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903795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导游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导游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导游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导游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游基础知识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基础知识培训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游基础知识授课人 王燕dypx20080205 Tel 13105241219 一 教材章节结构分析 全国部分 9章山东部分 2编 3章 17章 第一编 山东概况3章第二编 旅游资源17章 山东十七地市旅游资源概况 补充 山东旅游文化 上篇 悠远灿烂的历史文化 3 下篇 丰富多彩的山东旅游资源 8 二 考试分值分布情况 全国部分 40分山东部分 60分山东旅游文化 20分 三 题型介绍 卷一 客观题分值75分单选0 5 50 25分多选1 40 40分判断0 5 20 10分卷二 主观题分值45分简答 3 5 15分材料分析 2 15 30分 四 导基学习方法问题 归纳总结法 例如 关于 三

2、 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全国部分 41 联想记忆法 例如 由南四湖引发的联想3 关键词记忆法 对比 比较法 例如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差别陶器与瓷器的差别 南四湖是微山湖 昭阳湖 独山湖 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 但由于微山湖面积比其它三湖较大 习惯上统称微山湖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 邻接江苏省徐州市 现属微山县管辖 全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 是山东第一大湖 也是中国大型淡水湖泊之一 微山湖 山东省第一大淡水湖 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是 答案 东平湖 北五湖为马踏湖 南旺湖 蜀山湖和马扬湖 东平湖 号称 小洞庭 全国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全国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全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全国第一大咸水湖 青

3、海湖 湖泊分类知识回顾 A根据含盐量的多少 淡水湖 咸水湖 盐湖B根据成因 1构造湖 由地壳运动产生断裂凹陷形成滇池 洱海2火口湖 由火山口或溶岩高原喷口积水而成长白山天池3堰塞湖 由外来的自然物质形成如五大连池 镜泊湖 天山天池4冰川湖 冰川作用形成的 主要分布青藏高原上 陶器与瓷器的差别 1 烧成温度2 原料3 坚硬度和透明度4 釉料 五 培训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 全国部分 第一章中国历史概述 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第二章民族风俗 第一节汉族第二节北方少数民族民俗 满 朝 蒙 回 维吾尔族 第三节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 苗 藏 彝 傣 白 纳西 第四节中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

4、壮 土家 黎 第三章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第一节地貌景观资源第二节水文景观资源第三节气象气候景观资源第四节生物景观资源 第四章中国风物特产 第一节中国菜系第二节中国名酒 名茶和中药第三节中国陶瓷器 工艺品和工艺画 第五章中国古代建筑 第一节古代建筑概述第二节古代建筑类型 第六章中国古典园林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与特色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景手法第三节现存古典园林的典型景观 第七章中国传统技艺 第一节中国书画艺术第二节中国戏曲第三节中华武术 第八章中国宗教 第一节宗教概述第二节佛教第三节道教第四节基督教第五节伊斯兰教 第九章中国客源国概况 第一节港澳台地区第二节亚洲地区第三节欧洲地区第四节

5、美洲地区第五节大洋州地区 第二部分 山东部分 第一编山东概况第一章山东地理特征第二章山东历史文化第三章山东经济 第二编山东旅游资源 第三部分 山东旅游文化 谢谢大家 宜兴紫砂器 天下神品 色彩一般呈浅黄 赤褐或紫黑色 特点 第一 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 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 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 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 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 茶锈 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 便于洗涤 日久不用 难免异味 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 然后倒去冷水 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四 冷热急变适应性强 寒冬腊月 注入沸水 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 而且砂质传热缓慢 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五 紫砂陶质耐烧 冬天置于

6、温火烧茶 壶也不易爆裂 陶器和瓷器的明显差别 1 烧成温度不同2 使用的原料不同3 成品的坚硬度和透明度不同4 釉料 洛阳仿唐三彩 以黄 褐 绿为基本釉色 淄博美术陶瓷 淄博美术陶以其沉静优雅 凝重高贵的艺术风格被称为 中国之奇 陶瓷之谜 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 醴陵釉下彩瓷 醴陵釉下彩瓷被誉为 东方艺术的精华 浙江龙泉青瓷 中国三大瓷都 福建德化县 江西景德镇市 湖南醴陵市 景德镇 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瓷 青花玲珑 粉彩 薄胎釉瓷质 白如玉 明如镜 薄如纸 声如磐 我国三大佳石 浙江青田冻石浙江昌化鸡血石福建寿山田黄石 中国玉的主要产地 新疆和田 河南南阳的独山和辽宁的岫岩 浙江三雕 东阳木

7、雕 乐清黄杨木雕 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 三大名锦 四大名绣 云锦 蜀锦 宋锦并誉为 三大名锦 四大名绣 苏绣 产地江苏 南通一带 代表作双面绣 猫 湘绣 产地湖南长沙一带 以狮 虎为代表作 粤绣 产于广东省 粤绣的代表作有 百鸟朝凤 蜀绣 产于四川成都 代表作有 熊猫 芙蓉鲤鱼 苏猫湘虎 江南三大奇石 上海豫园玉玲珑 苏州留园的冠云峰 杭州竹素园的邹云峰 豫园玉玲珑 中国戏曲部分 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 郑光祖 马致远和白朴戏曲的角色五大行当 生 旦 净 末 丑秦腔代表作品 三滴血 豫剧代表作品 对花枪 三上轿 地塘板 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 程

