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9 在桥边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906032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9 在桥边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9 在桥边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9 在桥边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9 在桥边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9 在桥边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9 在桥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9 在桥边(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在桥边背诵名句1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说明了真挚的情谊可以超越千山万水的阻隔,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诵读经典经典: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翻译: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赏析:这里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反对那种只看到别人缺点,而不看重别人优点的小

2、人,这种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自己,才大大贬低别人。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的缺点,积极寻找所恶之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影响自己对别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作者档案“德国的良心”海因里希伯尔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小说家,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7年12月生于科伦一个木匠家庭。1939年入科伦大学学习日耳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1947年伯尔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家。这一时期伯尔参加了“以探讨一切当代问题为宗旨”的

3、“四七”社,并成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1985年逝世。作品:长篇小说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群像亚当,你到过哪里?一声没吭无主之家九点半钟的台球小丑之见,中篇小说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和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背景扫描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西德经济正处于复苏时期,表面上十分繁荣,但小职员、小商贩、手工业者、民间艺人和孤儿寡妇等一些“小人物”的命运依旧十分悲惨,他们终日苦闷彷徨,有的甚至挣扎在饥饿线上,苟延残喘。伯尔作品中着力描写的就是这些小人物的遭遇,在桥边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逸闻趣事为了读书,不吃面包的海因里希伯尔在上学路上,海因里希伯尔又经过那个面包坊。一阵阵的奶油面包香味

4、直扑鼻孔,他使劲地咽着口水。面包坊的老师傅看见他走过来,亲切地招呼他:小伯尔,今天想吃什么面包?我这里有奶油面包、火腿面包,还有新来的葡萄夹心面包。小伯尔真想吃一个香喷喷的面包,但他喜爱的新书在向他招手呢。他慌忙撒个谎:谢谢您,我已经吃过了。说完,他拔脚跑了起来。他想赶快离开这儿,逃离那阵阵香味带来的巨大诱惑。老师在讲台上讲着数学题,可小伯尔的肚子在唱空城计了。早上没吃面包,现在肚子里空空的。小伯尔在心里说:肚子,你别叫了,我要买一本新书呢。等我把新书买回来,一定把你喂得饱饱的。就这样坚持了三天,他终于存够了买一本新书的钱。他把铁罐里的钱倒出来,仔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足够买一本新书了,他自言自

5、语道。他把钱又放回铁罐中,抱着小铁罐朝书店走去。来到书店,他大声地对书店里的店员说:阿姨,我要买一本新书。店员奇怪地看着他,说:孩子,你有那么多钱吗?我有,阿姨你看。说着,他把小铁罐高高地举了起来,摇了摇,铁罐里的硬币发出清脆的响声。你哪来那么多钱呢?店员不相信似的问他。我省下来的面包钱呢。店员叹了口气,说:可怜的孩子。说着,她便去书架上拿了小伯尔最喜爱的格林童话。买了新书,小伯尔别提有多高兴了。他把新书紧紧地抱在胸前,生怕它逃走了似的,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到家。回到家里,他找了一张牛皮纸,小心地把书的封皮包起来。他把新书放在鼻子底下,久久地闻着书页中散发的油墨芳香。这本书是我的啦,我有了一本新书

6、了。他有点不敢相信似的喃喃自语着。晚上他把新书放在枕头底下,美美地睡着了。长大以后,爱书的海因里希伯尔终于成了一个写书的人,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认字音1单音字鸿运(hn)怜悯(mn)侵占(qn) 疲倦(jun)2多音字差 漂二、记字形1. 2.3. 4.三、辨词义1消失 消逝辨一辨“消失”指不复存在,表示结果;“消逝”具有连续性,指的是逐渐消失的过程。“消失”是表示某种事物短期或者长期不见了,但是还有出现的可能。而“消逝”是指长期消失(也就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70多年前,金陵城中,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

7、不管是曾经怨恨的父亲、分道扬镳的好友,还是凭空消失的恋人,唯有放下过往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2停止 停滞 停止 停滞辨一辨停止:指不再进行。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英国年度家庭资源调查的数字显示,在工资基本停滞不前的情况下,物业成本上升,令年轻人越来越难购买物业。韩国统一部称:韩朝关系处起步阶段,各方不会停止前进。四、识成语1精明能干:机警聪明,办事能力强。2容光焕发: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3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4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课文导读在现代社会的信条里,爱一个人是要有能力的,只有纯粹的念想是不够的。情人节到了,你不可能

