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kf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19071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kf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12kf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12kf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12kf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12kf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kf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kf 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概述,关节置换术是指用人工关节替代和置换病损或损失的关节,目的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关节的稳定性,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人工关节置换术只是将已磨损破坏的关节面切除,如同装牙套一般,植入人工关节,使其恢复正常平滑的关节面。国际上-上世纪40年代我国-大约在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目前它已应用于治疗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及踝关节等疾患,但以全人工髋关节及膝关节置换最为普遍。,人工髋关节的发展,第一阶段:以截骨术为主的髋关节成型术。第二阶段:50年代我国开展了髋关节金属杯成型术。第三阶段:是70年代开展的钛金属人工股骨头关节,以及在此之后出现的超高

2、分子聚乙烯、钴铬钼合金、陶瓷等材料的人工假体,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1.疼痛 接受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前因长期患有关节疾患,如OA、RA等,出现反复的、进展的关节慢性疼痛,保守治疗无效,影响生活工作能力。2.关节严重畸形 如膝内、外翻畸形等。3.X线检查 出现骨质结构破坏、对线不良,降低了关节的稳定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嵌入式的金属股骨头部分,高密度聚乙烯髋臼,固定方法,骨水泥固定:远期问题主要是髋臼假体发生松弛非骨水泥固定:远期效果较理想,但术后骨组织的长入需要3-6个月时间,而且随后还需要骨塑性的时间,因此,允许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要相应延长

3、,同时康复需要的时间也要延长。,术后并发症的处理,1.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2.脱位 3.感染4.假体松动5.异位骨化,第一节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人工髋关节手术,人工髋关节手术已有超过30年之历史,对于股骨头坏死、高龄股骨颈骨折、粉碎性髋臼骨折、股骨头肿瘤等患者来说,这是唯一能够维持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及改进,该手术目前满意率达90%以上。完全可以放心接受。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老年人。由于人造关节会发生磨损,手术通常不用于青年。,人工髋关节手术适应症,1.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患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如果疼痛明显、功能障碍、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均可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2. 60岁

4、以上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骨折明显移位,现已倾向于做全髋关节置换。 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所致髋关节炎。此类患者多为较年轻的患者,因不能忍受疼痛及工作等不便,也可考虑行全髋关节置换。 5. 股骨头、股骨颈或髋臼肿瘤。 6. 髋关节强直。,手术过程,手术过程,手术过程,手术过程,康复评定术前评定,单项的康复评定: 1.观察步态 2.姿势 3.上、下肢肌力 4.关节活动度 5.疼痛 6.下肢的长度 7.下肢的围度 8.影象学检查,关节评分系统,全面评定关节的功能状况、稳定性、活动程度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表,康复评定术后评定,术后的评定可分别在术后

5、12天、术后1周、2周住院患者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半年门诊患者进行评定。术后的评定也包括全身整体状况以及单项的康复评定。全身整体状况:心、肺功能,要了解心脏和呼吸功能在卧床和活动时的状况。单项的康复评定:1.伤口情况,康复评定术后评定,2.关节水肿3.关节疼痛4.关节活动度5. X线检查6.上、下肢肌力7.活动及转移能力8.门诊随访9.分析步态评估10.功能性活动能力,三、康复治疗,康复目标,1.重建关节稳定性。2.重建关节的良好功能。3.改善姿势步态。4.提高ADL。5.关节保护。,术前康复治疗,1.术前康复教育对病人了解手术、手术并发症、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2.增加患肢及其他肢体的

6、肌力训练。3.教病人学会深呼吸及咳嗽,预防肺部感染。4.教病人术后应用的训练方法 床上及转移活动,各关节的主动助力主动活动,助行器的使用等。5.指导患者如何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术后康复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后路前路侧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第12天,1.术后固定2消肿、止痛理疗:可采用冰疗、经皮神经电刺激,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肢体气压治疗:以促进手术侧下肢血液回流,起到消肿作用。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第12天,3.体位摆放:髋关节置换术后,有四种危险而应避免的体位:(1)髋屈曲超过90;(2)下肢内收超过身体中线;(3)伸髋外旋;(4)

7、屈髋内旋。,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第12天,4.预防合并症的训练(1)防感染: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2)防深静脉血栓:踝关节泵式往返运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第12天,5肌力训练:患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第12天,6关节活动度训练(1)术后第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后进行患肢CPM训练,髋关节被动活动范围不超过85;(2)踝、足和趾的主动活动。(3)髋关节伸展、屈曲、外展训练,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第36天,7转移能力训练1)床上活动练习:翻身、起坐、移动、坐到床边等;

8、2)尝试从坐到站;,8. 负重与步行训练(1)负重训练(2)步行训练(3)步态训练,9.功能独立能力的训练10.体育活动11.髋关节保护技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适应症,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严重的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日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病例。包括:1.膝关节各种炎症性关节炎2.少数创伤性关节炎;3.胫骨高位截骨术失败后的骨性关节炎;4.少数老年人的髌骨关节炎;5.静息的感染性关节炎(包括结核);6.少数原发性或继发性骨软骨坏死性疾病。,手术适应症,手术适应症,手术过程,二、康复训练前的评定及准备,(一)原发疾病有关因素的评价(二)局部膝关节情况的评价1.膝关

9、节活动度2.下肢周径3.肌力4.膝关节评分5.X线检查6.术中情况,二、康复训练前的评定及准备,(三)全身状态及并发症(四)精神、心理、智力状态(五)年龄、性别、经济能力等,三、康复治疗,(一)术后早期康复:三周内目标:控制肿痛等;改善肌力关节活动度;改善步态。,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第13天,1.术后固定2.消肿止痛:药物,电疗,冷疗;3.深呼吸及咳嗽训练4.踝部、足趾的主动活动;5.按摩6.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腘绳肌、臀肌的等长收缩;7.体位转移,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第13天,8.关节活动度训练9.髌骨滑移活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第4天2周,1.同前;2

10、.CPM:每天增加10;3.股四头肌交互抑制;4.膝关节活动度练习;5.部分负重行走训练(四脚拐肘拐手杖);术后第四天开始站立练习6. 本体感觉训练。,CPM,CPM的应用,ROM的锻炼,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3周,1.增加肌力,步态练习:行走速度、耐力、楼梯、坡度;2. 关节活动度练习3.步态、平衡训练;,主动伸直膝关节,被动伸直膝关节,被动伸直膝关节,主 动 屈 膝 练 习,主动屈膝练习,主 动 屈 膝 练 习,被动屈膝锻炼,被动屈膝锻炼,被动屈膝锻炼,股四头肌锻炼,肌力训练,双 拐 的 正 确 使 用,使 用 双 拐 行 走,单 拐 的 使 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术后712周,1.肌力训练;2.膝部稳定性及功能性控制训练3.步行训练;4.上下楼梯训练5.ADL训练,脚 踏 车 练 习,股四头肌锻炼,上 楼 练 习,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