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传承及保护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16173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侗族文化传承及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侗族文化传承及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侗族文化传承及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侗族文化传承及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侗族文化传承及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侗族文化传承及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侗族文化传承及保护(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搜索网站地图|联系我们首页简介新闻学术科研论坛经典展演服务保障民族文化研究 民族文化研究首页民族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研究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及其传承与保护中国侗族网2014.08.15摘 要 侗族传统节日是侗族人民世代传承下来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侗族人民在劳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是侗族人民和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产物。但是,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不断影响和全面冲击,使得侗族传统节日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和淡化的危险。本文就以黎平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为窗口,对其价值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里

2、如何的传承与保护,才能永葆其文化特色,唱响本土民族文化的主旋律。关键词 侗族;传统节日;传承保护侗族是一个神奇的民族,如今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伴随着现代化的浪潮,传统的民族文化正经历着历史的变迁,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和考验。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日也不例外,其命运亦岌岌可危。长期以来,侗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藏于深山人未知,就连许多地道的黎平人也知之甚少,确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憾。1侗族分布状况中国侗族聚居于黔、湘、桂三省交界的毗邻区域,被誉为中国侗乡。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侗族总人口有296.03万人。贵州省

3、黎平县就位于这方钟灵毓神奇疆域的中心腹地,其侗乡府级建制历史最早,(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至今已有595年的历史。聚居的侗族为全国之最,规模最大,又最有特色,侗族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好,故被誉为“侗乡之都”。神奇侗乡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全县辖25个乡镇,面积4441平方公里,东西宽94公里,南北长112公里,总人口50余万人,其中,侗族人口33.7324万人(2006年黎平县公安局人口年报数据)。是全国最大的以侗族为主体的民族地区,被称为“中国侗族第一县”。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以丰富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民间文学艺术文化和区位优势,而成为侗乡腹地。2侗族主要传统节日及其价值分析民族

4、传统节日是一种具有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无形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种文化遗产称为“Traditional and Folk Culture”、“Intangible Heritage”或“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我国分别把这些译为“传统与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目前侗族地区的节日影响力较小,还不被世人知晓和认可,也还没有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即便如此,侗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侗族人民经过在几千年的劳动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种精神文化,是侗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

5、在一个民族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凝聚力,在本民族区域和本土文化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21侗族主要传统节日黎平侗族特别以节庆活动的丰富多彩而著称全国,每年的节日集会上百次,大的节日集会多达20余次,月月有节,是“百节之乡”。影响较大的节日主要有:正月的“祭萨节”(侗文:多堂注音:dangc),二月的“赶社节”,三月的“花炮”、“摔跤节”(侗文:相白注音:xangl begx),四月的“乌饭节”(四月八),五月的“端五节”,六月的“天赐节”,七月的“祭祖”,八月的“赶歌坪”、“芦笙节”(芦笙:侗文为“轮”注音:lenc),九月的“鱼冻节”,十月的“祖宗节”;十一月的“平安节”;十二月的“过侗年”。此外,还

6、有“斗牛节”(侗文:刀国注音:daos gueec)、“泥人节”(侗文:多玛道神注音:dos magc daos siinc)、“千三欢聚节”等等。真是“大节三六九,小节月月有”。有的节日虽然名称和意义相同,但过节的时间有差异,内容各具特色,目的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庆贺丰收,有的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有的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有的为了宗教活动。但无论怎样,侗族节庆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任何节日都是民俗大展示和歌舞艺术大表演。一是祭祀共同的祖先“萨”,请求她保佑一方平安,二是回顾六年来的生产生活,就好像是做一次总结;三是对今后的生产和民族发展做一个规划和安排。22 侗族传统节日的价值分析侗族传统

7、节日影响着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影响着侗族人民的生存状态,它贯穿于侗族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的进程,并深深影响着民族的发展,对其价值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侗族文化的精华,把握新时期侗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向,在经济建设和旅游开发中合理利用和开发侗族传统节日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2.1 历史价值。侗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侗族传统节日也伴随着历史走过几千年的历史,它记载着侗族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力量及愉悦的心情,表现了侗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勇敢,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民族。其历史渊源值得探究。2.2.2 文化价值。侗族传统节日具有

8、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资源巨大,体现在生活方方面面,如神话、传统文学、音乐、舞蹈、戏曲、艺术、服饰、饮食、建筑、习俗、祭祀等等。其文化底蕴深厚、古朴、传统、而富传奇色彩,是所有侗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它综合了所有的侗族文化价值取向。2.2.3 艺术价值。侗族传统节日是侗族人民世代相传下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积侗族歌舞、表演、戏曲、乐器、服饰表演等为一体,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是艺术总结的盛会。节日里的侗族大歌是世界级的精品音乐文化,是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的音乐,其声音来自于大自然中的虫鸣鸟叫,在世界民间音乐中,其艺术价值就体现在它自成一体的无伴奏多声部系统,完好的保存了它的原真

