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八 拿 来 主 义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918183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八 拿 来 主 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八 拿 来 主 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八 拿 来 主 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八 拿 来 主 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八 拿 来 主 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八 拿 来 主 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课时作业:作业八 拿 来 主 义(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八)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倾斜(qn)自诩(x)礼尚往来(shn) 鲜为人知(xin)B残羹冷炙(n) 镌刻(jun)飞来横祸(hn) 栉风沐雨(zh)C脑髓(su) 炽热(zh)病入膏肓(hun) 岿然不动(ku)D冠冕(min) 谬论(mi)苦心孤诣(y) 含垢忍辱(u)答案D解析A项,倾(qn)斜;B项,飞来横(hn)祸;C项,炽(ch)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自诩残羹星罗旗布丁是丁,卯是卯B冠冕冷炙长年累月言必信,行必果C烦躁引申白璧微暇雄纠纠,气昂昂D振灾耗废礼尚往来胜不骄,败不馁答案B解析A项,星罗棋布;C项

2、,白璧微瑕,雄赳赳;D项,赈灾,耗费。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_太不“摩登”了。以“用艺术编织丝路美景”为主题,以“民族和睦、艺术繁荣、文化开放”为_重点的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启大赛。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_,或存放,或毁灭。A否则展览应用B不然展示使用C不然展览应用 D否则展示使用答案D解析“不然”表示选择,对上文做假设性的否定,然后在下文做出另一选择,意思是如果不这样,那就。“否则”是连词,指如果不是这样。“展览”指陈列出来供人观看,目的性强。“展示”指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此句是说博览会要把“民族和睦、艺术繁荣

3、、文化开放”作为重点表现出来,所以应选“展示”。“使用”表示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其对象是具体事物,如人力、资金、工具、机器设备等。“应用”侧重强调的是直接用于生产或生活上。一般多用来指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还可用来指人。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人大概要到了30岁以后,才会渐渐地收敛起往日招摇过市的锋芒,而在遇到不遂心之事的时候,做到安之若素吧!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以来,人们对此莫衷一是,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季羡林先生风雨如磐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你自己

4、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因监察机制缺失,权力无限膨胀,一些官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讲排场,比阔气,一言九鼎,终因贪腐丢官。宇宙茫无涯际,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A BC D答案A解析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能安然处之,毫不在意。沸反盈天:沸:沸腾。盈:充满。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茫无涯际:辽阔浩渺而无边际。以上三句中的成语使用正确。莫衷一是:莫:不能。衷:折衷;断定。是:对。意思是不能判定哪

5、个是正确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这里应该使用“见仁见智”。风雨如磐:形容风雨极大。常用来比喻形势严峻、社会动荡。不能用来形容“人生坎坷”。一言九鼎: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这个成语是褒义,不能用在贬义的环境。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咨政领域,我们不是等课题、要课题,而是主动捕捉最迫切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和原创性研究并向有关部门建言。B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0至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87.1%。C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

6、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D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农民工逆袭”论调中隐含着农民工阶层和某些职业的歧视和偏见,实属不该。答案A解析B项,句式杂糅,应该是:“根据数据”或“的数据显示”。C项,语序不当,应该把“不仅”放到“艺术活动”前面;另外“不仅”“而且”构成递进关系,分句调换位置。D项,成分残缺,“隐含着”后面加上介词“对”。二、文本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

7、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

8、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6第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_答案“送去主义”的危害大、影响远。类比论证。解析运用“尼采发疯”来类比论证“送去主义”导致的后果。7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_答案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作者用“尼采”“发了疯”进行类比,说明中国如果实行“送去主义”将会亡国灭种。解析此处采用类比论证,“也”字表

9、明“中国”与“尼采”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8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答:_答案幽默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解析揣摩语言,领会文章讽刺、幽默的风格。9以上五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这样运用的好处是什么?答:_答案主要运用因果论证。前四段都是原因,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观点,表明作者的主张,要实行“拿来主义”。论证逻辑严密,有说服力。解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因果论证、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等,本文段主要是因果论证,段中的“所以”是标志。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孙玉良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

10、“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20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了“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赞,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形象,毛主席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

11、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识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不是违背了鲁迅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

12、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进入教材,既继承了鲁迅之精神,又克服了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相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选自广州日报)10下列对于“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生活的时期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B世上的千里马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

13、迅”,编辑们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C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照抄照搬,是违背先生初衷的。答案C解析该说法与题干无关。11下列各项中,对于“鲁迅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鲁迅作品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晦涩难懂的一面。C“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这句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也非常适用。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健将”,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话语言。答案D解析“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话语言”这句话与文中“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相矛盾。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是对先生的一种污辱。B“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可用其他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鲁迅文章进入教材。C毛主席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答案C解析“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方向”与原文不符,原文是“新文化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