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制定救灾预案切实理顺救灾体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193574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制定救灾预案切实理顺救灾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学制定救灾预案切实理顺救灾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学制定救灾预案切实理顺救灾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学制定救灾预案切实理顺救灾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学制定救灾预案切实理顺救灾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制定救灾预案切实理顺救灾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制定救灾预案切实理顺救灾体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制定救灾预案,切实理顺救灾体制市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辖5县3市5区,总人口420万,其中农业人口280万。境内山区、丘陵、平原自西向东渐次分布,形成“七山、二丘、一平”地貌。我市几乎每年都要遭受暴雨洪涝、坍山滑坡、大风、冰雹、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常年受灾人口在100万人以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威胁着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为切实保障灾区群众安全,我们从20XX年初开始着手编制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经过几个月的编制,数易其稿,最终通过了专家评审,并由市政府发布实施。预案的出台使我市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的职责和任务

2、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克服了以往救灾工作中的随意性和被动性,大大增强了救灾工作中的预见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一是全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有章可循。政府可以根据因灾害伤亡及损失的情况启动相应的响应级别,相应的救灾工作程序和职责迅速展开,为救灾工作的决策和实施减少了程序,争取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救灾工作的效率;二是理顺了救灾工作体制,强化了政府在救灾工作中的职责。如以往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门需要争取政府领导对灾情的重视,争取财政资金,还要争取各相关部门对救灾工作的支持,救灾工作显得相对被动。预案实施后民政部门争取政府和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变为了政府主动出面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政府、部门在救灾工作中的积极性得到了充

3、分调动和发挥,救灾工作成为了政府和部门的主动行为;三是部门职责更加明确。预案对各部门在灾前、灾中、灾后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各部门也扭转了以前认为“救灾只是民政部门的事”的态度,能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履行职责,减少工作相互推诿和重复,弱化了工作中的矛盾;四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政工作的地位。在以往,救灾救济工作大都是民政部门单独在进行,要去求人,预案实施后,救灾救济工作成为了政府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活动后,从制度上扭转了求人办事的局面,使救灾救济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也树立了民政部门的形象。我们在预案编制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切实加强对

4、预案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市对应急管理工作十分重视,20XX年2月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应急管理会议,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传豪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 讲话。会议对我市的预案编制工作做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各预案编制部门统一 思想,提高认识,将编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本部门20XX年的主要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机构、人员、职责分工等问题,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加强督查,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编制工作任务。由于预案编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参与部门多,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为加强预案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市政府成立了应

5、急预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编制工作的具体事宜,并设立了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编制小组,专门负责指导、协调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我局也抽调了骨干力量组成了预案编制工作专班。为切实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整合全市自然灾害救助的有效资源,我们在预案编制前期准备和修改过程中,多次专门与军分区、武警支队、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等主要责任部门协调协商预案启动条件、组织指挥体系和职责任务、应急准备、启动时机、灾后重建等相关内容。由于组织机构健全,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职责明确,对预案编制工作提供大量的信息、情报和许多宝贵的建议和经验。为预案编制和灾害救助紧急联动提供了

6、有力的组织保障。二、广泛收集,旁征博引,切实做好预案编制工作的前期准备为切实编制出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适合本地实情的预案,我们工作专班首先从资料的收集工作上下工夫,在广泛积累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比较、研究。我们分别收集了纵向、横向和历史三个方面的资料,纵向的资料包括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工作规程、湖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横向的资料包括有关省、市、自治区的省级应急预案,各兄弟市州以及外省市州的应急预案,其他洪涝、坍山滑坡、干旱多发地区应急救助方案及经验和国外灾害救助的最新进展;历史资料包括我市

7、近20年来灾害发生的一般情况及特点,包括受灾人口、倒房数量、转移安置人口、死亡人口、经济损失等情况。我们根据我市近20年来的资料制作了一个图表供预案编制工作中参考。例如:确定符合我市实际的灾害响应等级的响应标准,对预案发挥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准太高则预案无法启动,预案则成了一纸空文;定得太低则预案频繁启动,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我们以湖北省标准为蓝本,以我市近20年来发生的灾情统计资料为依据,以其他省市与我市情况类似市州的标准为参考,综合分析制定了我市的四级响应标准。由于有大量的资料为依托,我们制定的响应标准在预案评审会上得到了我市救灾、水利、地震、气象、国土资源等方面专家的一致肯定。实践

8、证明,大量而全面的资料收集在我市的预案编制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三、点面结合、反复修订,切实做好预案的审核审定预案编制牵涉到方方面面,纷繁复杂,我们不仅对每一个细节多次推敲、反复斟酌,同时还站在全局的高度,总体把握点与面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们对预案的审核坚持“5个把握好”,即:把握好应急预案的指导 思想和目标;把握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原则;把握好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把握好部门应急预案与全市总体预案的联系;把握好各部门在预案各个具体环节中的职责和任务。为确保编制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行性,我们先后4次将制定的预案发往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民政部门征求意见,形成了预案,并根据市

9、应急办的要求对讨论稿进行了数次修改和完善。为确保预案的专业性,5月31日,我们经市政府同意邀请了14个成员单位的专家和市政府应急办的领导对预案进行了评审,评审会后我们又根据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对预案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再一次转发到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经修改后最终形成了预案提交市政府。6月30日,经市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发布实施。历经多次意见征求和评审,使得我们编制的预案逐步趋于成熟和规范,为更加符合理论要求和客观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市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四、因地制宜、上下一体,切实加强对县市区预案编制工作的指导我市辖区内的13个县市区地理条件、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平原、有高

10、山、有库区,各地灾害多发种类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各地预案制定的侧重点也不同,我们一是认真分析了各县市区多年来灾害发生的特点,根据各地实际分别给各县市区下发了指导意见;二是对各地编制的预案草稿安排人员进行认真审核,大到预案的体系、结构、重要指标的设定,小到一字一句都仔细斟酌,并将审核意见反馈到各地供各地借鉴和参考。同时,我们还将各地编制预案过程中的好的经验和优秀的预案,进行整理后转发到各地,供各地借鉴;三是各地的预案评审会我们基本都参与评审,给予具体可行的指导意见。经过我们的指导,全市13个县市区都如期发布了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县两级预案形成有机整体,能够发挥在执行中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经过实践的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市预案的出台使我市的救灾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兄弟市州相比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我们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预案,使我市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措施不断优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精品办公范文集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