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_常规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925255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护理_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ICU护理_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ICU护理_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ICU护理_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ICU护理_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护理_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护理_常规(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一、危重患者的一般护理1. 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室内温度2024度为宜,相对湿度6070%。2. 抢救设置 备齐一切抢救物品、药品和器械,室内各种抢救设施处备用状态。3 及时评估 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各种管路、阳性辅助检查和治疗用药等。4、按医嘱及时、准确留送各种检验标本,了解化验结果以加强相关的病情观察。5. 卧位与安全 根据诊断和病情采取适当卧位,确保舒适与安全。6. 监测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及有关检查的生化指标。7.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皮肤颜色和肢体活动。8. 气道护理 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给予气

2、道湿化及吸氧。9. 静脉管路护理 保持静脉管路通畅,按医嘱给予输液、输血和注射药物。10.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其正确位置和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11. 营养支持 根据医嘱及病情给予饮食。 12. 保持大小便通畅 定时观察尿量变化;便秘者根据医嘱予以灌肠。13. 基础护理 根据病情协助病人翻身和四肢活动。15. 记录 及时填写特护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16. 心理护理 向患者解释监测的目的及重要性,稳定患者情绪。二、危重患者的监护(一)、体温监护(二)、循环功能监护1. 心电监测 经床旁监护仪实施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电图波形及节律的动态变化。2. 血压监测1)

3、保持测压管道通畅。2)正确掌握测压方法。3)严密监测与准确记录监护仪屏幕上所显示的血压数值。4)必要时记录压力波形变化。3.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4. 皮肤颜色、温湿度监测 外周灌注是否良好是反应心排出量的有效指标,故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四肢皮肤有无湿冷、苍白和出现花斑等症状。(三)、呼吸功能监护1. 严密观察有无呼吸困难以及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浅度。2. 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正常值:95%98%)。3. 注意观察有无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表现。4. 观察周围循环状态:皮肤色泽、有无发绀等。5. 机械通气过程中的监护(1)呼吸机的工作状况:包括吸气压、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和节律

4、、吸入氧气浓度等。若与设置参数有差异应及时与医生报告给予纠正。(2)血气监测:按医嘱随时监测,并根据测得数据和病情变化,协助医生及时调整有关通气参数的设定。(3)通气效果监测:患者安静、末梢循环良好、无大汗,无鼻翼扇动、发绀、烦躁不安、出现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血压与心率平稳,说明通气效果满意。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处理。(四)、神经系统功能监护1. 意识状态监护(1)可采用昏迷指数评分法,当指数迅速下降时,是意识障碍程度加重的征象。对于患者意识状态的任何微小改变都应随时记录。(2)随时监测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3)严密观察肢体随意运动,皮肤及粘膜的痛觉、温度觉及触觉,以及角膜反射或腹

5、壁反射等有无功能障碍或异常。2. 按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五)、肾功能监护1. 监测患者24小时出入量,特别是尿量。注意观察尿色,根据病情所需定时测定尿比重及尿PH值。2. 及时留送检验肾功能的有关标本。3. 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及水肿情况。4. 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5. 监测患者的钙、磷及血红蛋白的变化。6. 观察患者有无高钾血症(如四肢乏力,神志淡漠和感觉异常;皮肤苍白湿冷,心跳缓慢或心律不齐,血压低;甚至出现软瘫,呼吸肌麻痹,心跳骤停)。(六)、肝功能监护1. 及时留送检验肝功能的有关标本。2.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黄疸、出血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七)

6、、胃肠功能监护1.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水、腹痛、肠鸣音亢进或减弱甚至消失等临床表现。2. 遵医嘱留取粪便标本送做潜血试验。3. 必要时,协助医生行胃肠粘膜内PH监测昏迷患者护理常规昏迷为脑功能发生高度抑制的病理状态,主要特征是意识障碍、随意活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或出现病理反射活动。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也是病情危急的信号。一、监测内容(一)意识障碍: 分为“觉醒障碍”和“意识内容障碍”。1、觉醒障碍:根据体检时给予刺激的强度和病人的反应,可将觉醒障碍区分为以下四级。 (1)嗜睡:患者呈睡眠状,能被各种声音、疼痛或光照等刺激唤醒并且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和作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

7、再入睡。(2)昏睡:患者不能自动觉醒,但在强烈刺激下能睁眼、呻吟、躲避,可作简短而模糊的回答,但反应时间持续很短,很快又进入昏睡状态。(3)浅昏迷:对声、光等刺激无反应,但对剧烈疼痛刺激有防御反应。各种生理反射(如吞咽、咳嗽、角膜、瞳孔对光反射)存在。(4)深昏迷:包括中度和重度昏迷。中度昏迷者对强烈疼痛刺激,可有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生命体征出现变化。重度昏迷者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全部消失,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2、意识内容障碍:常见有三种,意识混浊、精神错乱和谵妄状态。(二)、瞳孔:应随时观察患者瞳孔变化。正常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45mm之间。一侧瞳孔散大,对

8、光反射障碍为诊断颅内出血的可靠依据;双瞳孔散大表示生命末期状态。(三)、生命体征监测:按照危重患者护理常规监测。二、昏迷指数测定 GCS法:临床采用的国际通用的格拉斯哥昏迷分级,简称昏迷指数法,它将颅脑损伤后刺激患者的睁眼反应(觉醒水平)、语言行为反应(意识内容)及运动反应(病损平面)三项指标的15项检查结果来判断病人昏迷和意识障碍的程度,以其总分判断病情的严重性,三项检查共计15分,凡分值低于8分者,预后不良,57分预后恶劣,分值小于4分者罕有存活。I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自动睁眼4分呼之睁眼3分疼痛引起睁眼2分不睁眼1分言语正常5分言语不正常4分言语错乱3分言语难辨2分不能言语1分能按吩

