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5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1942946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0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当大地被黑暗吞(sh)已久,生灵被寒风鞭笞得遍体鳞伤,你巨臂轻挥,千军万马顷刻将长夜攻陷,耀武扬威的刽子手也束手就擒。一颗颗创巨痛深的灵魂,面对你温暖明媚的微笑泪若泉涌sh_创_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

2、、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A.挽救贯串传扬B.拯救贯串传扬C.拯救贯穿弘扬D.挽救贯穿弘扬3.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_;有时如漫天大雨,_;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_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A.B.C.D.4.观察下面黎雄才的面作驾云松,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_5.填空。(5分)关雎中以“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

3、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李白行路难(其一)以“_,_”比喻人生道路所遭遇的艰难险阻,表现出无端无尽的惆怅和迷茫。正如孔子所说“_,_”,即使是普通人也应坚守信念,坚定意志,百折不挠,矢志不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6.名著阅读。(2分) A 轻轻抱起“监狱之花”,把深切的爱意,和那些自己未必能实现的理想,尽情灌注在幼小的花朵上:“孩子,心爱的孩子!你看红旗,这是你爸爸妈妈留下来的”她连连亲着“监狱之花”的脸,又爱怜地凝视着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她似乎觉得幼稚的孩子完全能够听懂她的话:“孩子啊,快点成长吧!叔叔娘娘们将举起这面红旗,去参加战斗,还要亲手将红旗托付

4、给你”以上文字选自长篇小说_,文中A处的人物是_。小说通过_、_等情节内容,塑造了这一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忠于理想,宁死不屈的女共产党人形象。7.综合性学习。(4分)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学校开展“饮水思源,拯救生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探源溯流汉字意趣盎然,“水”,_写作 ,小篆写作 。词源注:“殳:手持具以取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_。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称“_”;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_”。(2分)望穿“清”水材料一 据监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

5、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国浅层地下水类水质占80.1%。污染因素主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与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材料二 医学研究确定,80%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内脏炎症、结石、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近十年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出现多个“癌症村”。材料三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_二、阅读(共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25题。(一)(4分)江 上董 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摩挲:用手抚摸。钓舟

6、:指行舟。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_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_(二)(8分)【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

7、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注拊(f):拍。橐(tu):袋子。嘐(jio)嘐聱(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虿(chi):蝎子一类的毒虫。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其一犬坐于前犬:_橐坚而不可穴也穴:_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

8、者也见:_不能无变色于蜂虿于:_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_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_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简要说明。(2分)_(三)(8分)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 作者小时候和妈妈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在北海公园(史铁生秋天的怀念)14.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3分)“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_15.结合选文和课文插图,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2分)_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