9、性;其表演艺术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源于生活或是某一种劳动动作的体现;表演古朴,道具原始,乐器独特;节日里的服饰精美,服装上的每一个制绣图案都有其象征意义,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2.2.4 旅游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对民族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旅游形式。黎平除了侗族“三宝”(鼓楼、花桥、侗族大歌)吸引海内外的旅游者外,还有神秘、独特、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乡土文化旅游者。只是侗族传统节日都是以农历计算,而现代的人们只记得阳历,让人们不知道侗族有许多的节日,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过的是什么节,如果是宣传工作做到位的情

10、况下,旅游者选择的还是“反璞归真,回归自然”民间特色乡土游,而黎平侗族正是这样的旅游地,这里的侗族节日文化保持着她的原生性和完整性。由于相对的封闭,受到外界的影响不是很大,这对侗族的传统节日为侗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可行性前提条件,使侗族传统节日成为旅游项目而成为可能。因此,开发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对乡土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3侗族传统节日所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民族生境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外来节日文化的入侵,对本民族传统节日的影响也日益突显,所面临的问题是要体现在:3.1 从外部分析3.1.1 传统民族节日的同化。黎平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

11、快的今天,不可避免地要和异族节日文化、西方节日文化发生接触和碰撞,然而处于弱势地位的侗族节日文化原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也正在逐渐消失,独特的民族节日风情开始被淡化,甚至处于被同化和遗忘的危险,主要是受异族节日文化的强势影响。目前,在我国越来越流行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过这些节日的盛行远超过了本民族的传统节日。因此,侗族传统节日在发展和保护过程中,难免会与异族节日文化发生冲突和摩擦,有些节日被西方节日所取代,主要是在时间上相近节日,使得这部分传统节日趋于被同化的境地。3.1.2 侗族传统节日的庸俗化。从历史的根原分析,以往过节时,人们是为了祭祀祖宗、喜庆丰收等,在节日里所展示的是

12、侗族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人们脸上表现的也是自然的喜悦,自然的微笑和表情,是在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下表现节日活动的氛围,但是从眼下看来并非如此。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经济意识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一种商业和经济意识在慢慢滋生。因此,使传统的民族节日逐渐走向商品化、庸俗化、激励化。如今的传统节日溶入了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本地土特产的宣传活动等。如春节里的“抬官人”,抬的不是对本民族有贡献或有名气的人,而是好奇的游客,每抬一次十至五十元不等;有的活动内容还设置了奖励奖金,完全变成了一种比赛活动,如“斗牛节”里看不到“斗牛”,而是篮球、自行车等体育项目的比赛。这就失去了节日的原真性;有的任意添加、编造或随意拼

13、凑、断章取义地“包装节日文化,随时随地将本应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蕴涵丰富的民族节日、庆典舞台化,对民族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还有的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在宣传和解说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时,牵强附会,使民族节日文化失去其淳朴的本色,没有真正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精髓,而是一味地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趣味和商业的需求。3.1.3 侗族传统节日文化精神和特征的异化精神异化:侗族的传统节日是祖先们世代相传下来的,每一个节日都有其意义,象征着侗族人民的和谐和美好,凝聚着侗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但在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也无不影响着侗族人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侗族人的生活方式,节日开始淡化、异化

14、。过不过节已不重要或是象征性的表示,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减少,节日在简单化。这无凝会使民族节日文化精神发生了变异,民族凝聚力将会消失。这也会使侗族节日文化失去纯朴的美德,从而使本民族的道德观念发生改变和扭曲。当一个民族的社会观念开始变化时,其价值观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也在发生改变,使得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实质必将发生裂变和异化。特征异化:在一定地域的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不可能长期处于孤立的状态,它将不可避免地与其它民族节日文化发生接触,受其他民族文化影响,从而使民族特征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整合体。当侗族传统节日文化与其它节日文化相互接触时,特别是在与其它节日文化力量有很大差异时,这种文化势能上的差异

15、,往往会造成强节日文化势能对弱文化势能的巨大影响,其结果是弱势侗族文化势能接受强文化势能民族体的文化,处于力量弱的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可能被消灭、后退、萎缩并保留在狭小的特殊环境内。无论怎样,较强的节日文化都会赋予较弱的节日文化某些特征,也就是说,侗族传统节日文化通过与异族节日文化的相互作用发生实质上的变化,产生民族文化移入现象。文化势能强大的节日文化会给予侗族节日文化许多特征,当两个节日文化发生接触时,会产生真正的交流,产生民族文化“融汇”,因此,处于弱势的侗族节日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异。3.2 从内部分析32.1 传统节日面临失传的危机。从民族的内部来看,传统节日往往是老人比较喜爱的节,许多的年轻人都看得比较淡,过不过节都无所谓。再则,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也无不影响着年轻人不断地涌向外面的世界,经济意识的增强吸引着侗家青年男女都外出打工,在家的也只是些留守看孩子的老年人,想隆重地庆祝节日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节日里也很难组织大规模的人员开展活动,这也是一个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减少和节日活动中的戏曲、侗族歌舞等艺术面临着失传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在外面的年青人,由于日长月久也就不记得了本族的传统节日,从而民族传统节日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