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教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1925235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别康桥【教学目标】1反复品味诗歌的语言,挖掘意象的内涵,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2准确理解和把握诗人所抒发的感情,体味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并引领学生感悟找寻自我的“康桥”情结。3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整体感知阅读-个性化召唤阅读-拓展能力提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本诗意象对传统诗歌意象进行的继承与创新,感受诗歌魅力,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契合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完成对作者康桥情结的解读,及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设想:因为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特别适宜朗诵,所以课堂上应多多朗诵,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流程。在诵读与整体感知的

2、基础上,一步步有层次的深入阅读,让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更加亲近文本,亲近文学。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打破传统阅读的定式,完成对传统文本全新的解读。并让学生真正感到阅读的快乐,唤起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情感的共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徐志摩说:“人类最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诗是从翅膀上出世的;哲学是在空中盘旋的。飞:超越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振动我们的翅膀,在诗歌的王国里飞翔,走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二、深入理解1熟悉文本通过散读,了解文本内容,围绕再别康桥这一题目,理解再别与康桥的含义。让学生完成诗歌阅读的知人论诗和初步感知。2语言阅读实践活动一再别

3、康桥中的意象与传统意象的比较探寻。从表层对意象的感悟开始,走向与学生一起探寻康桥中的意象对传统意象的传承与创新。使学生对意象的感知不光停留在美的层面上,更深入的意识到所有意象的所在是为营造可望而不可及的意境。如: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彩虹似的梦清泉转化为天上虹对意象的解读要一方面建立在学生的自我选择与找寻上,一方面又要为其提供在传统诗歌和自我经验两种依托。教学时,下列意象可灵活掌握与使用:云彩。云彩往往出现在雨后初晴的天空,它高蹈尘外,秀丽飘逸;它光辉圣洁,纤尘不染;它闲游天空,自由自在;它五彩斑斓,美丽迷人。诗歌再别康桥首尾两节两次出现“西天的云彩”,而且前后呼应。诗人

4、作别的不是母校康桥,而是“西天的云彩”。作别时的情态氛围是一反常态的“轻轻”“悄悄”。这些描写很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似乎诗人重回母校有如一阵清风,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不愿意也不忍心打扰如情人般酣睡梦乡的母校;似乎诗人重回母校有如一位游子,无声无息地来,无影无踪地走,不愿意也不忍心惊动如母亲般忙碌操劳的母校氛围是轻柔静谧的,情调是轻盈空灵的,意象是柔美秀丽的,“彩云”在这里被作者赋予了更多理想化、情感化的色彩,呈现出母性的光辉圣洁、女性的典雅秀丽和心性的自由浪漫,读着如此诗情画意的句子,我们自然容易体察到徐志摩遗失在康桥的刻骨铭心的爱,永世不忘的情和圣洁销魂的美。“彩云”凸现出了强烈的女性情结。

5、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竹枝词是这样写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这是一首情歌,写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江边杨柳,垂拂青枝;江中流水,波平如镜。第二句写歌,是她耳中所闻,江上清风,撩拨情思;情郎歌声,入耳动心。第三、四两句则就近取譬,言此意彼。晴雨不定的天气,艳丽朦胧的彩虹,巧妙地烘托出女子的迷惘眷恋,忐忑不安。云彩、彩虹成为女子心情的生动写照。如此看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作别西天的云彩”,当是有根有据的。时至今天,人们仍然习惯于给女子取名“彩云”,这也说明了“云彩”(彩云)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有恒远固定的象征意义。金柳。树树

6、是女性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有悠久的传统。贺知章的咏柳这样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二两句以人喻柳,典雅秀丽。一树绿柳,高高站立,似碧玉一般鲜润光活,光彩照人;又如美人一样亭亭玉立,熠熠生辉。裙带飘拂,腰肢款摆,婷婷袅袅,楚楚动人。三四两句用一“裁”一“剪”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大家闺秀心灵手巧,聪颖能干的形象。咏柳人柳一体,互比互喻,柳成了美人的象征。今天,苗条女孩的窈窕身材被称为“柳腰”,年轻女子被称为“嫩柳”,女子弯弯灵秀的眉被称为“柳眉”,男人和别的女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被说成“寻花问柳”“路边花柳”“眠宿花柳”,这些例子都表明,柳作为女性的象征有

7、其广泛的运用和悠久的传统,而徐志摩的“金柳”意象则又把柳所象征的女性形象描绘得光辉灿烂,金光闪闪,柔美无比。“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河畔的金柳,是傍晚太阳的辉煌给垂柳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夕阳中的新娘”是那“金柳”幻化而成的形象,浓妆艳抹,光辉灿烂,深情款款,美丽动人。这光辉灿烂的新娘形象又倒映在波光艳影里,康河柔波给新娘形象涂上了一层朦朦胧胧,恍恍惚惚,闪闪烁烁的色彩。如此柔曼披拂的金柳,如此美艳动人的新娘,怎么不“荡漾”在诗人的心头,令诗人如痴如醉,神魂颠倒呢?青荇。“青荇”意象也是美女的象征。青荇(今名荇菜),花开时常在阳光下泛光如金,因此

