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体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21925252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体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体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体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体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体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体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体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1、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2、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统计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3、 教材为教师留下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需求,生发出新的思想创意,内华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情况分析及改善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

2、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教学目标1、结合有趣的生活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把读数、写数与数数活动紧密结合。2、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经历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3、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的含义,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4、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分类过程,体验分类方法。5、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顺序。6、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

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7、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认识几时、几时半。8、借助在趣、现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9、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2、计算与应用结合起来。教学难点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1、0的认识。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图片,幻灯片,口算卡片 教学课时安排: 总课时64课 周 次时 间内 容第一周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第二周玩具-文具 第三周动物乐园-比高矮第四周比轻

4、重-有几辆车第五周国庆节第六周摘果子-跳绳第七周可爱的企鹅-乘车第八周做个加减法表第九周整理与复习第十周分类第十一周位置与顺序第十二周认识图形第十三周捆小棒-有几瓶牛奶第十四周有几棵树-买铅笔第十五周数学好玩第十六周认识钟表第十七周总复习第十八周期末总复习第十九周期末考试、期末工作第二十周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 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2、 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4、 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教学重点:1、 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

5、义和顺序。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课时安排:6-7课时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教学目标: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2、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

6、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本单元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认识符号 =符号。能正确比较多少、大少、长短、高矮、轻重、厚薄等。2、教学难点:能正确运用关于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体会轻和重、高和矮、长和短。课时安排:6-7课时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3、能在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单元重点:1、体会加减法的含义。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单元难点:能根据加、减发的含义,正确列出加、减发算式。小组合作与语言表达能力。课时:

7、15-18课时第四单元 教学计划教学内容: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2、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分类。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习惯。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3、经历分类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单元教学分析:教材中,“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分类思想,感受分类生活中的用途。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的相对性,

8、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的表达。3、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用数学的乐趣。单元教学重点:1、 能够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2、 能用语言准确表述物体相对的方位。单元教学难点:体验描述物体两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结合学生和学习素材的特点,在观察、模拟和游戏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单元课时安排:45课时。第七单元 加与减(二)单元学习目标:1、 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2、 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

9、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3、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4、 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活动的兴趣。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本册第三单元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从本单元起学生将进行两位数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认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帮助学生体会数位,建立“10个一就是1个十”是本单元的一个学习重点。通过各类活动,探索并交流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的减法计算方法。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并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选择合适的算法计算20以内加减计算。本单元教学难点

10、: 建立“十位”“个位”的概念。本单元教安排:建议课时数为8课时。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单元教学内容:1、 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2、 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学会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单元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记时。2、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3、 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4、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在与他人交流中,知道要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单元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钟表,但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应该把这一点作为本单元难点。单元教学方法: 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单元教学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课时完成。. .下载可编辑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