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的方法与困惑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69083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阅读的方法与困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名著阅读的方法与困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名著阅读的方法与困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名著阅读的方法与困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阅读的方法与困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游记阅读学程安排周矶中学 张艳蓉说明:此设计依据学生在阅读进程中反应出来的学习问题及思维表现,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向。一、选题理由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其中就有节选自西游记的小圣施威降大圣。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每个学生都可以说出其中的几个故事,但通过摸底调查发现,学生是从各种渠道知晓了相关的故事内容,读过整本西游记的学生仅有两三个,同时西游记又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推荐阅读书目。我班学生56人中有49人看过西游记,男生27人,女生22人,但多为精简版(拼音版、青少版、彩图版),3个男生接触过原著,但仅仅是家有藏书翻翻

2、而已,或看了几回,真正完整地阅读了西游记的学生是没有的。学生对西游记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孙悟空大闹天宫;妖精爱吃唐僧肉;唐僧一味地发善心,孙悟空每次打妖怪时他都要啰嗦学生能说出来的多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名称,对于故事情节发展,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图谱,故事的内容、故事的衔接基本上是一无所知。西游记故事性强,丰富、超然的想象力,对初一的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比较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的生理特点及阅读心理。书中的神魔世界中又处处折射着现实社会的投影,值得花些时间引领学生品读、思考,也宜于教师以一个成熟阅读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中的快乐、疑问与阅读经验,体会其中的生活哲理与人生智慧。为了消除学生以往学生

3、中形成的只“看”不“读”的阅读习惯,我精心设计了本学期西游记的读书系列课。在进入西游记阅读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鲁迅的朝花夕拾等整本书的阅读,从“亲情”专题的学习中已经初识了专题学习的基本流程。西游记专题的学习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开始的。二、学习材料与内容(一)推荐书目:奇特的精神漫游刘勇强 三联书店 1992年版西游新解吴圣昔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版漫说西游张锦持人民文学出版社(二)学习内容1完整讲述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2区分现实生活与虚构生活,知道什么是想象力3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一种读书方法:分类摘抄阅读时间一个月(每周2课时阅读,指导阅读2课时,小组研

4、讨2课时,课堂交流展示10课时。)【活动步骤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内指导2课时一、出示向学生和图书馆借到的十几种不同版本的西游记,学生谈对西游记的认识。二、介绍名人对西游记的评价,介绍吴承恩及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学生浏览资料,了解取经故事的由来三、换一种读法读西游记,读出趣味。四、辅助材料:玄奘取经执着追求:玄奘取经故事形成的文化精神换一种读法(鲍鹏山)【活动步骤二】学生自读,教师指导阅读的方法,并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一、阅读前同学生强调两点1读西游记,亦是同学们的另一种取经过程,请同学们克服困难,认真研读,取得“真经”!2个别地方看不懂不要紧,能看懂多少算多少。二、指导阅读,

5、并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1读前言、目录,初步了解内容,指定必看内容,中间部分可采用跳读法。必看:石猴出世大闹天宫(1至7回);取经缘由师徒来历(8至22回);屡遭挫折降妖伏魔到达灵山取得真经(98至100回);选读:“屡遭挫折降妖伏魔”部分,或挑自己喜欢的,或读老师推荐的:23、27、28-31、32-36、37-39、40-42、50-52、56-58、59-61、65-66、68-71、72-73、74-77、84-86。规定最低的阅读量:50回2指导学生适当勾画(如书中的“古人云”“常言道”中引用的俗语、歇后语等可用“”人物的精彩描写用,有疑问的地方打上“?”)和批注(自己有感悟、想法的地方

6、用一句话或一两个词记下来,随时把你的想到的写在书的空白处,如: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中,八戒道:“你那里得知?要稻草包着马蹄方才不滑,免交跌下师父来也。”可以这样批注:“八戒亦有细心之时。”)。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针对疑难处适当梳理、讲解。如前面几回,学生反映难看懂,而它又对全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可带着学生梳理相关的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唐太宗游地府这个片段,也可以带着学生读,从另一方面了解取经的原因。3阅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进程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出好黑板报:“走进西游记”。必备栏目一:“西游记阅读排行榜”(黑板右侧,每周更换,注明看书总回目)每周由科代表上课前