8、总是送山上摘的野花吧?在满大街轿车激荡起的尘土中,你也不可能总是日日用那辆破自行车带着她去看村边的小河吧?可是,就像桥边的那个伤残军人,当他有了体面的工作、大把的时间专程去看他心爱的姑娘时,还会有当初的那份怦然心动的感觉吗?到那时,爱情的美丽或许已经被打折,爱情的面目或许已经混沌不清了。在桥边一文通过对“我”在桥边数过桥人的记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生动地描摹了一段暗恋故事,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感情及对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表现了作者对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这一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状态的深入思考。思路梳理赏情节1根据课文内容,梳理小说的情节内容,完成下表。明确情节内容

9、作用开端现实生活很乏味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发展姑娘过桥,“我”爱上了她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心情愉悦,这是“我”第一次的情绪起伏高潮主任统计员要来检查“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有了情绪的第二次波折起伏结局“我”居然被主任统计员认为是“好人,很忠实、很可靠”,将被调去数马车幸运地通过了检查,将被调去数马车,觉得自己交了鸿运,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2.文中数汽车的矿工对“我”的警告有何意义?这对情节发展有何作用?明确“我”因热恋姑娘而走神,影响了正常工作,在检查中,矿工的提醒让“我”如梦初醒,发疯似的数着,它说明了现实与梦想的尖锐矛盾和冲突,热情不能代替生存,二者必须和

10、谐起来。它既突出了“我”对姑娘的爱恋之深,也表现了对“我”的严峻考验,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点明了本文的主题,耐人寻味。3小说的结局极富戏剧性,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为什么?明确“我”因为暗恋漂亮的姑娘而经常数错,却又交上了好运,被调去数马车,得以和自己心爱的姑娘更接近些。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故事在前面部分,已做足了铺垫。这只是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这群人是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官员,这样的一种不务正业的作风,注定会有如此荒谬的结局。所以,这样的结局又完全在情理之中。赏形象4试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明确小说中的“

11、我”是一个在战争中受过伤,大约也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战后的政府给“我”治伤,又给“我”安排了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表面上看“我”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恰恰是人的最核心的部分心灵,却被忽视了。“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赏语言5试分析下列语言现象的表达效果。明确语言现象表达效果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二战之后当我把我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用了揶揄的手法,饱含讽刺他们喜欢这个未来完成式,未来完成式是他们的专长可是,抱歉得很,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用反讽的笔调,表露出“我”对这种空洞乏味的差事的不满和反抗“新桥”及对“新

12、桥”所通过的人员、车辆的种种统计“新桥”代表德国战后重建;对“新桥”所通过的人员、车辆的种种统计代表一种十分不可靠、近乎荒诞和盲目的乐观赏技巧6本文的语言多处运用了巧妙的反讽,请结合文中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明确在前三个段落中,细节、叙述与主人公的情绪是浑然一体的,通过翻译,我们还是能感觉到原作流畅的文气、从容的组织、揶揄的笔调。第1段充分地运用反讽的手法,诸如“精明能干”“陶醉”“捷报”“心满意足”等词语,皆饱含讽刺。如第2段中说“我是一个不可靠的人”,在此,“不可靠”是一个带有中性或贬义色彩的词汇,而当它与“诚实的印象”配合在一起时,就又生出几分嘲笑和自嘲。第3段继续在语言上摇曳生姿,同时

13、嵌入更多的细节信息,如:“我”是如何故意制造不准确的数字的,“我”为什么会如此,他们得到不准确的数字有何反应诸如“眼睛闪闪发光”这样的描写,使得叙述避免了空泛而变得细节化,更有血肉之感,而像“未来完成式是他们的专长”这样的反讽判断句,都表露出“我”对这种空洞乏味的生活的不满和反抗。在最后带些欢乐的叙述基调中,仍然有反讽,比如接连使用的“美差”“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交了鸿运”“该多美”等语汇。除了情感(爱情),反讽也是抵抗阴郁的有效武器。这种语言细节的处理,使得小说的结局显得更为丰满。思辨探究你觉得这篇小说通过故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我的理解(观点一)揭示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

14、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社会现实。“他们”醉心于数字上的增多,醉心于物质上的满足,却从始至终没有给过主人公真正的精神关怀。尽管主人公由数人换成了数马车,但改变的仅仅是工种,他的处境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他的精神需求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他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也许同样被永远地忽略了。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社会现实。(观点二)小说是在表现爱情,表现爱情对于一个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里,爱情是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他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情节考点落实课内挖掘这篇小说的情

15、节同样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小说的基本要素。阅读全文后,我们可以围绕着“数”这个字,从基本要素出发,梳理这篇小说的情节:开端乱数(空洞)、发展忘数(因姑娘的出现而心情愉悦)、高潮漏数(应对检查痛苦而紧张)、结局数马车(获得与姑娘接触的机会)。通过梳理情节,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小说内容,理解小说的主旨。考点训练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鸽美欧亨利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蓝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正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再复回。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