8、又名“金莲儿”。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形态与生态近于荷花,又称“水荷”。诗经关雎第二章这样写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水上浮着长短不齐的荇菜,那姑娘左右两手忙着捞它。她也是一个温柔美好的姑娘,我日夜都在想着要得到她。)诗歌托物起兴,以物喻人,以柔顺飘拂的荇菜比喻窈窕娴淑的女子,触景生情,睹物思人,表达了一种朝思暮想,爱屋及乌的痴恋心理。诗经o陈风o泽陂有两章分别是这样写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在那池塘的岸边,长着蒲草与荷花。就像那个美人儿,我心爱她没办法,使我晚上不能睡,涕泪交流如雨下。)“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9、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在那池塘的岸边,长着蒲草和菡萏。正像那个美人儿,身材丰硕面容美艳。想念她晚上不能成眠,伏在枕头上左右翻转。)这两章诗歌兼用比兴,感物起兴,以荷喻人,荷花的鲜艳灿烂比喻女子的面容姣好,楚楚动人,这是一种原型象征。从这个角度上看,青荇是荷花的另一种名称,因而青荇实在也就是美人的象征。再别康桥是这样描绘“青荇”的:“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歌拟物为人,赋予“青荇”以人的情态生命,把水底青荇写得活灵活现,情意绵绵。“油油”描摹色彩,油光翠绿,浓艳欲滴;“招摇”写情态,有情有意,有滋有味,青荇似乎正在向诗人招

10、手致意,表现出一份难舍难分,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份似水柔情,这种轻柔姿态,多象一位脉脉含情的女子送别情人时所特有的情态啊。徐志摩借“青荇”,借“水草”写出了一种对母校如对情人般痴情眷恋的感情。夏虫。连虫子也在这宁静而充满深情的意境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仿佛知道诗人的心声,为他它停止了夏夜的例行歌唱。在有情人的笔下,虫声会报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纱窗”;花鸟会哭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与上面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天上虹。这一意象也是美女的象征。在西方,整条彩虹被认为是圣母玛丽亚的象征,是她把天和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在古希腊,圣洁的彩虹是女神(艾

11、丽丝)的象征;在古代中国,彩虹被看作是阴阳结合的象征,中国民间也常以彩虹指代美人的。徐志摩再别康桥这样写“天上虹”:“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以虹喻潭,以虹喻梦,诗歌借助“天上虹”这个色彩斑斓的意象把潭和梦联系起来,渲染出一种瑰丽多姿,如梦似幻的氛围。“揉碎”而“沉淀”的“天上虹”既绚丽多彩,又破碎飘零,显示出作者遗失在康桥的美梦幽艳凄冷,无法挽回。显然,这种凄艳、飘渺的意象“天上虹”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女性幽怨、柔美的感情色调。再别康桥在传情达意时总是有意无意地选择那些色彩缤纷,静谧柔美的意象来表达浓郁的女性情思,这或许是与诗人对母校康桥情人般

12、的痴恋,慈母般的挚爱的情感有关,或许也与他置身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关。更重要的是所有的意象都承载着那份淡淡的无可奈何,无限向往却无法抵达的哀愁。3语言阅读实践活动二徐志摩“康桥情结”的探究与学生自我“康桥情结”找寻与内化.先提供现有的各种对徐志摩“康桥情结”的解读,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一个支点,然后让学生依据文本承载的内容说出自己赞同的观点或独特的观点。这一问题不求统一的定论,而是彰显个性化阅读的价值。一是作者为了躲避与陆小曼的感情纠缠,再次到英国寻找以前与林徽音的旧梦,聊作排遣。另一种是说此诗就是表达对康桥的留恋与热爱。感受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和如烟似波的离情别绪。还有一说是本文是作

13、者对资产阶级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五四”精神。在学生对其解读的过程中完成徐志摩个人经历和对康桥其他印象的补充。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就是其“彩虹似的梦”,罗曼罗兰说,“从来就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阅读诗歌时我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自己正经历的时代,进而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这首再别康桥里,你读到的是怎样的自己的康桥?在解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文本中能承载自己“康桥”情结的文段,并谈论自己的“康桥”。4语言阅读活动实践三在徐志摩的其他诗作中找寻同时代的作品提供徐志摩的三首诗,让学生完成对徐志摩的同时代的作品

14、的辨别。在这一阅读环节既完成对文本的拓展延伸,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联系分析中提高。雪花的快乐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我不知道风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

15、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在比较过程中完成对其诗歌特点的把握及对徐志摩人生与情感更深层的解读。他的诗的美:其一美在形式,即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其二美在语言,即音乐美: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其三美在意境,即绘画美。三、结课蔡元培挽联曰: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再别康桥也许是徐志摩对所有美好事物的挥别,包括对这个世界的生知留恋。36年的生命,仿佛挥手之间。(老师朗诵)拓展材料1徐志摩的情感历程:熟识徐志摩的人都称赞他的性格品行,说他天真挚诚、不计名利、热情无私、活泼风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欢笑。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