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905103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 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2.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体现在()A.使中央与地方官员相互制约 B.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C.有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 D.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效率提高3.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

2、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5.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思想观念不同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C.地理位置差别D.人口数量不同6.克利斯提尼时期,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责是向公民大会提供法案,后者每年约集结四十次以履行其职责。被提议的法案可能被通过、驳回或

3、者发回“议事会”进行修订。这表明()A.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责尚不明确 B.政治决策先有民主再有集中C.公民大会实为国家权力机关 D.希腊奴隶制度逐步确立起来7.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释放。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理性、公平、证据的精神8.“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是指

4、()A.恢复“王在议会”B.确立议会主权C.建立责任内阁制D.发动宫廷政变9.“美国政治意在使候选人代表主流思想,远离边缘化集团利益。赢家通吃的方法就是迫使候选人转向主流路线,以便获得最多的政治支持。”这种现象根源于()A.两党政策大同小异 B.两党轮流执政的安排C.总统制共和制政体的特点 D.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修改自1866年编纂的北德意志邦联宪法,并由多个单独的文件汇总而成,被德国历史学家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俾斯麦帝国宪法”这一名称实质上反映出()A.宪法中规定的首相的权力极大 B.宪法对欧洲等国的影响深远C.俾斯麦对立宪起到关键性作用 D.宪法保留

5、了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11.“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文中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A.近代工业的起步 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D.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影响12.古代中国历史撰写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如以“狩猎”来指代君王出逃。据此推断,与近代著作庚子西狩丛谈记载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13.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

6、詈西人,暴其惨酷”。以上材料反映出()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 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14.某学者指出:“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 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15.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

7、)A.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 B.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 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16.“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是()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模式17.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出来。现在是底层人跃升到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C.开创了

8、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18.1937年初,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国民党陆军上将蒋百里发表国防论指出:“中国不是工业国,是农业国农业是松散的,没有要害可抓。”这说明()A.中国抗战是持久战 B.必须坚持全面抗战路线C.必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D.中国具备抵御侵略的有利条件19.邮票是“国家的名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分别于2015年和1939年发行了纪念邮票,前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后者是右图的邮票。中华民国邮政发行此邮票的主要意图是()A.纪念美国成立一百五十年 美国开国百五十年纪念B.希望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C.鼓动美国开辟

9、太平洋战场 D.争取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20.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原名“万国桥”,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 政府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历程,我们可以了解近代天津()A.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B.经济的近代化C.半殖民地化加深D.文化的平民化21.阅读下图所示中国外交活动。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A.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22.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对形成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意义在于()A.实现

10、了自治区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B.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C.促进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D.实现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3.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这两种东扩是指下列哪两者的东扩()A.北约与华约B.北约与欧盟C.欧盟与北约D.恐怖与流感24.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建立北约 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组建欧洲联盟 D.成立欧共体25.“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

11、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的目的在于()A.强调亚非国家具有共同的利益 B.突出了新中国的领导地位C.体现了摆脱美苏两极格局的要求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二、非选择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那么“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可全述和社会为的复杂,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可以归结为“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

12、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贤(依封建标准德高望重的人)、能(统治才能出众的人)、功(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贵(上层贵族官僚)、勤(为国家服务勤劳有重大贡献的人)、宾(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这八种人犯罪,不按法定的程序和刑罚审判,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采取“请议”的特殊诉讼程序,即先交大臣会“议”,议其罪行,然后再奏请皇帝进行最终的裁决。这八种人经“请议”特别程序后,往往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并比较重视勘验现场,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种对口供的重视就必然导致了刑讯逼

13、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商周时地方司法权由诸侯掌握,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借口中国的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不能适用于西方人,因此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1906年秋清廷设立专门司职审判的大理院,从机构设立上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如果说这一改革还只是对传统体制稍加变动的话,那么在地方各级,从袁世凯在天津府地方试办新式审判厅开始,到京师地方、东三省及江苏等地试办各级审判厅,以及后来各省城、商埠各级审判厅等各级新式审判机构的设立,无疑是对传统体制的重大突破。从其人员任用上看,传统体制中,各级行政官即是审判官,审判所需的法学专门知识主要是靠其司法审判的辅佐人员,而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官员,既需要较长时期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一定时期的试用后,才能正式成为其一员。袁世凯在天津试办新式审判厅时,“经试办数月,积牍一空,民间称便”,甚至开厅以后,洋商因为该厅审判公正,“亦有不先赴该国领事投禀而径赴该厅起诉者”。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