9、咐动作6分对刺疼痛能定位5分对刺疼痛能躲避4分刺痛肢体过屈反应3分刺痛肢体过伸反应2分不能运动(无反应)1分三、护理常规1、执行危重患者般护理常规,加设床档以防坠床。2、持续生命体征监测,注意神志、瞳孔变化。3、口腔护理每日两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可涂石蜡油防止唇裂,如有假牙应该取下。4、两眼闭合不全时,应涂眼药膏覆盖油纱布,预防角膜干燥及炎症。5、患者平卧时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内分泌物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6、加强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适时帮助患者活动以预防手足的挛缩、变形及神经麻痹。7、保持静脉输液通畅,严格记

10、录所用药物及输入液量。输液器每日更换,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8、保持胃管清洁,定时更换。定时观察其回抽胃液的颜色、量、性质,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必要时行引流术。胃管应妥善固定,鼻饲液应匀速推注,每次鼻饲完毕后,应用温开水冲净胃管,以防止堵塞及胃管内食物变质。9、保持留置导尿管通畅,防止扭曲、打折。每小时放尿一次并记录尿量。尿管每周更换一次,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两次,尿袋应低于患者耻骨联合,防止尿液逆流引起泌尿系感染。10、注意观察患者粪便的颜色、性状及量,及时送检。11、注意保暖,可加盖棉被,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超过50,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12、体温超过385者,应遵医嘱给予药物或

11、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头置冰袋等处理。13、总结24小时出入量,详细书写护理记录单,并做好床旁交接班。休克患者护理常规休克(Shcok)是由于有效血液循环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和脏器血流灌注不足,或原发生细胞器中毒以致不能摄取氧,使组织缺氧、微循环瘀滞、代谢紊乱和脏器功能障碍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征,是临床各种严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一、休克的监测(一)症状与体征的监测1、意识状态反应中枢神经系统血流灌注情况:休克早期,脑血流未明显减少,缺氧较轻,出现兴奋反应,表现烦躁、焦虑或激动。休克加重时,脑血流明显减少,神经系统由兴奋转抑制,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2、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湿度能反应皮肤血流灌

12、注情况。3、眼底与甲床微循环观察:严重患者可有视乳头水肿,指甲加压放松时,可见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4、颈静脉和周围静脉充盈度反应血容量情况:若静脉萎陷,提示血容量不足,静脉过于充盈,提示补液过量或心功能不全。5、呼吸和脉搏:呼吸深快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呼吸深而慢。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频率35次/分,有心力衰竭时,呼吸困难加重。注意脉搏强弱、速率和节律。6、尿量: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情况,20ml/小时提示可能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二)实验室监测1、血常规2、尿常规3、红细胞压积4、血液生化监测(三)血流动力学监测1、动脉压:是反应心脏功能、血流量和组织血流灌注的重要参数,通过动脉

13、压监测,可了解休克程度、疗效、以及进一步决定处理措施。2、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将静脉导管插入上腔或下腔静脉根部,进行压力测定。影响CVP的因素有右心功能、血容量、回心血量和肺循环阻力,对于指导补液有较大帮助。3、漂浮导管:可监测右房压、右室压、肺微动脉压、心排血量。(四)患者需持续进行心电监测,以了解心率、心律改变。二、护理常规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呼吸的动态变化。观察四肢末梢的温度并注意保暖。2、观察患者的意识改变:意识状态反应大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对意识模糊或谵妄、昏迷者,应适当给予约束,加用床档,以防坠床。3、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气管

14、插管或呼吸机给氧,监测血氧饱和度。4、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根据血压情况随时调整输液滴数,并给予扩容或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输血。5、尿量:休克患者应保留导尿,并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6、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并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7、预防褥疮:加强皮肤粘膜护理,按时翻身,注意保暖,保持床单整洁干燥。8、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因受到创伤、疼痛、感染等侵袭,往往表现出烦躁不安,不与医护人员合作,对神志清楚者应给予安慰,尽量使患者情绪稳定。9、病因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病,并按其不同病因进行护理。10、严格交接班制度:交班时要将患者的基础疾病、诊治经过、药物准备情况、患者目前情况、特殊医嘱和注意事项等

15、详细进行交班,每班要详细书写护理记录。使用呼吸机患者护理常规维护呼吸机的正常工作状态,改善患者的血氧含量和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1、协助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呼吸机类型及模式。2、呼吸机在使用前应检查工作性能及运转情况,用模肺与呼吸机连接试行通气,确认呼吸机无异常。3、呼吸机各管路接头,湿化器等使用前均应清洁、消毒,并正确连接于呼吸机,注明管路安装时间,每周更换一次。4、如患者意识清楚,应向患者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及安全性,取得患者的合作与配合。5、执行危重患者一般护理常规。6、监测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各种参数的变化,定时查血气分析。7、适时吸痰,必要时可增加次数。妥善固定气管内插管气管套管。同时监测气囊压力。8、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并在特记单上准确记录用法、用量及患者用药后状况。9、熟练掌握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10、严密观察并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