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7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23783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7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7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7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7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7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7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7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地球的结构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地震波的分类及其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圈层特征。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圈层特征。从人地关系角度阐述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横波较慢固体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纵波较快固体、液体2.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名称特点莫霍面地下平均 33千米处(大陆部分)。在这里,纵波和横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 2_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3.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壳范围: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

2、壳。厚度: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分层(2)地幔范围: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合称,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3)地核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分层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大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2水圈(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2)分类:根据其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又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3)意义: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特别

3、是陆地水。3生物圈指广泛分布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一、判断题1地震发生时,地面上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2从地幔到地壳,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来越慢。()3地壳厚度不均匀,一般海拔高的地区,地壳较薄,海拔低的地区,地壳较厚。()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5水圈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答案:1.2.3.4.5.二、选择题6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波的分类B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C地球内部的温度变化 D岩石圈的厚度答案:B7岩石圈包括()A地壳和软流层以上 B地壳上部C地幔全部 D软流层答案:A8地球上

4、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A外地核 B岩石圈上部C地壳下部 D软流层答案:D9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A岩石圈 B水圈C生物圈 D大气圈答案:C地球的内部圈层【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2016年1月23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37.68N,101.62E)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材料二我国部分大陆地壳等厚度线图。(1)地震发生时,位于震中的人们有怎样的震感?(2)地壳等厚度线0 km表示_(面),根据我国部分大陆地壳等厚度线图可以推断出,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_。提示:(1)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2)莫霍面地壳【核心归纳】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

5、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面古登堡面17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2.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如下图),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表)。分层名称主要成分密度分布上层

6、硅铝层由硅、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类组成小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下层硅镁层镁、铁、钙、玄武岩类组成,成分增多大连续分布;大陆和大洋地壳中都有分布3.地壳与岩石圈的区别厚度范围联系示意图地壳平均约17 km地表至莫霍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100110 km地表至软流层【跟踪训练】(20186月浙江)如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结构(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1)(2)题。(1)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地壳B岩石圈C地幔D软流层(2)下列对地球内部各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横波传播速度最大B内部物质组成

7、均匀C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由硅酸盐矿物组成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其中为地壳,为地幔,为外核,为内核。第(2)题,地壳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且经过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时,横波波速加快,故A错误;地幔上层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故B错误;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故C正确;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组成物质是铁和镍,故D错误。答案:(1)A(2)C地球的外部圈层【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2016年4月24日上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麦哲伦海山链北部海

8、域成功进行今年以来首次工程下潜,最大下潜深度2 304 m。此次工程下潜旨在全面检测潜水器状态,同时兼顾富钴结壳资源调查和底栖生物多样性调查。“蛟龙号”下潜的位置处于地球的哪个圈层?提示:该位置属于地球外部圈层中的水圈。【核心归纳】地球外部圈层比较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跟踪训练】读

9、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1)(3)题。(1)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 D地壳(2)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A瀑布 B岩石C树木花草 D大气(3)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

10、移与能量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答案:(1)B(2)C(3)B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的判读【典图示例】【判读技巧】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1)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2)地震波的速度变化深度波速S波P波地下33 km处(大陆部分)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地下2 900 km处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3)内部圈层的划分莫霍面,古登堡面,C地壳,B地幔,A外核。2图解法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针对练习】读地震波波速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1)(2)题。(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纵波只能

11、在固体中传播C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D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A圈层最可能为熔融液态DB和C圈层共同构成了岩石圈解析:第(1)题,纵波波速较快,能通过固体、气体、液体,而横波波速较慢,仅能通过固体,故A、B、C选项均错误。第(2)题,C为地壳,海洋地壳厚度小于陆地地壳,A选项错误;B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B选项错误;A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熔融液态,C选项正确;构成岩石圈的是C圈层和B圈层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D选项错误。答案:(1)D(2)C 对点练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2、1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图中的、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解析:选A。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地壳越厚,地震波传来的越迟。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高山高原处地壳更厚。在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探知地球内部结构。读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23题。2下列有关图示内容的判断正确的是()AA表示岩石圈,由固体组成BB表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CM表示古登堡面DF、G表示地核,F由非固体物质组成3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B地震

13、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CM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D在N界面下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则完全消失 解析:第2题,根据圈层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N分别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A为地壳;B、C之间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F、G表示地核,分别为外核和内核。第3题,莫霍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下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地震波可以通过软流层。答案:2.D3.C 对点练二地球的外部圈层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45题。4图中序号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BC D解析:第4题,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第5题,“落红”属于生物圈,“春泥”属于岩石圈。答案:4.C5.B北京时间2017年3月14日13时55分,印度尼西亚哥伦打洛省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源深度79.2 km。据此回答12题。1本次地震发生在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