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1902912 上传时间:2020-02-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与简答(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管理与成本会计名词解释:上篇.成本会计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成本预测:是依据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一定产品或某个项目、方案的成本水平、成本项目进行科学的测算,以便为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信息和依据,避免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2、成本决策:是指用决策理论,根据成本预测及有关成本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抉择最佳成本方案的过程。3、成本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总预算的一部分,它以货币形式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成本降低水平和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的书面方案。4、成本核算:对生产

2、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5、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目标行为。6、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7、成本考核:是指定期考查审核成本目标实现情况和成本计

3、划指标的完成结果,全面评价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8、记录型成本会计:早期的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会计和计算,也称记录型成本会计。9、经营型成本会计:现代的成本会计发展重点由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事前预测、决策和规划,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定额管理:是指利用定额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管理方法。2、生产费用:是指在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耗费,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支付的劳动报酬之和。3、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

4、数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4、费用要素:工业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划分,主要有劳动对象方面费用、劳动手段方面费用和活劳动方面费用,这三大费用构成费用要素。5、产品成本项目:一般是指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的项目,是对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所作的分类。6、成本计算对象:是指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确定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7、内部结算价格: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计盈亏”的价值尺度,是实行内部模拟市场、模拟法人运行的基础,也是进行合理分配的经济杠杆。第三章 生产费用在各对象之间的分配与归集一、名词解释1、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

5、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2、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 。3、待摊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4、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5、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6、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指按各产品的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来分配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的一种方法。7、生

6、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8、机器工时比例法:指按各产品机器加工时间的比例来分配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的一种方法。9、计划成本分配率法:是指按照计划成本将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和调整的一种方法。10、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这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度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11、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指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12、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13、交互分

7、配率:指会计期中将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归集,期末先将这些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之间,按照它们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第二次分配。14、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的多元联立方程式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再根据受益单位耗用劳务的数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第四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与归集一、名词解释1、在产品: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正处于加工或等待加工的产品。2、产成品:是指在一个企业内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按规定标准检验合格、可供销售的产品。3、约当产量法:就是将期末在

8、产品成本和本期发生生产费用的总和,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以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5、定额比例法:是指企业分配成本项目,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6、定额成本计算法:是将月末在产品的各项费用按各该费用定额计算,亦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实际的生产费用与定额费用的差异均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7、按所耗材料费用计算法:即月末在产品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所耗用的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某种产品的全部成本费用,减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就是完

9、工产品的成本。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单步骤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2、多步骤生产:工业企业工艺过程系由若干个可以间断的、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 。3、大量生产:是指产品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长期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进行某一个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4、成批生产:是指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工作地点的加工对象周期性地重复。6、成本计算对象:是指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确定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7、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期是指产品成本计算所确定的特定期限。产品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一般与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特点有密切关系。8、品种法:以产

10、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9、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0、分批法: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1、综合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法,是指各生产步骤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其综合成本记入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材料”项目,或是设立“半成品”项目。12、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13、制造成本法:品种法、

11、分批法、分步法等基本方法,只计算产品制造活动中发生的耗费,不包括期间费用,因而计算的产品成本,都是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14、成本还原:是将产成品成本中以综合项目反映的自制半成品成本,逐步分解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下篇 管理会计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学:指在当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2、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12、)中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3、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4、行为会计理论:主要是借助于行为科学理论来研究会计在管理上的应用,它可以分为三大类:组织行为研究,管理决策和管理会计信息关系的研究,个人行为研究。5、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

13、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6、管理会计对象:包括现金流动,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7、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即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2、相关范围:是指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性态体质不变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将不能保持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性态,所有成本都将呈现混合成本的性态。3、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

14、业务量与时间)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的成本。4、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层决策可以改变其发生额的固定成本。这部分成本支出具有一定的弹性。5、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决策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它是为保持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发生的,其数额与企业规模有关,而与生产能力利用程序无关。6、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7、半变动成本:指那些既包含变动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的成本。8、混合成本:按照成本性态,即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

15、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9、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是指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型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这种成本不变,当产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水平。10、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11、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全部成本最终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 12、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指在若干连续时期中,选择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两个时点的半变动成本进行对比,求得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一种分解半变动成本的方法。13、散布图法:是指根据若干时期的历史资料,将其业务量和成本数据逐一在坐标图上标注,形成若干个散布点,再通过目测的方法尽可能画出一条接近所有坐标点的直线,并据以推算出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习性分析方法。14、回归直线法:是根据若干期业务量和资金占用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平方法原理计算不变资金和单位销售额的变动资金的一种资金习性分析方法.15、财务分析法:是会计人员根据其经验,对有关记录成本费用支出的帐户进行分析、判断,将各项成本划归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