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21925201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和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初步认识综合算式;初步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计算。2、知道混合运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含有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及递等式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用品吗?(出示教科书第109页主题图)今天,老

2、师带大家一起来逛逛文具店,店里的商品可真不少!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商店里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师: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也一起到商店买学习用品。他们要买什么呢?(出示问题)小军说:“我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感兴趣。呈现学生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能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是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二、解决第一个问题1、师:大家愿意帮忙吗?在练习本上列式算一算吧。(绝大部分学生会分步列式解答,也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情况)2、学生板演53=15(元)1520=35(元)师:大

3、家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谁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认识综合算式。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生:两步。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师:像同学们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分别列了两个算式,一步一步地去解答,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个算式叫“分步算式”。(板书:分步算式)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分步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算式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20或2053(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一道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

4、受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这样分层推进,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相应的分步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4、教学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师:在这个综合算式里,53的积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没有计

5、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板书如下: 5320=1520师: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第二步要再写等号,等号与上面的等号对齐,然后在等号后面写出得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5320=1520=35(元)5、认识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白:不论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要解决这个问题,都要先求出3本笔记本的钱数,再加上1个书包的钱数。不同的是分步算式列出了两个独立的一步算式,一个是乘法算式,一个是加法算式;综合算式是把这两个独立的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

6、以上运算的算式,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步把计算过程写下来,重视对混合运算书写格式进行指导,既便于学生看清楚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又能促进学生自觉按格式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解决第二个问题1、师:小晴也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出示问题)小晴说:我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谁能帮我计算出“应找回多少元”?2、师:怎样求出“应找回多少元”?综合算式怎样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尝试解答)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823、讨论综合算式的脱式过程。师:这道综合算式应先算哪一步?怎样把计算过程用递等式表示

7、出来?引导交流,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出2盒水彩笔是多少元,再做减数。因此在计算时,算式前面的“50”要照抄下来,写在被减数的位置上,减号也要照抄下来,把182的得数“36”写在减数的位置上。接着再计算减法。边交流边板书如下:50182=50-36=14(元)4、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师:请同学们观察第(1)(2)两道综合算式,想一想,它们在计算顺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第一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加法,乘法在算式的前面;第二个综合算式含有乘法和减法,乘法在算式的后面。不管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当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加、减法时,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8、。【设计意图】:由于解答这个问题的综合算式是乘法在后,但要先算乘法,与学生已掌握的从发往右运算的习惯不相同,所以教学的重放在结合题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四、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最后交计算结果,并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交流时,要说出各题错在哪里。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每一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应先算哪一步,然后独立计算。再次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5题。5

9、、谈话:“算24点”游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它具有益智、怡情等功能,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用三张牌来玩“算24点;”的游戏怎样?第一次游戏:出示三张牌:2、4、10。待学生列出:2104和4210之后,教师追问:两道算式不同,都能算得24吗?为什么?小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次游戏:再呈现三张扑克牌:4、4、7。提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列出两道算式吗?为什么?474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反思所学知识,对混合运算的价值再认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10、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投影仪;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脱式计算。35-4+27632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过程。2.谈话: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在混合运算里加、减是同一级,乘、除是同一级,我们再计算一道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那么,如果一道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11、,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二、互动新授乘加问题。1.出示例2。谈话:看,这是跷跷板乐园,同学们玩的多开心呀!仔细观察,每个翘翘板上有多少人?有几个跷跷板?草坪上有多少人?(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有4人,草坪上有7人。)提问: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方法一:分步计算,先算翘翘板上有多少人,再算一共有多少人。43=12(人)12+7=19(人)方法二:列综合算式。43+7、7+43或7+(43)教师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几道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教师说明:像43+7、7+43这样,在没有括号的算式

12、里,如果有惩罚,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而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2.谈话:如果把乘法换成除法,应该怎么办呢?出示:20-82819-2师:乘、除法是同一级的,把乘法换成除法,计算时,也是先算除法运算,再算加减运算。学生计算,指名两位学生写在投影片上,订正时,要注意书写格式。20 8 2 81 9 + 2=20 - 4 =9 + 2=16 =113.小结计算方法。谈话:观察黑板上的这四题,你能总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4反馈练习。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剩下两小

13、题。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并说说理由。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有除法和加减法,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2.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5题。学生先计算出左边的得数,再和右边的数进行比较。学生独立比较,集体交流,说说计算的方法。3.完成教材练习十一第6题。先填空,再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先看懂树叶上的数有哪些,再列式计算。学生计算,写出计算的结果。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除法。【板书设计】第2课时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20 8 2 81 9 + 2=20 - 4 =9+ 2=16 =1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法;有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除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