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904868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此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杜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宗法制深刻影响了封建统治B.宗法制有效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C.宗法制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D.宗法制保证了封建统治的稳定性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

2、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梁惠王下)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现象3 学者萧功秦评论说:这一制度“既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这一制度应是 ( ) :A.世官制 B.君主制度 C.选官制度 D.科举取士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

3、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可能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汉、唐、元B.秦、唐、清C.秦、唐、明D.汉、宋、明5后汉书邓禹传记载:“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是由于当时 A世袭制的实行 B按军功受爵的结果 C察举日益注重门第 D科举择优录取的结果6.徐天麟先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

4、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郡国并行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实行察举制7.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8. 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

5、l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让位都是无奈之举A. B. C. D. 9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 ) 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过于直接的民主导致权利的误用和滥用D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10十二铜表法规定:欠债到期后不还,债权人可将债务人处死或卖到外邦;当债权人是多个时,他

6、们可以将债务人的尸体肢解,加以分配。上述规定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实质上只注重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维护严酷的债务奴隶制 C.比习惯法更为残酷无情D.未使平民的权利得到保112014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领导的保守党在2015年的大选中胜出,将举行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全民公投。当选后,他的这一行为( ) A.应对议会下院负责B.会遭到议会上院的否决 C.必须得到国王授权D.不可能得到内阁的支持12.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

7、样的严重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势。”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 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自主的领导中国革命 B. 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C. 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革命潜伏失败危险 D. 重视农村农民斗争与城市工人暴动的相结合13.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 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 联邦制与共和制和制的原则 D. 众议院主导

8、联邦的立法权力14. 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主要目的是 A. 否定巴黎公社 B. 用法律手段确保共和制度 C. 确立共和政体 D. 进一步打击法国封建势力15有学者认为:“八国联军惊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巨人让中国人向世界看齐,不自觉的参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对作者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B.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惊醒中国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C.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开始认识世界 D.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16规定外国轮船可“驶入下开各口附搭行客、装运货物:一、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二、

9、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17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南京大屠杀是日军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中国人民必须牢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南京大屠杀惨案不容篡改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A BC D18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

10、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19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20“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 B毛泽东及其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圣西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

11、21对于巴黎公社的最终失败,马克思说:“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它们失去了宝贵的时机去进行公社的选举,而组织公社的选举等等又花费了许多时间。”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B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 C公社领导者缺乏斗争经验 D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22有学者说:“俄国革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是欧洲国家,然而它又超出欧洲之外,甚至与欧洲对立。”下列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十月革命() A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指导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D加剧了俄国与交战国的军事对抗23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

12、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 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24列宁说:“这是各次革命的历史所证明了的,如果革命者明知挽救革命、提出媾和、挽救彼得格勒、摆脱饥饿、把土地交给农民等事业都取决于自己,可是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了滔天的大罪。”在此,列宁主张() A立即发动二月革命 B迅速颁布四月提纲 C立即发动十月革命 D迅速颁布和平法令25、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

13、“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 “苏联解体”。由此可以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26、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B. 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C. 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7、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

14、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 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 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28、有学者认为:“这个强大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苏联这座大厦是建立在不坚固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如果基础被冲毁或削弱,如果承重结构被侵蚀和破坏,那么无论看起来多么坚实和宏伟的建筑都会倒塌,1991年正是发生了这样的剧变。”该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 ) A经济体系尚不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