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半张纸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1905509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半张纸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半张纸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半张纸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半张纸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半张纸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半张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学案:11 半张纸(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半张纸背诵名句1在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诵读经典经典: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礼记文王世子)翻译: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赏析:人的一生在不

2、停地变换着自己的位置,由为人子到为人父,兼有双重身份。只有做了父亲之后,才能体会到当初父亲的谆谆教导和良苦用心是多么的不容易。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儿子,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督促自己为子女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培养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人臣”“知事人”都是同样一个道理。所以说,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解不开的问题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认识,去思考,可能就会得出满意的答案。作者档案瑞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斯特林堡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1849年出生于斯德哥尔摩的斯特林堡,早年丧母,

3、家境贫困,上大学期间,由于经济拮据曾几度辍学。他当过小学教师、医生、报社记者、电报员,后在皇家图书馆当管理员。作品:奥洛夫老师借方与贷方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等。除此之外,还有长篇小说红房间新国家;中篇小说在海边;短篇小说集结婚集等。背景扫描斯特林堡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思想影响。在他看来,人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悲剧的目的就是再现巨大的不幸,表现人生的可怕方向,以及正直无辜者不可挽救的失败。斯特林堡的世界观又是矛盾的,他既是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个理想主义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悲观经常在他身上发生冲突。在斯特林堡的作品中,尽管人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我们仍然

4、能感觉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虽然这种努力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但这种追求本身,就带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与崇高。在此思想基础之上,才有了半张纸这篇小说的诞生。逸闻趣事斯特林堡的怪信一次,瑞典大文豪斯特林堡向一位朋友寄出一封“告急”信,说有人要用煤气谋杀他,有人敲他的墙壁,有人想通电电死他,他有被当作伪造艺术的人而被警察抓起来的危险那个朋友因而惶惶不安,十分担忧。这封信,实际上是斯特林堡的小说地狱的草稿。斯特林堡自20岁成为戏剧家,直到50岁,每个时期,他都有一位通信的好朋友。他的信有的长达几十页,从问候信、请求信、恋爱信、恐吓信到胡闹信,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因为每当他进入创作思维之后,如醉如痴,经常

5、把艺术构思与现实生活混在一起,所写的信和他的真实生活毫不相干。这样,就给收信人带来不少麻烦,因为朋友们有时候很难分辨斯特林堡写的信,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哪些是艺术幻想,哪些是戏剧台词。英雄所见略同有个朋友请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看戏。朋友称这是他的新作,戏开演之后,斯特林堡越看越不是滋味,发现这个戏从人物到情节,正是他从前想写而没来得及写出来的一个戏,不久前,他曾向这个朋友谈过他的构思。戏散场后,朋友谦虚地向他征求意见,斯特林堡平静地说:“这正是我想写的戏,看来,我们英雄所见略同啊!”一、认字音1单音字走廊(ln)宽裕(y)长袍(po)2多音字折佣二、记字形1. 2.3. 4.三、辨词义1度过

6、渡过辨一辨“度过”指过了一段时间。用于与时间推移有关的情况。“渡过”指在空间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往往指由这一岸到另一岸。他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一生中最愉快的。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终于渡过了难关。2以致 以至辨一辨以致:表示下文是前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以至: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短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般用在最后一项前,有“直到”“一直到”之意;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后一分句的情况是由前一分句程度的加深而形成的。他的朋友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柯达的兴衰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面借鉴的镜子,它告诉我们,

7、创新的内涵很多,除了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运营模式创新以至理念思维的创新等。3退化 蜕化辨一辨“退化”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泛指事物由优转劣,由好变坏。“蜕化”指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带,正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很多地方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少年轻人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可是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一些人曾经的“鸿鹄之志”在现实面前很快就蜕化为“燕雀之志”了。4装饰 妆饰 装饰妆饰辨一辨都有“修饰”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装饰”主要用于事物。如

8、“餐厅装饰一新,单位准备在这里举行春节团拜会”。“妆饰”主要用于人。例如,“她今天的妆饰跟平日不同”。彩球装饰,就是用各种颜色的气球,通过多变的色彩组合、生动的造型设计来点缀各种喜庆活动的场合。本次琴芷嫣的造型设计丢弃了夸张复杂的妆饰,突出了其生性善良、软萌单纯的形象。四、识成语1飞黄腾达: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2无可救药: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3过眼烟云: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4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课文导读人生已经拥有过最宝贵的幸福,即使失去了也会感到安慰,还有很多人连这点都无法拥有。孤

