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984454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寒山区贫困情况调查报告高寒山区农业的发展,事关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该区农业在不断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仍存在着农民增收缓慢,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贫困面大等诸多问题。对此,县委、政府高度重视,10月上旬,由农业局组成调查组,就我县高寒山区农业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查。调查组通过走访、座谈、提问、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意见等多种方式,旨在进一步弄清该区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农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决策。一、调查的基本状况高寒山区:国土面积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主要分布在14个乡镇53个村,农户30016户,农业人口人,人口

2、密度每平方公里人,劳力71010人,耕地万亩,人均占有亩;粮食总产57322吨,人均占有粮食千克;森林面积万亩,牧草地面积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其收入主要是生猪、黄牛和绵羊,占总收入的75以上。在该区调查走访17户,人口80人,劳力46人。高中以上学历5人,初中21人,小学及以下54人。耕地亩,人均亩,全年粮食总产59990千克,公斤,人均有粮千克,农作物主要有洋芋、玉米、荞子、绿肥、兰花、蔓菁、红麦等;全年化肥、籽种等生产性投入25760余元,户均投入元;全年畜牧业总收入元,其中养猪收入元,养羊收入10100元,养牛收入3200元。畜牧业普遍存在科技水平低,饲料浪费大等问题,肥猪饲养期长达

3、11个月至2年,体重达150千克以上才出栏。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但粮食单产低,部分农户主动提出退耕还草,发展草食家畜,特别希望政府部门提供牧草籽种等帮助。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高寒山区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于畜牧业,占现金收入的70%以上。高寒山区土地等基础资源相对富足,但光热条件差,农作物中荞子、燕麦、兰花籽、油菜等均为低产作物,效益低下,应把畜牧业作为高寒山区的发展重点。在这类区域中,虽均有较富裕的农户,但发展不平衡,呈现出海拔越高,贫困面越大。要增加农民收入,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搞精细农业上,强化科技措施推广,向科技要产量,向规模要效益。1、粮食生产:就我县高寒山区的粮食生产而言,由于人均耕地

4、相对较多仍然存在传统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主要作物有洋芋、小麦、荞子等作物。20XX年马铃薯良种覆盖万亩,占播种面积的,而荞麦仍使用当地品种,产量较低,为此,良种推广的潜力仍很大,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通过良种良法配套,高寒山区粮食增产的潜力会得到进一步挖掘。2、蔬菜产业:就我县高寒山区的蔬菜生产来看,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生产的蔬菜主要是自食,盲目性突出,订单蔬菜虽在前几年相关部门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由于种植水平低、组织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垫底资金及农民的信誉程度低等没有成功。特别是面临白鹤滩巨型水电站的开发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必要在我县引导、扶持建立一批具备一

5、定区位特色的蔬菜基地,以保障市场供应。在发展蔬菜产业时,既要在江边河谷地区作重点发展,也要考虑利用高寒山区夏季的温凉气候特点生产天然反季蔬菜。利用高寒山区夏季气候凉爽的特点生产蔬菜,既解决城市蔬菜市场夏天缺菜的突出问题,丰富了菜篮子,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高寒山区农民发展生产的气候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将劣势变为优势,这对调整高寒山区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加快高寒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要意义。3、畜牧产业:畜牧业是我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涉及全县所有农户,是高寒山区农民主要的收入。生猪养殖:。高寒山区生猪良种化程度低,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局加大了生猪品种改良力度,情况有所改善,父本主要是

6、约克、长白、巴克三个品种,零星分布有汉普夏、杜洛克、荣昌等猪种,目前表现最好的是约克和巴克;就良种而言,离实现公猪良种化、母猪杂种一代化、商品仔猪三元杂交化现代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母猪品种混乱,血缘不清,导致仔猪生长发育缓慢,饲养周期增长,有啥喂啥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厩舍条件和商品意识也差,养老猪、憨猪的情况还普遍存在,放养、吊架子的情况也较多,增大了养猪成本。养牛:黄牛是我县存栏最多的大牲畜,高寒山区主要以本地黄牛为主,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肉质差、规模小,养牛为耕田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但由于黄牛厩养比较容易,对生态的破坏较小,从发达国家的消费习惯和人民生活提高后对牛肉特别是优质牛肉的需求增加等几

7、个方面来看,养肉牛值得大力发展。全面推广冻精改良技术,发展肉牛生产,应成为高寒山区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冻精改良在我县已得到初步的应用。根据部门调查,饲养冻改牛比本地牛同期产值近翻一番,同时,还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上市竞争优势明显等优点,是促进高寒山区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养羊:高寒山区以毛羊为主,20XX年羊毛总产93吨。在高寒山区,优质的云南半细毛羊具有优势,但仍受草料的制约,应大力开展退耕还草,种草养羊。养禽:鸡的饲养周期短、周转快,饲料报酬高,但在高寒山区仍然存在技术积累不足,养殖零星分散,科学化程度低,经验缺乏等难题,受疫病和市场价格影响较大。