8、砚秋 尚小云 荀慧生四大须生 马连良 谭富英 杨宝森 奚啸伯 三大名净 金少山 郝寿臣 侯喜瑞豫剧五大名旦 常香玉陈素贞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豫剧五大主演 高洁 马琳 魏云 王善朴 柳兰芳黄梅戏三大代表人物 严凤英 马兰 韩再芬 中华武术部分 武术的四大流派 少林派 武当派 峨眉派 梁家功夫少林派的三大家 红家 孔家 俞家 四大门 大圣门 二郎门 韦驮门 罗汉门太极拳的五大门派 陈式 杨式 武式 吴式 孙式 绘画部分 在绘画上 中国画重神韵 西洋画重形似 二者主要有五点异同 一 中国画盛用线条 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二 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 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三 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 西洋人物画很重

9、解剖学 四 中国画不重背景 西洋画很重背景 五 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 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书法知识 书法艺术的繁荣期 是从东汉开始的 东汉时期出现了专门的书法理论著作 最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 第一部书法理论专著是东汉时期崔瑗的 草书势 王羲之 人称 书圣 王羲之的行书 兰亭序 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王献之的小楷 洛神赋 字法端劲 所创 破体 与 一笔书 为书法史一大贡献 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 黄 米 蔡赵孟FU 他所创立的楷书 赵体 与唐楷之欧体 颜体 柳体并称四体 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 中药材补充 产地 功效 A人参 中药之王 东北三

10、宝 之一 含多种皂苷 人参酸 维生素和氨基酸等 对兴奋神经中枢 增强心脏 脉管的收缩力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 降低血糖等都具有很高的医疗作用 B 冬虫夏草 主要分布在青 藏 川 滇海拔3000米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 立夏前后采挖 虫草味甘性温 富含虫草酸 粗蛋白 不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B12等 主治虚劳咯血 腰膝酸痛 阳痿 遗精等 同时具有滋肾补肺 养心益肝等作用 C 天麻 藏 川 滇和东北等地 以云天麻最具盛名D 三七 又名田七 田三七 参三七 俗称 金不换 三七主要产于云南 广西两省区E 阿胶 产地山东平阴县东阿镇 又称 驴皮胶 F 麝香产于陕西 四川 青藏高原及东北等地 麝香是公

11、鹿腹部的香囊所产生的分泌物 具有通窍 开经 透骨 镇心 安神之功效 宗教知识补充 佛教 1 佛教四大圣迹 佛初转处的鹿野苑 和佛诞生处的蓝毗尼园 佛成道处的菩提伽耶 佛逝世处的拘尸那伽 2 西藏五大教派 宁玛派 萨迦派 噶举派 格鲁派 苯教 3 佛教在发祥地的发展简史 佛教在其发祥地印度的发展 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2世纪 大约有1800年的历史 大致科分四个时期 三个600年 初600年为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 公元前6世纪 公元1世纪中叶 中600年为大乘佛教时期 公元1世纪中叶 7世纪 后600年为密乘佛教时期 7世纪 12世纪 4 佛教在世界的传播 重点 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 从世

12、界范围来说 佛教的传播分为三条路线 北传佛教 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 再由中国传入朝鲜 日本 越南等国 以大乘佛教为主 也包括密乘佛教 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 亦称汉语系佛教 南传佛教 从古印度向南 传入斯里兰卡 缅甸 泰国 老挝 柬埔寨等南亚 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 以小乘佛教 上座部佛教 为主 其经典主要属巴利语 亦称巴利语系佛教 藏传佛教 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苯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 流传于中国的藏 蒙 裕固 纳西等民族地区以及不丹 锡金 尼泊尔 蒙古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等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 在欧美地区也流行很广 它的经典属于藏语 故亦称藏语系佛教 济南孝堂山

13、郭氏墓石祠 青岛平度天柱山摩崖石刻 郑道昭是北魏最著名的书法家 其书写的魏碑体 突出体现了我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的转变 威海收回威海卫纪念塔 位于威海市环翠区海港东路三角花园内 1931年10月1日建 塔身8 3米 底座高0 9米 白色大理石磨光 三面锥体 台阶式底座 顶饰乳白色玻璃圆灯 三面立13根圆柱 围以铁锚链 原塔正面上方题 收回威海收纪念塔 八大字 下刻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记 共862字 南面刻孙中山书 三民主义 条幅 北面刻 中英交收威海卫条约 20条及 协定 6条 共2900余字 均魏碑书体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记 为1931年3月1日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徐祖善撰 塔高32尺 藉以纪念32年痛史 其三角 一则永记中英亲善 祁望两国间将其他一切不平等质约均如威海卫之早日解决 一则尊奉三民主义 修明市政 继续努力 收回旅顺 一则抚今追昔 昭示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