靖钦州34嘉靖钦州志卷三万历博罗13西园存稿卷二六 上述亩产记载中,广东南海县上田1 O石、中田7石、下田5石,以谷折米便是5石、35石和25石,其上田比太湖平原区同等则田一季出米3石,或加

7、春花15石,共45石,还高出O5石。不过据张履祥在补农书中说,在浙江湖州的下路湖田,也有亩收米45石的,原因是“田宽土滋也”。看来水沃地肥,再加上亩积偏大,是那里亩产高的重要条件。其实,南直苏松地区的浙江嘉湖一带,亩积窄小是众所周知的。顾炎武在谈到“苏松二府田赋之重”中,就对此有过议论。5今人陈恒力的补农书研究,专门就浙江湖州一带亩稹作过考订。6广束南海县亩产量之所以高,一是亩积较太湖平原区大,二是南海县位于珠江三角洲,自然条件好。到明代后期,整个珠江三角洲的产量都提高了,南海不过是其中的典型。表3中,产量出入较大的是湖广长沙府(包括湘乡和浏阳二县。它们均系该府辖县),由谷0、7石至接近3石不

8、等。这里除了土地等级不同以外,O7石和1石的说法,我很怀疑是当时官员为了说服朝廷不要再加征赋课,有意把产量朝低的方面说。另外,我们还收集到明代广西南宁和弘治时贵州兴隆卫(今黄平县)的两则粮食亩产记载,前者言:“每一亩得谷二石者为上”7,说的似乎是最高亩产;后者见于周瑛舆隆卫学丁祭碑记,有学田七亩,召田力耕,岁获白粲l 50石零,平均亩出米2石多。8同为2石,一说是谷,另一说的是米,后者产量要高于前面一倍。 为了进一步弄清南方稻作区的亩产,我们试就祭举田的定额租进行推算。按照一般惯例,额租量约相当于正常年产量的一半。当然也有超过或不足一半的,但多数看来,用地租额的一倍计算正常年产量是说得通的。有

9、关遣部分资料,有的采自李文治的明清时代封建关系的松解9一书,也有一些是著者独自辑录的,其出处列于表后,见表4。 将表4和表2、3对照起来考察,明代的南方稻作区,单产稻谷一般在1石多到2石多,也有超过3石、4石,少数条件好的达到56石,甚至更多。当然在山区和海边湖滩沙地,土质差,生产条件恶劣,亩产不高,多的1石上下,少的不满石。在明代,南方的一年两熟制农业已相当普遍,少数还有一年三熟的。一般说来,两熟制以秋作为主,春作产量约为秋作的一半,如我们引补农书所言:秋作米3石,春花1、5石即属此。这样,一般田地可达2石到3石,稍上者45石,上上56石或78石。不过这都是指谷或原粮,米或精粮就会递减一半,

10、灾年或大熟年另当别论。 表4由租额估测南方稻作区的亩产时代地区总亩数租额(石)亩租(石)约估亩产(石)洪熙南直吴江、昆山12崇祯武进县12芜湖县24、5米14、70、61、2嘉靖浙江乌程县50140、795圩田40圩田110、37圩田10米187、494米11、 277米1、1米1、2米0、922、 3542、22、41、8隆庆湖州府45150400、 890、41、 780、8隆庆江山县225榖1840、821、64万历江西南昌府115、445、34榖324、8榖54、52、 81、25、62、4万历上饶县130、8252171、663、32嘉靖湖广丰陵县115、6榖1070、911、82耒

11、阳县3030302910、9721、94隆庆嘉靖湘潭县25088、920062、20、 80、71、 61、4隆庆益阳县50米300、61、2万历湘乡县1901140、61、2万历攸县70榖129、161、843、68崇祯宝庆府240、12榖343、651、432、86茶陵州118、32榖118、3212万历广东新宁县82、5282榖123、6151、551、51、8533、7隆庆万历新兴县9246、4436榖125榖70榖580、541、361、081、332、 722、162、66嘉靖开建县11榖171、553、1崇祯曲江县176、3榖1981、122、24崇祯罗定州86、6榖173、22、014、02万历海阳县23、82110039、1619、52001、 6450、 92823、291、 8584万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