8、基于我县的家禽养殖情况和人们消费习惯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白鹤滩电站等因素,家禽养殖应以发展优质土鸡为主,在规模饲养、提质增效等方面下功夫,利用高寒山区的自然优势在交通条件好的地区可建立土鸡养殖基地。二、存在问题1、一是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资源匮乏。这些区域人均耕地(草场)少且土(草)质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缺水、缺电、缺市场,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二是劳动者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普遍存在;三是农村贫困程度深,积累少,自身投入困难。部分农户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只能在较低水平下重复着简单的再生产,很多农户连孩子

9、上学都成困难,更不要说增加科技投入。2、国家投入少,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历史原因,上级对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县级财政又非常困难,投入有限,基础设施还很落后。在交通方面通往乡村的几乎都是土路,到村的大多只能开农用车或马车,且不能保证畅通,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进出困难,流通不畅,成本过高;在通信方面,虽有较快发展,但农民在市场信息方面仍很闭塞,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突出;在水利建设方面,高寒山区水利建设工程很少,有的地方连人畜饮水都没有解决,农业生产几乎都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方面,农业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农业监测、化验设备缺乏,有的乡镇连起码的办公生

10、活条件都没有得到解决。3、农业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低,小农经济意识突出。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高寒山区初中及以上毕业的人数总和还不如文盲半文盲的多,而且极少受过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农业劳动力文化、科技素质均很低,目光短浅,“等、靠、要”思想严重,商品意识淡薄。4、农村科技覆盖面窄,农业生产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生产规模小而全,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先进实用技术停留在点上,推广不快,覆盖面窄,良种良法不配套,高寒山区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生猪良种覆盖面只占50%左右,黄牛良种覆盖面仅4%。5、缺乏强有力的龙头带动:在农业产业上,高寒山区农产品仅限于原料生产阶段,缺乏粗、精、

11、深加工,产业附加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突出,农业在高寒山区脱贫致富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会泽县的建设优质专用加工型马铃薯基地。6、土地资源有限,生态十分脆弱,人口压力大。高寒山区农业人口密度达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人,牧草地亩/人,资源十分有限,加之上世纪的大炼钢铁和包产到户初期大量毁林开荒,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虽经近年大量的造林和封育而有所恢复,但仍然很脆弱。三、对策和建议针对高寒山区农业生产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农民增收必须立足实际,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以畜牧业、经济作物为重点,做

12、大做强农村产业,努力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对此特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1、加强领导,多方增加投入。农业发展关系到全县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各级各部门务必进一步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高度重视农业,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班子、一套实施办法”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克服条块分割、部门制约的体制障碍,综合协调,及时处理好优势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投入上,多方筹措资金:一是将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整合使用,重点向高寒山区优势产业发展倾斜;二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投入,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外引内联,扩大融资渠道,引导信贷、企业和社会闲散资金参与产业开发,

13、从人、财、物上给予大力倾斜;同时推行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推动产业发展。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种植业中,在稳定粮食总体供给的基础上,调高经济作物面积,搞好小杂粮的开发,使粮经比达92:8,大力发展商品蔬菜和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在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中,加大人工草场建设,实行轮牧使天然草场得以恢复,大力发展农闲地种草, 高寒山区在巩固提高生猪生产的同时重点发展黄牛和云南半细毛羊等草食牲畜。在农产品基地建设上突出“特、优、新”三个字,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严要求的原则,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建立绿色无公害种养及加工基地。在基地建设上,大力提倡土地合理流转,

14、鼓励种养大户、技术能手等将农户土地采取租赁、合作等方式进行产业开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3、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高寒山区的自然优势积极扶持和培育畜牧、蔬菜、中草药等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实现每个优势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格局,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在优势农产品区域组建农业生产流通协会,带动产业发展。三是明确政府、企业、农户各自在产业化中的职责,政府要加强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协调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龙头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开拓市场,加强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农户要诚实守信,严格按合同组织生产,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4、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农

15、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就高寒山区农业生产现状看,需重点抓好良种良法配套:一是引进一批适合高海拔、气候条件的动植物良种进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改进作物、家畜饲养管理技术,大力开展轮作、套种和农副产品加工利用等,提高利用率;三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监测,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四是种养业有机结合,大力推广“粮、畜、”和“种、养、加”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良种和实用技术,给予必要的扶持,努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发展地方名、特、优、新产品,创立自己的品牌,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部门申请绿

16、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以品牌促进产业发展,以品牌促进农民增收。5、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实现农业高产、优质和高效。在高寒山区农业发展中,必须把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切入口。培训重点是农产品基地中的农民和种养大户,但也要重视乡村干部和科技人员科技素质的提高。在农民培训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版报宣传、发放资料、试验示范等多种形式,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科技素质,力争每户农户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为产业发展培养一批懂技术、有经验的专业户、科技户,为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乡村干部和科技人员培训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为农服务的意识和能力。6、稳定县、乡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科技推广机构和人员是我县农业科技推广的绝对主力,在高寒山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寒山区农业的发展,事关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