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06070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羽之死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 阳林碧 刘玲 审核人:张海敏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项羽的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项羽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 【学习重点】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学习难点】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知识链接】一、关于作者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

2、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二、关于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历史成就和文学成就。 关于项羽本纪

3、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历程,其中着重描绘的是这个英雄人物在短暂而大起大落生平中的四个关键阶段:1、吴中起兵,是项羽一生事业的起点;2、巨鹿之战是他辉煌功业的顶点;3、鸿门宴,是他生平、事业中由盛而衰的转折点;4、垓下战败自刎,是他英雄末路的终点。清人郑板桥曾说:“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四、关于项羽1、少年壮志: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史记项羽本纪2、英武过人:籍长八尺余,力能扛(gng举起)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3、叱咤风云:当是时,楚兵冠诸

4、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候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自主学习】一、 基础知识(一)生字词垓( gi )下 马骑( j ) 麾( hu)下 田父( f )骑能属(zh )者 刈(y )旗 绐(di) 十余创(chung)(二)重点词语1、力拔山兮气盖世 撼动;胜过、压倒、超过。2、项王泣数行下 眼泪3、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4、辟易数里 退避5、与其骑会为三处 聚集6、直夜溃围南出 当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遭受8、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

5、万户 悬赏征求 9、我为若德 恩惠、好处 10、亡其两骑耳 失去11、骑皆伏曰 通“服”,心服12、汉军皆披靡 溃败13、愿为诸君快战 痛快地14、今日固决死 必定1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随从(三)古今异义1、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地面的某一个特定地区我知公长者 古义:有德行的人 今义:年纪大、辈分高的人(四)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 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则夜起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直夜溃围南出 名词作状语,向南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名词作动词,东行5、期山东为三处 名词作动词,约定 6、此天之亡我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7、亦足王也 名词做动词 称王8、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名词

6、作动词,让当王(五)重点虚词1、之 (1)常骑之 代词 指骓马 (2)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代词 指项羽(3)此天之亡我 主谓之间 不译(4)非战之罪也 结构助词 “的”2、乃平明,汉军乃觉之 副词, “才”。(2)左,乃陷大泽中 副词,“就”(3)乃有二十八骑 副词,仅仅,只。(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副词,竟然 (六)特殊句式 1、饮帐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2、 左,乃陷大泽中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4、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定语后置)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定语后置句)6、汉骑追者数千人 (定语后置)以赐公。 (省略句

7、)所当者破 (被动句) 然今卒困于此 (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10、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判断句) (七)重点翻译: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为什么这么多的楚人呀!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译:然而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战争的过错啊。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纵然他们不说,我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 汉军至,无以渡。译: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呢! (八)文中成语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无颜见江东父老二、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8、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三、【合作探究】(一)、结合课文的主要情节,揣摩其中的细节描写,试分析本文刻画了项羽怎样的人物形象? 第一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霸王别姬动作描写:惊起饮歌泣性格特征:多情善感第二、三段:东城快战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东城快战动作描写:三次行动性格特征:勇猛无敌、极端自负第四段:乌江自刎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语言描写:“.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性格特征:宿命思想、知耻重义、心地仁善 视死如归因此可以说文中的项羽是侠骨柔情矛盾的统一体(二)、项

9、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课后有杜牧、王安石、李清照评价项羽的诗歌,看看这三位诗人是怎么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明确:1杜牧:项羽应该过江东,男儿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2王安石: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 3李清照:项羽不应该过江东,做人必须要有尊严,项羽有知耻重义的男儿气节。 补充: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评价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

10、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明确:司马迁认为项羽是个悲剧英雄。一方面,“政由羽出,号为霸王”,“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矜攻伐”,不觉悟,不自责,而导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对项羽生平业绩的概括,又有对其失败的评价;既有赞叹,又有惋惜、批评。司马迁这种写人物、写史的方法,对班固汉书等后世史书产生积极的影响。(链接“刘邦谈论称霸天下的方法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

11、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我的疑问:【拓展延伸】 1、请以“尊严”为话题,以项羽之死中的情节、细节为事例论据写一段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行文中还要求引用一句名言。示例一: (观点)做

12、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示例二(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观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点评)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千古美名。(现实)现实生活中,多少人为了一点远不如生命宝贵的虚名浮利,竟能轻易丢掉尊严,虽然活着,却比死去更可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