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10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194290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7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10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10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10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10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10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答案10(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历 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第卷(选择题共1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宋人写诗“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赞美的由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著名工程是()A.大运河B.赵州桥C.长城D.故宫3.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

2、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清朝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中心是()A.南京B.松江C.广州D.景德镇4.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曾国藩康有为邹容陈独秀ABCD5.海关是国门的钥匙。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正式开关征税,这标志着()A.重庆正式开埠B.英国打开了重庆乃至四川的大门C.列强开始在重庆开设租界D.日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6.重庆市渝中区的“沧白路”是为纪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杨沧白先生而命名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杨沧白先生的是()A.创办渝报B.创办重庆日报C.倡议建立公强会D.成立献机委员会7.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

3、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8.军工生产是支撑持久抗战的重要保证。抗战开始后除重庆是全国军火生产基地外,另一个军火生产基地是()A.太原B.武汉C.贵阳D.西安9.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获得了解放A.B.C.D.10.岁月留

4、痕,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右图所示照片记录的是周恩来参加()A.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B.中印双边谈判C.亚非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11.图像史料在证史研史中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一组图像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A.古代希腊文明B.古代日本文化C.古代罗马法制D.古代阿拉伯文明12.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件事之所以“伟大”和“重要”在于()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科学真理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创造了经济条件A.B.C.D.13

5、.列宁在1895年指出:“(它)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材料中所指的文献是()A.人民宪章B.共产党宣言C.庶民的胜利D.论联合政府14.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日本实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奴隶主贵族势力增强B.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D.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完成统一15.当今世界,存储检索信息的速度,尤其是向全世界发送信息的速度是空前的、爆炸性的。产生上述现象的关键技术是()A.生物工程技术B.原子

6、能技术C.计算机网络技术D.航空航天技术第卷(非选择题共35分)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材料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

7、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C”。16.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17.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18.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19.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

8、交流的重要通道。()20.唐代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三、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21.(2分)(1)观察下图,请在图中的方框内写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的河流名称。(1分)(2)请在图中画出朝鲜半岛的军事分界线。(1分)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毕业学校_ 姓名_ 准考证号_ 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2.(3分)(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A.建造金字塔的国家:古代埃及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2)仔细观察该图,指出亚非文明古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1分)四、材料分

9、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年间与民本思想一致的君权有限观,实际上也是中华文明传统政治理念的发扬光大,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守法精神。唐太宗时制定了贞观律,规定:对官员、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罪或枉法罪。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等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将国号定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它存在的三个多月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法规,以取代往日的旧制陈规及封建的社会习俗。摘编自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材料三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

10、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编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贞观律规定的地主、官员需守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这一举措的影响。(2分)(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权,请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予以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是在怎样的政治形势下建立起来的。(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过程的突出特点。(1分)(4)综上,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依法治国的认识。(1分)2

11、4.(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等材料二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科

12、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1分)并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2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动力技术突破。(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2分)(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培养创新人才有何建议?(1分)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25.(6分)捍卫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需凝聚各种力量开展不屈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边疆的安定是盛世之基。面对西方殖民者对台湾的威胁,康熙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历史意义?(2分)(2)抗日战争开始后,下图所示人物便号召其创办的公司全体员工起来参加抗战,争做民族的精英。该人物是谁?他带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