7、书写四人小组看书总量,个人看书量前五名的同学名单。科代表每日在花名册上以“正”字统计,反馈读书情况,老师及时给予完成阅读任务的同学表扬激励。对停滞不前者可多面谈,了解并多加督促。必备栏目二:征集问题每日一问问题由学生提出,可以是有疑问的地方,也可以是用来考其他同学阅读情况的。它是把学生的思考、思想引向纵深的最好契机。教师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时的思考题可以从这里筛选。学生围绕人物、情节等出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各一题,并给出具体的答案出处。【活动步骤三】深入文本,整理材料,做好读书交流会的准备。具体阅读任务如下:一、每位同学在阅读过程中留心小说情节,用自己的话完整地概述小说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情节

8、或一个细节。二、合作学习:四人一组,依阅读进度画出唐僧师徒的取经路线图,注明遇到的妖怪及解决问题的帮手,并依人物关系画出思维导图。三、根据小说中的4个主要人物、妖怪、佛进行分组,除妖怪、佛各小组集中研究一个人物,结合摘抄与批注,分析人物的性格;有特长的同学可以办手抄报。【活动步骤四】举办读书交流会,课堂研讨交流环节一:读西游记,增长人生智慧一、知识抢答。从学生出的题中各选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十题。“知识抢答”是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再读的兴趣,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故事中的人物与情节。二、学生交流介绍取经路线图,(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并谈小组成员作图中的发现。读西游记,我发现三、唐僧师徒取经路上

9、碰到哪些困难?用自己的语言完整讲述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情节或细节。从唐僧取经的故事中你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帮助学生感受小说丰富、超然的想象力,区分现实的生活与想象的生活。辅助资料话西游 养品性环节二:走进取经团,探究人物形象一、经典情节表演:三打白骨精二、用一句话概括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性格三、分组介绍人物:悟空组、沙僧组、八戒组、唐僧组、神佛组、妖怪组。(提示:从人物经历、典型情节、经典语言着手,客观评价人物性格。)四、讨论:孙悟空的紧箍该不该取?五、讨论:如果让你重组送经团,你会如何取舍?提示:现实生活中充满着许多的不幸和灾难,西天取经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佛法,救赎众生。真经已经取回,如何把取得的

10、真经送达需要帮助和救赎的地域、人群?穿越历史,让鲜活的取经团来到今天的世界,再次行走,再次完成新的使命。六、重组送经团1商讨招聘启事的写作要领,各小组拟好招聘启事。2商讨简历的写作要领,提示学生挖掘人物亮点,针对招聘启事制作应聘简历。七、从生活入手,结合西游记中的请柬、敬称、谦称,学习西游记中蕴含的礼仪知识,制作给送经团成员的邀请函(请柬)。小结:语言的后面凝聚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学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用语言去抒写你对文化的思考与理解。八、辅助资料:执着追求:玄奘取经故事形成的文化精神西游记的奇妙之处论西游记与神话文化的关系兼谈艺术形象孙悟空(崔芸)环节三:对比阅读,体会原著之妙一、比较少儿

11、版与原著中的“智斗红孩儿”情节中的内容。二、比一比,想一想:与少儿版的智斗红孩儿相比,原著多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要点提示:应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语气等展现人物性格。同样,在进行名著阅读鉴赏分析人物形象时,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写作时也如此。三、读了原著后,你如何评价看过的电视?四、谈自己读原著的收获与读西游记原著前的认识比较。环节四:完成写作一、写好书推荐词:推荐西游记,让更多的人读原著。二、作业:二选一1真经取回后(以重组的送经团为文中的主要人物,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取得的真经送达需要帮助和救赎的地域(海啸、地震、战乱、艾克拉病毒等)、人群,再次完成新的使命)2写一回我的西游记方法 西游

12、记中第四回孙悟空大闹天宫、第二十七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都是全书最精彩的地方。在阅读过程中,作为精髓部分,采用批注评论的方法,深入到书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随时在书页的空白处做好批注,随时记下自己的见解、观点、感受、评语、疑问等。如文中对皮猴、憨猪、严师、忠僧等主要人物的刻画细致生动,尝试用“人物名片设计”进行交流。根据摘抄的内容适当配画,比一比谁的设计有创意,谁的配画更恰当,在阅读过程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升华了阅读兴趣。收获 在成功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双辨别善恶的眼睛,才能成功,有付出才

13、有收获。大约就是这样了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仙界一只由仙石生出的猴子拜倒菩提门下,命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醉酒闯下大祸,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写作时代为明朝中期,当时社会

14、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故事叙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唐 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孙悟空 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