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21110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 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些均反映出()A. 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 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 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 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 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

2、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A.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B. 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 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3.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4.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降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 儒家对农

3、业的重视B. 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 农业技术和重要性5.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罗马法的基础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B. C. D. 6.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类相动中说:“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他提出此观点的主要目的是()A. 借助天意加强君权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D. 强调人民力量巨大7.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

4、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 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8.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9.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

5、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B. 古代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纲常的影响C. 历代王朝都以孝廉为选官标准D. 明清时期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10.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1.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

6、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A. 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B. 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 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D. 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12. 有学者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在梵文佛经的汉译过程中,中国“孝道”观念被大量人为注入佛经,如汉译菩萨戒本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再如佛经善生经中的“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和“父母所为,恭顺不逆”。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B. 佛教丰富了儒家思想C. 儒释思想开始岀现融合D. 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13.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7、,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4. 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 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 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15.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

8、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A. 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C. 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D. 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16. 鲁迅先生就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与应用有一段论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先生所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文化的封闭性B. 中西不同的社会环境C. 中西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同D. 中国古代应用技术落后于西方17. 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

9、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A. 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 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 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 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18. 历史学家樊树志认为,宋朝无论在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都是繁荣与创造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宋朝时期“创造”的是() 改革选官制度,破除大族垄断官场局面抗衡佛老思想,建立和完善理学 放宽设“市”,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创制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A. B. C. D. 19. 有学者发现:中国古代很多重要科技成果都没有转化成为

10、社会生产力,在19世纪传入欧洲的天工开物,被欧洲人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而当时的中国士大夫对这部书是不屑一顾的,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A. 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B. 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 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D. 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20.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21. 南宋陆游曾

11、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A. 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B. 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 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D. 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22. 红楼梦描写刘姥姥入大观园见到某种新式器械的文字:“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着,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柱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这反映了清朝中期A. 自鸣钟等西方

12、用品开始传入中国B. 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C. 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空前兴盛D. 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23.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19071991年)先生在其先前最后一本书中国新史第四章“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中如此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的创造时代,使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士人文化等方面领先全世界。与欧洲相比,十一二世纪的中国是先驱,在多数文明层面上远远超前。”下列史实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 ) 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取得重大进步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文人书法尽显“尚意”旨趣风俗画成为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A. B. C. D. 24. 起初关羽只是在

13、佛教中被济度为神,宋徽宗时封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三国戏中则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从明代开始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关羽形象的变迁折射出() A. 戏曲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 戏曲的兴起固化了大众对历史的认知C. 世俗文化发展推动主流思想普及D. 世俗文化发展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5.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A.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C.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

14、国的地理特点26.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 反对向西方学习D.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27. 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表格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28. 1875年

15、,总理衙门官员郭嵩焘认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法”。这一观点()A. 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B. 批评了师夷长技的认知缺陷C. 反思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D. 提出了变革政治的迫切要求29.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 “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B. “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C. “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 “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30.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A. 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