9、独的时候可以找回忆来做伴。流星是转瞬即逝的,正因为短暂才永恒美丽。也许幸福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只要曾经拥有过,只要在心里还有遗留的痕迹,就足以陪伴我们有限的一生。往往略带遗憾的美好才能在我们的心里扎根,才能足够刻骨铭心,才会永生不忘。半张纸写了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于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思路梳理赏情节1请你从情节的角度具体分析主题的表达。明确在作品中,半张纸不仅是年轻房客两分钟内情绪发生转变的契机,也对主题的深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主人公发现电话

10、机旁墙上的半张纸以前,面对空空的房间,想到就要离开这里,一种人去楼空的失落感袭上心头,他徘徊着,顾盼着,寻觅着,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这种哀愁使主人公决心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他决心要忘却这一切。(2)当他发现了这张纸条,取下纸条,只用了两分钟就读完了半张纸上的十几个信息内容,作家笔锋陡转,做了这样的描述:“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此时这张险些被丢弃的半张纸,竟成了年轻房客弥足珍贵的纪念物。他吻着这淡黄的小纸,实际上是吻着他的爱人和婴儿,是吻着逝去的生活。半张纸给了他那么多的人生欢乐,给了他那么多精神慰藉,他不能抛弃它,不能忘却它

11、,他要把它深藏在心底。(3)他将带着半张纸给他的人生启迪,去开拓新的人生之路。正是因为这一个原因,他才能在离开公寓时,不垂头丧气,不徘徊惆怅,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这精妙的结尾,不但与开头呼应,而且一扫两分钟前的哀愁,半张纸使得主人公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2作者以“半张纸”为题目,对结构的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小说半张纸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者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选材布局。作品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的一个个生活片段,最后又通

12、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深化作品的主题。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成了小说的灵魂。另外,以“半张纸”为题,将两年的生活贯穿起来,可以避免许多过程的交代,便于进行跳跃式的描述,详略自由。赏形象3小说中塑造的年轻房客是怎样的人物?明确一个生活认真、工作努力、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婚姻美满、务实并懂得满足,虽然后来生活出现了纷乱,遭遇了丧妻夭子的厄运,却没有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勇敢地直面,把爱和痛藏在心里,把它们作为生活对自己的恩馈的年轻房客形象。赏语言4试分析下列语言现象的表达效果。明确语言现象表达效果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帽子上

13、戴着黑纱”是细节描写,隐含主人公丧妻失子之痛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成了小说的灵魂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表达出了主人公回想起种种伤心往事的痛楚、绝望的心情5.在篇末有这样一句话:“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试分析其中的含意。明确人生是由很多段组成的,在我们走过一段,失去一段,永远无法再拥有一段时,应该回顾它,回顾曾经的努力与拥有,将它作为一种幸福放在心里,而不

14、要将悲痛延续,因为还有下一段路要走。赏技巧6试分析本篇小说倒叙的叙述手法。明确作品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小说开始于搬家车辆的离去,男主人公被独自留在曾经的家里,做最后的一瞥。作家以哀婉平缓的笔调,描写主人公即将离开这居住两年的房间时的复杂心情:哀婉留恋,若有所失。它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男主人公查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仅仅是如此吗?也许更深的,还是对这里的眷恋,故意找个借口再待一会儿;马上一转,说“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连续重复,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镇定,这是写浅层心理;接下去,叙述他决定再也不去回想在

15、这里的往事,“决定”一词,更是显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如果真的可以不去回想,还需要如此郑重其事地决定吗?往事就像无孔不入的空气,又岂是一个所谓的决定能够阻挡得了的;下面,用一个“但是”,把镜头转向我们的主人公那半张纸条。这样简单的几句话,表面上波澜不惊,而内里却意义丰富,语言非常有层次感。7试赏析本文的细节描写。明确在只有一千多字的小说中,作家却不惜笔墨,精细地描绘了半张纸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甚至连纸上的字迹也一一做了说明。这样,半张纸便凸现出来,像电影特写镜头似的强烈地吸引着读者。而主人公也被这小小的纸头强烈刺激着,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半张小纸上。因为那上面浓缩了他一生中两年最美好的时光。然而爱之愈切,痛之愈深,他竟然决定要忘却。思辨探究从小说中的“年轻房客”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我的理解(观点一)小说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生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